美文网首页
南行散记

南行散记

作者: 木耳_me | 来源:发表于2021-09-11 08:51 被阅读0次
木耳 / 文

      山塘街往东,不远就是泰伯庙。七月的天下,黑门洞开,泛着智者掘进的光;三千多年的退避、断舍、恩怨,只需三千块青砖。

      午后的苏州,与热蝉的纷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泰伯庙的安静,似乎这里更适合人们遗忘,———记得眼前的焰火,忘了岐山的麻衣和秦腔。

      说是庙,更像宗祠,门口的家童人到中年,昏昏欲睡。

      我读不懂碑文上皇帝的御批,只有长时间的抱臂,长时间的走神,长时间的臆断一个人的出走、断发和文身(包括他的离经叛道)。碑文前,我竟有些恍惚。

      去年,在阅海公园我们招待从鄂尔多斯南下的浙江诗人。浙江商会做东。席间,陈设、习俗都是我熟悉的江南风格,置身吴侬软语中,不觉将被广阔水域围起的中央小岛当成了吴地。出于思乡,大家自然谈及南方文化。不料,商会秘书长话锋一转,讲起塞北文化,对宁夏的古迹竟然如数家珍,他说的金贵镇的一处古迹我还是第一次听到。途径北塔,阿剑无意说到“南人北相”,这让我记忆深刻。

      泰伯提供了答案。泰伯奔吴,史家延续了“逃走”这个词。其实,“逃”,非惊恐状,避让、让贤也,司马迁表以贤德之举。“走”,掘进之意。史册里的吴地,乃“荆蛮” 之所,因此“逃走”应理解为因为避嫌而自谋出路。当时吴,大致在今天的苏南太湖流域、浙北地区和皖南地区。泰伯开创了吴文化,从而塑造了自强、顽强的南人形象。吴文化不是一种新文化,与黄河文化一脉相承,只是历经梅雨洗礼的梅里的居民,早已忘记了岐山下的铿锵秦腔。

      近说吴人顾准。作为吴敬琏的导师,顾准竟然是国内“市场经济”的首倡者,虽历经万难,坚持真理,硬折不弯,是谓“南人北相”,诚哉。

2021.9.9

贺兰山下足音斋

相关文章

  • 南行散记

    喜欢拿着相机的感觉,虽然拍照的技术很差。喜欢从取景框里看东西的感觉,虽然剪裁出的画面很普通。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诠释...

  • 南行散记

    那次南行的目的地是至今到过的最远的地方。事有不巧,清早一出家门,老天就淅淅沥沥掉雨点儿,上了高速刚出河北地界简直就...

  • 南行散记

    (1)十莆两地一日至 国庆假期,适逢待业在家,又因友人的热情邀约,便准备去福建莆田游玩并...

  • 南行散记

    文/照/高放 大人工作难得闲遐,孩子们上学更没有时间,选择寒假期间去老挝,去异国他乡欲想过一个暖和、休闲的春节大年...

  • 南行散记

    山塘街往东,不远就是泰伯庙。七月的天下,黑门洞开,泛着智者掘进的光;三千多年的退避、断舍、恩怨,只需三千块...

  • 【南行散记】别离

    当12306弹窗显示“购票成功”的那一刻,内心有些黯淡:经过短暂的团聚,马上要与儿子分别了。 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儿...

  • 【南行散记】出发

    “再过两个多月,放了暑假我们就去看你!” 儿子转身离开的那一刻,我大声说。说给他,也是说给自己。我感觉,一股热浪从...

  • 南行散记之四

    (6)海峡两岸妈祖情 妈祖,在全世界约有二亿的信众,更有两千多座妈祖庙(宫)分布在全球。而...

  • 南行散记之(三)

    (5)三坊七巷历沧桑 得知我来闽,在省会福州工作的另一位发小海风便一日几个电话的邀约我和锋子...

  • 南行散记之一

    (1)十莆两地一日至 国庆假期,适逢待业在家,又因友人的热情邀约,便准备去福建莆田游玩并学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行散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omo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