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简友广场亲子教育
和孩子争输赢?小心赢了意气却输了孩子

和孩子争输赢?小心赢了意气却输了孩子

作者: 雪屋随思 | 来源:发表于2023-06-13 19:03 被阅读0次

之前在抖音上有一个很火的小视频,一位父亲看到孩子在玩奥特曼卡片,因为担心孩子“玩物丧志”,一气之下把孩子所有的奥特曼卡片都给撕了,孩子奔溃大哭。

我们是不是也会突然生出这样要和孩子较劲的念头

——老子还治不了你了?

在这样的心情驱使下,我们会使出各种暴力手段试图“战胜”孩子,我们会不择手段地想让孩子屈服、求饶,我们会施展出不可思议的暴力。

就像视频里的爸爸,一气之下撕掉孩子所有的奥特曼卡片,虽然立刻引发了孩子的哭叫求饶,可以说是“战胜”了孩子,但是实际上却将孩子推远了,甚至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不可磨灭的心理创伤。

当我们把孩子当作对手,一味执着于“战胜”孩子,让孩子求饶,那我们将要面对的,自然会是和孩子无休止的对抗。

有了对抗,我们就不可能是永远胜利的一方,孩子也会在和我们的不断较劲中逐渐学会报复和伤害。

我们要追求的不应该是赢孩子,而是赢得孩子。

要和孩子一起战胜问题,而不是和问题一起战胜孩子。

既然要一起战胜问题,那孩子就是我们的队友,而不是对手。

当你真的从内心里接纳了孩子是值得你信赖和托付的队友,你就自然不会生出“治治”孩子的念头,你就不会执着于要让孩子付出代价。

那我们要如何“赢得”孩子,如何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呢?

首先,学会表达自己。

不知道是为了保护身为家长的颜面,还是因为我们也没有被自己的长辈这样温柔相待过,我发现周围善于表达自己的家长很少。

我们有时也不完全明白自己的感受,就任由愤怒裹挟着我们对孩子做出暴力行为。

学会表达,不仅是争取孩子的理解的第一步,也是认清我们自己的重要一步。

有效的表达有三个部分:

1.观察,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客观事实;

2.感受,即我们基于观察到的事实所产生的感受;

3.需要,表达你需要对方做些什么。

表达自己,不是指责他人。

回到开头奥特曼卡片的例子,对孩子说“你这样整天沉迷于奥特曼卡片,能有什么出息!”,这是指责。

“我注意到你最近每天都有好几个小时在摆弄你的卡片,这让我很焦虑,因为我担心你在卡片上花费太多时间,会影响到你的学习,这种焦虑让我对你有点生气。我们能不能一起讨论一下看看有什么办法能缓解我的焦虑。”这是表达自己的需要。

这样的表达,不仅能让孩子更好了解到你的需要,也能让你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来源,从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其次,争取孩子的理解。

我们和孩子的亲密关系越稳固,争取孩子的理解就会越容易,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更愿意体谅那些与我们更亲近的人,也更愿意照顾那些与我们更亲密的人的感情。

这大概就是许多育儿博主都认为“家庭教育是关系学”的原因吧,我们和孩子的联结越紧密,就越能争取到孩子的理解,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也会变得更轻松。

虽然更多的功夫要花在问题发生前,但我们的每一次表达,每一次争取,都有意义,都是在向我们孩子的内心靠近。

我们可以用孩子也有过的真实体验来引发孩子的共情。

还是之前奥特曼卡片的例子。

我们可以问问孩子,“你记不记得上周三你一回家就先玩卡片,一直玩到快要睡觉了才想起来还有一个作业没有做完,那时候你很着急,妈妈没说你什么,但是妈妈心里也跟着一起着急。妈妈很担心类似的事情还会发生,担心你会因为花了太多时间玩卡片而导致完不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用孩子有过的真实感受来让孩子明白,我们在担心什么。

引发孩子的共情,让孩子明白改变的必要性,孩子才会有动力自发地去寻找解决方案。

最后,和孩子一起思考解决的方法。

明确了我们的需求,获得了孩子的理解,我们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进入最后一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啦。

解决的方案要想顺利、有效地执行,一定要和孩子进行充分的沟通。

最好是可以引导孩子自己提出来,如果暂时做不到,至少要保证孩子充分理解了这个方案的目的和意义,理解了新规则的执行方法。

一旦我们和孩子明确了规则,就需要严格执行,不要因为环境发生了变化就松懈,也不能因为自己的情绪波动而随意给孩子加码制造“惊喜”。

比如说孩子玩奥特曼卡片这件事,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新的游戏规则:

什么时间到什么时间可以玩,一天玩的时间不能超过多少,如果发生了影响完成作业的情况有什么惩罚措施等等。

我们可以用文字的形式把规则记录下来,贴在孩子平常玩卡片的地方。

不过许多家长朋友会发现,制定规则并不困难,但是真的执行起来却总是有很多问题,比如明天要考试了,希望孩子多复习一会,但孩子一到了玩卡片时间都立马放下了书本,实在让人很恼火。

这种时候,我建议可以先回忆一下我们制定规则的初衷是什么。如果这个规则的存在已经起到了很好的约束效果了,让孩子玩卡片的时间少了很多,那我们又怎么能因为一时的气愤而破坏掉好不容易制定起来的规则呢?

试想想,如果我们今天强力介入,要求孩子一定要多复习一会,那破坏掉的就是我们制定规则的公信力,那在孩子眼中,规则就成为了可以被随意打破的存在了,那规则还有什么意义呢?那我们不就又回到了最初和孩子的拉锯战中了吗?

如果你实在担心孩子的复习情况,不妨还是遵照前面的三个步骤,在得到孩子的理解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一个规则来约束孩子。

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修炼我们自身的过程。

慢慢来,比较快。

相关文章

  • 和小孩子争输赢,赢了什么?输了什么?

    昨天晚上因为我把钥匙忘家里了,只能等孩子爸回来救援。当他回到家的时候已经9:10分左右了,儿子开始阅读英语,到快1...

  •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输赢,只有成败

    “小孩子在乎输赢,成人在乎成败”李老师的这句话让我感触颇深。 从前只知输赢,这件事输了就是输了,赢了就是赢...

  • 和孩子争输赢

    我老师基本上不和我争,按他的话说,角度不同是正常,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 但对于观念上的偏差,他是舍得花时间和我讨...

  • 爱情面前两个人没必要争输赢

    人们经常都会说,做人没有必要凡事都要争个输赢,也许你赢了道理,但是你却输了感情。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无时无刻不...

  • 日常

    上午和产品争,理直气壮; 下午与测试吵,意气风发; 与人斗,其乐无穷。 什么时候写代码? 赢了,不用写; 输了,晚上写。

  • 赢了孩子还是赢得孩子

    我们应该赢了孩子还是赢得孩子? 有人说看字面差不多啊,其实不然。 赢了孩子是家长赢了孩子输了,而赢得孩子却是家长和...

  • 如何走出困局

    游戏中的领悟 有一位禅师和孩子玩抽签争输赢的游戏,谁输了谁就给对方买果子吃。 ...

  • 赢了又怎么样

    夫妻之间如果一定要争个输赢,赢了又能怎么样?有时候是的赢了面子输了心,当放下所有改变自己开始,虽然放下了,但是内心...

  • 所谓“牛蛙战争”

    战的是孩子,争的是家长。 战的是孩子,争的是家长。赢了,赢的是家长的梦,输了,输的是孩子的梦。看似豪赌,其实是稳赚...

  • 输赢

    这场游戏只有两个结局我赢了你输了或者你不想赢了因为输赢都得看我表态你输了是常态赢了就是变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和孩子争输赢?小心赢了意气却输了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ooc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