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人类最想追求的事物之一,便是自由。对自由的赞美,追求,阐述,出现在这颗星球的每一个角落。遥远的过去,孔老夫子就曾经说出了许多人对自由的看法,即“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与之类似的,康德也曾经说过,“当人们只服从法则而无需听命于他人时,便获得了自由。”在那篇光辉的《人权宣言》中,“自由即有权做一切无害于他人的任何事情。”纪伯伦说,“自由是人类枷锁中最粗的一条”。尼采却觉得,“获得自由的象征是什么?不再为自己而羞愧。”
对自由的内涵的阐述,争论,辩解,已经持续了许多许多年,至今为止,也没有全人类共同认可的一种自由,不过想来也是,如果全人类都认可了同一种自由,这本身是否又构成了一种不自由呢?
那接下来,我且浅谈一下,我眼中的自由。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与自由有关的事情。
什么是自由呢,有几句话我觉得很精辟地表达出了我内心的想法。首先就是那句经典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是孔老夫子回顾他的一生的时候,对他一生的总结与提炼。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夫子本身可能并没有特意去提到“自由”,但不得不说,老人家一句话就看透了人类社会自由的本质——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在许多人眼中,所谓自由,无非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受束缚,肆意地在自己的人生中驰骋,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即使是那些可能在普通人的意识中,不太好的事情,也可以想做就做,不会因此而受到什么惩罚。事实上,这种关于自由的解释,其实是没什么错误的,无可厚非。问题在于,这种定义过于理想化,有种上帝视角的感觉。且不谈人类社会,假如只存在着自然界,没有道德伦理的约束,你就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了吗?没有翅膀可以飞行吗?作为兔子可以吃掉老虎吗?不需要配偶就可以自己繁殖吗?这些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所有自然界生物的自由,都存在于自然规律的约束下,而无法超脱。
人类社会其实也是如此,只不过相较于纯自然界的生物,人类受到的不仅是自然规律的约束,还有人类社会所具有的社会规律,道德伦理的约束。假若不存在这些约束,人类社会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以及价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这些约束的存在,使得人类社会得以超脱于纯粹的自然而存在。所以,人类之所以为人类,正是受到这种约束的原因。而许多人眼中的自由,便是使自己凌驾于约束之上,凌驾于规则之上,可当你这样做的时候,就首先否定了自己作为人的存在,重新退化成纯粹自然的状态。这个时候,连自己都无法认清,又哪来的资格,去追求所谓的自由呢?况且,有些事情本身就是无法实现的,自然世界如此,人类社会依然如此。
所以孔夫子提出了一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解决了许多人心中的问题。既然那种理想化的绝对自由不存在,那我就去寻找一种相对的自由,也就是规则之内的自由。事实上,有人会说,被限制的自由,还是自由吗?这么说也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个时候,其实是以一种旁观者的身份去看待物质世界的所谓自由,而物质世界本就没有绝对的自由,就好像人死不能复生,也不能返老还童。而自由呢?对个体而言,自由并不是每个人在物质世界的行为完全自由,而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感受,也就是所谓的,“只要心是自由的,在哪里都是自由的。”而“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正是这样一种内心的绝对自由,即从心所欲,完全跟随内心的选择去走;不逾矩,即不会打破物质世界的各种规则。而这种自由,才是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相结合的一种自由,也是内心的绝对自由与外界的相对自由相结合,便是人类所能达到的,最佳的自由。
上述关于“自由即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观点,事实上看过去也有点儿理想化,因为物质世界本身是直接影响你的内心世界的,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在现实生活中会受到种种限制,又怎能找到所谓的心灵自由呢?因此,针对于现实生活,还有一句关于自由的阐述,深得我心,即“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本身就是不可能实现的一种事情,因此有人提出了一种更加现实的说法,即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生活中往往有着许多无奈的事情,而正是这些无奈的事情,让我们觉得自己不自由,譬如前段时间很火的996,譬如被迫的去走很多形式,等等等等。如果我们可以不去做这些事情,便不会无奈,更不会有不自由的感觉,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自己愿意去做的。这也达到了一种主观的绝对自由。
当然,没有一种说法是完美的,譬如有人会提出,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岂不是不想工作就不工作,不想上学就不上学?追求这样的自由,社会要乱成什么样子。这种疑问是有道理的,但问题在于,每个人的人生总有一定的追求,而在规则之内,想要实现目标,达成追求,就得去学习,去工作,去经历应该经历的一切,而这些事情,都是你为了某种追求,愿意去做的事情,又怎会一心想着不工作不学习呢?再不济,对于正常人来说,总是需要吃饭的,也需要遵守吃饭花钱的规则,那么就得通过工作来挣得吃饭的钱。此时的逻辑就是,你想吃饭,所以你主动去工作,而不是你被迫为了吃饭,为了生存而工作,因为其实也可以选择不吃饭。所以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便是自由。同样地,对于那些996而言,我拿自己的标准的工资就够了,不去想要那点加班费,可这个时候你要求我加班,就是让我做了不想做的事情,也就是感到了不自由。
以上就是我对自由的看法,即“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以及“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事实上从这两个角度看去,言论自由便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言论自由当然可以,但同样不能逾矩,而追求绝对的言论自由,便又是将自由凌驾于规则之上,是不符合物质世界客观规律的虚幻的自由了。
自由终究还是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说法,因此其实也不需要太过于纠结,生活中也往往是很少去考虑自由的。大家都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各司其职,在法律的规范下,基本上都可以做到不逾矩,同时往往也能活得比较舒心,这样来看,其实还是比较自由的。既然如此,又何必为了自由而自由呢?开心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