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0709《南京史话》P100-P124七彩丹霞一心向金—

20180709《南京史话》P100-P124七彩丹霞一心向金—

作者: 泡沫cm | 来源:发表于2018-07-09 18:01 被阅读0次

主题:南京史话

大纲:1:朱元璋简介

        2:明城墙

        3:明代陵墓

内容:我国古代最大的一座砖城——明代南京城的修建

感想:

      本章节题目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座砖城以及南京明代南京城的修建,但实际可分为四部分来看。第一部分为朱元璋的简介,朱元璋的简介也可以分为三点:1:朱元璋的家庭,也就是参军前的生活。2:朱元璋参军后,起义的历史。2:朱元璋称帝定都南京。第二部分为明代都城的建设,这部分则可以分为4点:1:南京城建设的准备工作。2:皇城的建设。3:都城的扩建。4:城门建设。5:明代南京城内布局。第三部主要介绍了明代编修了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永乐大典》。第四部分介绍了帝陵和功臣墓。

    朱元璋应该可以说是历代开光皇帝文化水平最低、原生态家庭最差的一位帝王了。即便是刘邦原先也是一位亭长,唐代李渊就更不用说了,宋代赵构也是一位大将,元清两代都加就更为清楚了。可见寒门难出贵子这个道理是自古就有的规律。我一直到看了这篇文章才知道朱元璋祖籍是南京句容人,还是挺惊讶的。之前我只知道朱元璋的祖父、曾祖父、高祖父都是盱眙人, 他的父亲是凤阳人。小时候为求一口饭吃才出家当了和尚,不想寺庙也缺粮食为了节省粮食,老和尚把小和尚都派出去做“游方僧”,朱元璋便是其中之一。后来迫于无奈朱元璋在农民大起义的参军加入了郭子兴的队伍,走上了农民革命的道路,这里要注意一点此时的朱元璋是农民主义革命。这是朱元璋参军前的经历。参军后的朱元璋很快就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和信任。他将自己的义女马氏嫁给朱元璋为妻,所以参军后朱元璋不仅解决了生计问题而且还解决了人生大事。随后打下了太平路也就是今天的当涂、溧阳、溧水等地打开了通向金陵的门户,随后拿下集庆路。此时朱元璋终于取得了一个能够号令东南的根据地,改集庆路为应天府,自称吴国公。这为日后在南京定读埋下了伏笔。朱元璋起义可以分为几个分界线,拿下集庆路朱元璋有了根据地;在别人厮杀时,趁元军不备拿下较弱的皖南和浙东,从这里朱元璋开始罗致贤人,组成了一个强而有力的谋士集团,为日后的路打下了坚实的地基;朱元璋拿下陈友谅之子陈理后,朱元璋就算时初步统一了长江中下游;朱元璋俘虏张士诚后就算是拿下了今天的苏南、浙北和苏北地区;随后他消除了他称帝的最后障碍——红巾军最高领导人韩林儿,这件事表明了朱元璋完全背叛了农民起义军,成为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总代表最后在徐达攻下北京,元顺帝逃跑后,朱元璋正式称帝,定都南京。

      最初朱元璋是住在王彩帛的府邸里但是毕竟不方便,就迁到元朝时的衙门旧址,后来才接受刘基和铁道人的建议将皇城定在钟山南麓,也就是今天中山门和逸仙桥之间的一大片地区。明朝的南京城从1366年开始兴建,可以说物尽其用也是做了很多的准备。所用的砖石相当讲究,长度时40-45厘米,宽度在20厘米上下,厚度在10厘米左右。重量从10公斤到20公斤不等。文中解释白色的砖石时产自江西的袁州府也就是今天的萍乡市和宜春、万载、分宜各县,我一直以为是产自景德镇的。砖的侧面基本都刻有地址人员年月日,最多有六十多个字,最少之一个字。同时为了供应建造南京城所需的数量浩大的城砖,一方面有工部和南京驻军的“卫所”就地设窑进行烧制。另一方又动员了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和江苏等五省,近30个府的100多个州,县,都大量烧造城砖,并由水路解送,降低了百姓的负担。当时城砖不仅仅是用于兴筑都城、皇城和一部分外郭城外,还广泛用来建造官署、寺庙和陵墓等等。参与的人员有20万户工匠,有名匠、各县的农民以及征发来的“罪犯”,并规定分段包干。非常好的责任到人。费用贼分摊给江南的富户。沈万三可以说是分摊了最多,大约认捐了三分之一。朱元璋定都南京,其实内心也是十分纠结的,从很多史料中的记载都可以看出朱元璋非常后悔定都南京但是基于自己年是已高,只能作罢。朱元璋为建皇城,填平了燕雀湖。但是到朱元璋晚年时间宫殿地基下沉严重。皇城建好后就扩建了都城,都城的扩建几经更改。随后建造了内十三城门和外十八城门,作者详细的介绍了聚宝门也就是今天的中华门。此时南京城市的布局已经变成:城东皇城是政治区;城北是军事区;手工业和商业街所集中的区域及居民区仍在南唐至宋元以来旧金陵城的范围内;功臣、官僚和其他贵族的府邸大多位于城南和城中;学校和寺庙,除了“应天府学”设在夫子庙外,多数都集中在鸡笼山山麓。看了国子监的学生学习的内容和生活再对比自己真的觉得太幸福了。那时的国子监通常还有20名上下的都外国留学生,一般都是来自日本、高丽、琉球、暹罗,其中还有少数女生。令人惊讶的是加载的老师只有37位可见当时的编制有多精简。

    明代还发生了一件大事:编抄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本百科全书——《永乐大典》。之前在我臆想中总觉得《永乐大典》应该是在北京编超的,而通过作者的描述才知道其实是在南京文渊阁编抄的,第一次花费了一年零五个月,稿名定位《文献大成》,但是朱棣看过后很不满意,觉得编太过匆忙,内容也是过于简陋。决定重修,此次的重修可谓是大张旗鼓,派遣大批人员到全国各地访求和采购其他书籍,一共集中了经、史、子、集、佛经、道经、南戏、北剧、平话,以及各类古今图书七八千种。全书编成以后定名为《永乐大典》,收藏于南京文渊阁。可惜的是因为部头太大,所以并未来得及雕版印刷。《永乐大典》的意义不仅仅是它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本百科全书,还保存了大量的古代的文学原著和各种文献。

    文章的最后是详细的介绍了明代的帝陵简写了功臣陵墓。其实在深入了解明孝陵之前,我一直都好奇一个问题这样一个开放式的陵寝古代的时候是用人做成一个人肉围城墙?后来才知道明代的时候是有高高的红墙,禁止人们进入。由此可见,人真的是要先读书后出门游玩。特别南京这座文化底蕴,历史传承极其深厚的城市。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很多游客玩过中山陵觉得没意思,看过总统府说看不懂的原因吧。同时文章也提到了南京一直民间有个传说:朱元璋没有建在明孝陵下方。撇开文中的论点不说,但个人认为是不可能的。有两个原因1:马皇后是确定在明孝陵下方的,朱元璋深爱着马皇后不会分开下葬的。2:其二若是朱元璋不在下面,朱棣不会在明孝陵摆放神功圣德碑。所以我认为朱元璋的墓室一定在明孝陵下方。

      也许因为明代是南京建都史上唯一一个统一全国的朝代,也许是因为明代相较于六朝、南唐而言距离我们更接近一些,也许是因为在时间的洗礼当中明代的南京城保护的最为完好,让当下的我们还能够一窥当年的盛景,也许是因为如今的南京城的布局最受当年明代南京城布局的影响,所以蒋赞初先生花了24页来描写明代下的南京城,这是整本书当中页数最多的章节,从朱元璋的个人的经历到南京明城墙的建立都写的十分详细,这在之前是没有的。这位中国历史上出生最低,评论褒贬不一的皇上在南京度过了他人生当中开挂以后的人生,从在南京作为根据地到最后在南京称帝。开创了富有争议的时代,在满清政府的文笔下,大明王朝由内而外的在腐烂,他们只是解救深陷苦难的百姓。而喜爱大明王朝历史的人们则说既明灭亡华夏汉人的封建社会就已结束;满清政权说大明皇帝糊涂而腐败,喜欢大明王朝历史的人们则都会流传崇祯皇帝留言: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满清政权割地求自保,可是明朝有“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之言,后人曾评论名族气节还要看大明。答案是不论功过,都像别人解释武则天无字碑所说的功过任由后人评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709《南京史话》P100-P124七彩丹霞一心向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ovt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