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天天。
这是我日更计划的第7篇文章。
这本书是由日本作者岸见一郎 古贺史健著,主要介绍了“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思想。这本书由在当代并不常见的对话体写就,延续了很多古代经典赖以传世的方式,比如《论语》《黄帝内经》及大多数佛教经典。通过【青年】和【哲人】的对话,一步步的把我们引入阿德勒的哲学体系,读来真是受益匪浅。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与弗洛伊德、荣格被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阿德勒起初跟随弗洛伊德学习精神分析学派的思想,但他俩并不是相亲相爱的师生关系,而是相爱相杀的经典cp。阿德勒认为弗洛伊德过度的强调童年经历对人产生的影响,并且对【性】的影响过度夸大。阿德勒并不完全否认性的作用.但他认为性的作用在决定人的行为方面只扮演一个极不重要的角色。他认为,真正对人的行为起作用的还是人的社会需要。
生活给我们各种压力,时间、工作、金钱、人际关系,但实际上,这些压力都来自心的感受。阿德勒的整个理论体系,都在试图把人从这种束缚中解脱出来,让人重获心灵的自由。
【关于过去】
很多人相信人是过去、尤其是童年经历的产物,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些经历变成了潜意识,影响着我们的一生。但阿德勒提醒我们: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你怎么看待过去。一味的把生活中的各种不顺归咎于童年的经历,可这对当下的你并没有任何帮助。
而我们对于过去的解读,才会影响我们的生命。不是某人的话伤害了我,而是我给了他伤害我的权利。
【人际关系】
我们的很多痛苦都来自社会和他人的评价,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呢?当然,这是一个无理的假设。
人们经常以【爱】的名义,行控制和绑架之实。
阿德勒明确指出“如果有人骄傲自大,那一定是因为他有自卑感”。
我们可以正视曾经遭遇的不幸,但不能沉溺其中。有人经常夸耀自己成长史中各种不幸的经历。即使别人想要去安慰或者帮助其改变,他们只会用“哎呀,你都无法理解我的心情”来推开援手。
这种人其实是想要借助不幸来显示自己的“特别”,他们想要用不幸这一点来压住别人。
【当下的力量】
这让我想起了《正念的奇迹》,都是强调对当下所思所想的掌握,时刻保持正念和觉知。人生其实很简单,并不是什么深刻的事情,如果认真过好了每一个刹那,就没有什么必要另其过于深刻。其决定作用的既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而是“此时此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