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长励志想法
如果痛苦是幸福的,我们应持什么态度?

如果痛苦是幸福的,我们应持什么态度?

作者: 夏木生长 | 来源:发表于2018-05-14 20:22 被阅读47次

    首先跟大家说一个我的经历。

    在来上海之前,我在曼谷工作。当初是因为完成刚刚入职的那家公司突然变卦,导致我一朝变成没有工作、没有住处、没有签证的三无浪人,导致我最终下定决心、灰头土脸地回国。在曼谷的最后一段时间我甚至有点万念俱灰,有一天在精舍,一个师兄听到我的经历和唉声叹气之后非常淡定地说:“这有什么呀,再重新来好了。这种挫折和经历对你来说是好事情啊,你以为一帆风顺就是好吗?我有一个朋友从小到大生活无忧,四五十岁什么都没有经历过,活得就像一张白纸很多事情都不了解,你觉得这好吗?”

    那一瞬间我只是突然觉得她说了一句很有道理的鸡汤,其实并没有往心里去。在这之后,我又遇到了好多事情,再反观我的前半生,我常常感叹,原来我自己经历了这么多呀,这么看来我还挺厉害的。回头看我从前所遇到的所有顺利与不顺,其实都有它存在的意义,都在那个最对的timing。

    前段时间看了《原则》,有很多地方让我深受启发。

    Ray在书中说,“自然的一切创造都是有目的的,而自然让我们痛苦的目的是让我们清醒,帮助我们进步。”当我们面临痛苦的时候,是因为我们在努力突破极限,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

    在原则中,有一个对成功的定义:以尽可能高效的方式拼搏和进化,即迅速认识自身和所处环境,然后通过改变实现进步。简而言之,

    成功=进步

    然后Ray又给了我们一个公式:

    痛苦+反思=进步

    他说,如果你能养成一种习惯,面对精神痛苦时自动地反思痛苦而不是躲避痛苦,你将能够快速地学习和进化。

    最后,Ray又说,持续地追求学习和改进的动力,让人类天生地对进步感到快乐,对快速进步感到兴奋。

    进步→幸福感

    所以在这里其实有一个公式:

    痛苦+反思=进步=成功→幸福感

    这里的幸福感即是最终端的成功的幸福感,又是在进步过程中不断体会到的幸福感。

    我就这样得出了一个鸡汤结论,痛苦是一切的起点,是一个成功的起点,是幸福感的源头。

    认识到这一点,我觉得有两点收获:

    首先,是心态的转变。当我们感到痛苦的时候,意识到其实自己感受到的是幸福感的源头,或许心里会好受一些。再鸡汤一点,什么时候我们达到了感到痛苦就幸福的自残境界,那么我们其实已经达到另一个格局了。

    第二,痛苦能否真正转变成成功和幸福感,关键在于对痛苦的觉察、忍耐、反思和行动。

    奇葩说有一期的话题是《生活的暴击值得感激吗》。写这个文章的时候,我又看了一遍那一期的节目,看着看着我发现我在那一集里看到了对于痛苦的全部态度。

    辩题的讨论对象是生活的暴击,我觉得它约等于痛苦。

    马薇薇提到,

    “暴击教会我们的技能,是我们不该学会的技能,是一个幸福的人不该掌握的技能。”

    从这句话来看,正如我在开始提到的那个例子,虽然痛苦不是必须的不是我们想要的,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必然是幸福的,但是她一定生活得很浅白,套用Ray的说法,她从来不曾努力突破极限,也就不曾挖掘自己的潜能。痛苦可以带给我们的生命的厚度,她没有。她的成功和幸福感从某种程度上看也有待商榷。

    邱晨经历了考美术的三次失败后,当她终于遇到奇葩说和奇葩说的小伙伴,才发现过去的失败是有意义的,她说,

    “这场失败就是我遇见你的全部原因”。

    毋庸置疑,邱晨能有今天,是因为她即使意识到自己可能并不能真正成为那个想要成为的样子,也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更加提高自己甚至超出美术之外的能力。面对痛苦,她是有忍耐有行动的。

    蔡康永从反方主动改变到难辨的正方时说,“我实在是没有脸待在安逸的那一边”,之前的辩论并没有让在场的观众明确的剧烈的摆动,

    “我觉得我们一定是漏掉了什么东西。”

    你看,蔡康永是真正的“从痛苦中反思”,他试着去挖那个在场辩手都没有找到的点,最后想到了一个独辟蹊径的观点:生命的本质可能从来没有打算温柔相待活着的任何物种,生活就是生存,而生存可能只是幸存,生活是暴击的循环,幸存就值得感激。

    承接着康永哥的观点,或许我们很难像Ray说的那样习惯性地面对痛苦就反思而非躲避,我们能踏实地过好生活的每一刻就已难能可贵,但是,如果若是我们真的能意识到痛苦的意义,能将痛苦通过反思转变成成功和幸福感,那必定是质变的升级,而最大的赢家也是我们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果痛苦是幸福的,我们应持什么态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ozj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