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分享的是关于君子之道。在整个论语中,“君子”出现了100多次,原来“君子”也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透过于丹心得,我们来看看,平时所认为的君子和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是不是有不同呢?
一个真正的君子又是什么样子,他的言行有什么不同?相反,什么是小人?
看了这一章节后,通过孔子对君子的定义,可能会刷新你的认知,对我们平常生活中反省自己,看人识人也是很有意义的。近君子,远小人。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不忧、不惑、不惧,做到很难。
所谓仁者不忧,就是一个人有仁义的大胸怀,他的内心无比仁厚、宽和,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内心安静和坦然。
所谓知者不惑,就是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让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当我们很明白如何取舍,那么烦恼也就没有了。
所谓勇者不惧,就是当你的内心足够勇敢,足够开阔,你就有了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自然就不再害怕了。
一个真君子做到了内心的仁、知、勇,从而就少了忧、惑、惧。
一个人内心没有了忧、惑、惧,自然就减少了对外界的抱怨和职责,也就增强了把握幸福的能力。
而增强把握幸福的能力,就是学习的终极目的。
在孔子看来,做君子就是做一个最好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会定位,从身边做起,从今天做起,让自己成为内心完善的人。因为只有你的内心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
——于丹
成为君子的前提是,做一个内心完善的人。但君子不仅是一个好人,还要是伟大和高尚的人,他要胸怀天下,奋发有为。
一个人每天就惦记自己家的事情,或者贪图眼前的利益,这不是君子,而是小人。
小人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小便宜的人。
——于丹
君子和小人有很多不同,相处的也会不一样。
所谓君子之道,就是他能在坚持不同声音、不同观点的前提下,对于他人的一种宽容,一种融入。
而小人呢,你很容易取悦他,但是你很难与他相处。你千万不要以为取得了他一时的欢心,他以后就会非常忠诚的一路给你绿灯,相反,他会想法刁难你,让你觉得尴尬。
一个君子的言行,应该是怎样的呢?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一个君子不会把自己要做的事、要达到的目标先说出来,而往往是等把事都做完了,目标达到了,才淡淡地说出来。
看到这里,那些经常树立目标还没行动就先喊口号的人是不是该脸红了?以后,我们要默默的先把目标实现了再分享。
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
——于丹
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应该“讷于言,而敏于行。”若一个人说的多于他做的,是君子之耻。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向君子的标准靠近,不要成为了小人,并且,要远离那些有“小人”表现的小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