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原文】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溫。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風瘧。此平人脉法也。
从这一小节我们可以看出,养生的关键是冬夏两季。冬天把精封藏好,春天不发温病;夏天适当的出汗,秋天不得风虐(半表半里寒热往来少阳证)。
这一节课,徐老师还详细的讲了温病和伤寒的区别。温病和伤寒都有发烧的症状,温病的发烧是人感到烦躁,要吃冰块;伤寒也发烧,但不管盖着多少被子还是感觉冷。温病感受的是热邪,伤阴。感受热邪以后从口鼻先入,直接入肺,如果冬藏的好,肺阴充足,人会咳痰,把邪气带走。如果冬藏不好,肺阴不足,热邪入里,逆传心包,就会咽喉肿痛。热邪到了咽喉这个部位易入里引起心肌炎,小孩子易引起抽搐。如果心包这道防线被突破热邪入心,人就会出现神志方面的表现,昏迷、说胡话、皮下出血等各种出血症状。
温病伤人三部曲,先伤肺,再至心包,最后直指人心。经济越发达,生活越富裕,得温病的几率越大。穷苦老百姓多得伤寒,《伤寒论》成书的那个时期军阀混战,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现代人生活富裕,得温病的特别多。花天酒地不夜天,整天都在伤精,漏精而不自觉,这是现代人的流弊。
夏天贪凉,不让自己出汗也是现代人的流弊。夏天不能把寒邪湿邪等祛邪外出,秋天开始闭藏,把邪气留在体内,成为“伏邪”,像一颗定时炸弹,合适的时候就会爆炸。
夏天防止中暑的方法,不暴晒,不吃冷饮。
四大不能吃:冷饮,水果,牛奶,绿茶。
夏天不出汗有三种原因:没有阳气,没有体液,经络闭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