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石自白】:
践行在回归自我的修行中创造艺术,艺术创作不是学习别人学来的,而是自己在生活中通过自己对周边事物的感悟得到的。世界上只有一个自己,回归自己才是最根本的所在。回归到内心的自我才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自己的艺术风格,要不然都是别人的。艺术创作应该是自我的表达,是自我思想的一种呈现。
(八大山人)2019年春天苏州“子冈杯”展评期间,一批具有学院背景的作品来苏展出,幸会千方石先生的《拟八大山人笔意》系列和《知水寒》系列作品。
与千方石先生的交流,感觉到他内心追求宁静,喜欢孤寂的意境,并具有独立思考的艺术家个性。
据他介绍,一看到和田深色戈壁料,水墨般的颜色和质感,斑驳的肌理恰似水墨画的皴法,天然形状独特、多样,富有创作空间。
仔细端详有的就有初步的鸟形,《拟八大山人笔意》系列的“特立独行”之鸟就很快诞生了。工艺处理只在鸟的喙部造形、打磨,用错金银的传统方式点缀出鸟的眼睛,有的再安装一只八大山人独有的单腿,材料是平底的就直接省略了。
作品整体主要靠戈壁料原有的形状、质感来表达。在通体黑色的画面中,金属质感的眼睛,在整体黑色中显得特别明亮,极具艺术表现力。
最早一批的《拟八大山人笔意》作品,可以看出以下几个契合:
成因的契合:戈壁料长期遗落在荒漠的戈壁滩上,孤零零的,具有孤傲的特性。戈壁料历经磨练,坚忍不拔的质地,也与八大山人的经历、个性相符。
工艺的契合:作品的工艺及其简单,绝大部分不曾雕琢,与八大山人的笔意契合,具有极简主义的现代艺术意味。本文所指的工艺,是“工+艺“或工与艺的契合,本作品也包含有工与艺的契合。
质色的契合:深色戈壁料的肌理和颜色与水墨画的颜色和皴法契合。传统中国水墨极富有表达力,“墨分五色”是小菜,丰富的皴法,变化莫测的线条都有迷人之处。而戈壁料特有的成因和经历,造就了天然的水墨特质。
内心的契合:艺术家内心的审美帮助他发现了戈壁料的这种美感,艺术家内心同样也藏有八大山人的作品特质,由此结合就是这个系列作品的缘由。只有艺术家与八大山人,艺术家与玉德的高度契合才能造就高度融合的玉艺术品。
再看《知水寒》系列,我更加喜欢。初看,“知水寒”出自苏东坡,“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句,似乎是现代主义艺术家惯用的逆向思维手法。仔细观摩,却另有心意。
《知水寒》系列继承了《八大山人笔意》系列的艺术风格,但鸭子往往与枯荷、荒山为伴,同时增添水的媒介,增添了更多契合的内涵。
天时的契合:枯萎、断残的荷叶与寒水、风霜都出自深秋时节。
地利的契合:小渚、莲荷、鸭子都喜欢在水中浅显的地方。
性格的契合:莲荷虽具有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在枯萎后仍然留给人们寂寥、沧桑的意境,还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意。惓淡、安详的鸭子浮水飘荡,若有所思,也往往孤单只影。它们相依相伴,组成寒江独钓般的意境。艺术家何尝不是这样,独立思考,在自己的世界里耕耘。
轮回的契合:水鸭能够感知春暖秋寒、莲荷夏荣秋枯,水也是夏多冬少,一年一年,循环往复。艺术家也是“起承转合”,从旧作到新品。轮回中,艺术家却螺旋提升,这是与自然是不同的。这批作品符合作者内心深层的性格特征是主要看点。
之所以更加喜欢《知水寒》系列,因为我感到知寒比知暖更加重要。
其中的内涵不是逆向思维那么简单,虽然我是一个玉学教育者,对有用的标本关心有加,而作品内涵更加富于深意。
往往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情的成功,源自适合的时机(知水暖),但是成功之后的危机(水寒)却往往被忽视甚至被成功冲昏了头脑。这也就有了“成功是失败之母”之说。
假如及早发现危机的端倪,防患于未然,就显得格外重要。一个人,一时的成功、一件事情的成功相对容易,难的是长期的成功,积小为大的成功。这难道不是作者的深层思考吗?
(林男:苏州玉学院创始人。和田玉鉴定估价师总导师。全国玉器等级标准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玉器等级标准起草工作组副组长、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学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
【资料】:
附:和田深色戈壁料简介
戈壁料是新疆和田玉的一种产状,具有白玉、红玉、黄玉、碧玉、青玉和墨玉六个玉种。
其中红玉及其稀少,白玉、黄玉和淡青玉次之,但价格非常昂贵。
而深色戈壁玉的数量相对较大,价格也不高。深色戈壁玉具体有深色青玉、深色碧玉和墨玉(含青花玉)三种。
戈壁料大多由子料转化而成,经历了其他产状。戈壁滩的风沙比河道搬运更加厉害,采用切割、钻孔,还有高温和严寒、冰劈等作用,让戈壁料出现多姿多彩的外形和表面肌理。
原本子料转化为戈壁料的,大多会留下圆弧形的面,风沙切割则会留下平直的面,与子料和山料都有明显的差异。由于风沙对表面的打磨,戈壁料的表面会更加油润和靓丽,更加具有水墨的特质;还因为风沙的切割或者打磨的方向性,或者多次方向的变化,会出现类似水墨皴摖的效果。
(本文由苏州玉学院院长林男先生授权发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