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的生日,凌晨就接到了父亲发来的微信祝福。早晨醒来,先生在我的脸上小啄了一下说“生日快乐”,我的反应是,从被窝里伸出一只胳膊,大喊了一声“我44岁了!”先生的脸上即刻浮现出被鞭炮吓着了的表情。
昨晚看完电影回来,我一阵忙活后,入睡大概到了夜里两点,先生早已鼾声大作。今早醒来,先生早已侧卧在床划拉手机,我下床把小笼包点火蒸上,半小时后,一人一杯茶,六个小笼包下肚。
我又折回了被窝,抱着手机看《阴翳礼赞》。我不知道,我现在爱看这种文字里描写和探究生活细节与人的心灵链接有关系的书,是不是跟年纪的增长有关,我不确定在我二十几岁的时候,是否可以接受这种节奏缓慢,文中立意不高,格局不大的文章?
总之,现在的我会为一篇文章中生出的好的词语而心生欢喜。比如,这本书里的阴翳、温郁、倏闪等等词汇。我没有做笔记的习惯,此刻,看完半本书后,只想起这几个词。
再一个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把明亮物件的创造发明归功于西方现代文明的产物;而与之相反的则是如日本和中国这样的亚洲文化的产物。比如,哥特式建筑就是一种尽量让房子里面能收集到光的设计;而中国古代的建筑则是用从屋脊延伸出来的四个屋檐角,来力图使屋子里头的光影是阴凉阴暗的。
日本人爱用漆器盛装食物也跟这个民族崇尚阴翳审美情趣有关。漆器的颜色是黑褐红三色,跟汤汁的原色浑然天成,热汤隔着木质的漆器即不会烫手,还会传递给使用者温和的木质感。
昨天,在头条号上看到作家王蒙的文字,开篇的第一句就说,日本人的生活很精致。接下来,就说他们怎么在餐桌上摆盘,让食客的感官立刻调动积极美好的状态等等。
我在想,是不是当一个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对外遭的事情感到越来越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时候,就会转而观照起自己的内心,享受每一个当下,心疼起自己余生的日子,感叹日日皆是好日啊!
先生每逢周末,屁股上就长了钉子,在家坐不下来。我今天正好懒癌发作,就爱窝在家里,他求了我两次跟他一起出去,未果,就一个人开车出去了,说是给家里再添一套厨具。
一周前,先生预定了今晚的生日餐。我在意的不是吃什么,而是他对我的用心。
结婚二十年,朴素的爱情日久弥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