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李昌平:反省乡村振兴工作(二)

李昌平:反省乡村振兴工作(二)

作者: 认识就是缘 | 来源:发表于2023-04-19 08:46 被阅读0次

    反省之三:改革去了哪里?

    习总书记指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习总书记强调“改革是乡村振兴的法宝”。这意思就是五级书记要抓改革促乡村振兴!

    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主要领导挂名的乡村振兴示范村,都是财政的钱砸出来的。少的几千万,多的几个亿!

    因为是主要领导办的示范村,不仅财政砸的钱多,银行贷款也多,企业投资也多,太漂亮了!太美丽了!老百姓太高兴了!其他村的干部群众组团参观学习络绎不绝,一幅红红火火的景象。给人一种导向和想象,咱们村将来也会是政府砸钱来振兴的!

    有好多财政砸了几千万的村子,红红火火一阵子,领导一调动,参观学习的人流没有了,就迅速变的冷冷清清了,连维护美丽都成了村级组织的沉重负担!

    政府有多少钱呢?财政每年用于乡村振兴5万亿,够吃力的吧?

    农村农民有多少钱呢?农民的存款、房宅、劳动力等等,加上农村集体的山水田湖林草沙石风光等等,值多少钱呢?至少值800万亿吧!

    砸钱搞乡村振兴,每年砸下去5万亿(活钱),迅速变成了“死钱”,农村的总资源资产第二年就变成了805万亿的“死钱”。年年砸钱搞乡村振兴,30年砸150万亿,农村的资源资产三十年后就变成了950万亿的“死钱”。这样搞乡村振兴,除了把财政搞破产,还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嘛?!

    如果财政每年砸5万亿搞乡村振兴,能激活50万亿的死资源死资产,第二年乡村的活钱活资本就变成了55万亿;乡村振兴如果投入较少的财政资金能让海量的死资源资产变活钱活资本,那农村农民就不缺钱了嘛。

    有没有能投入小的财政资金激活农村海量资源资产的办法呢?当然有,这个办法就是改革!以乡建院为代表的一批乡村振兴专业机构,协助地方党委政府做了数以百计的小案例,实践证明以较少的财政资金投入、创新农村金融制度支撑土地房宅等资源资产变成活钱活资本,是可行的。但是,这要打破利益固化藩篱,如果没有较高级别的书记亲自抓改革,亲自领导改革创新,再往前走改革者就有“违规风险”。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微观想宏观目标的基础,就是要增加农民收入及可支配现金流,就是要把农村的800万亿死资源资产盘活,变成活的现金流和活资本,这只有靠改革。做几个小点的小打小闹的改革,不难,民间的高手多的是。要大改,全面推,就太难了,民间高手再多都不管用了。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是老大难问题。老大难,只有老大亲自上,才不难!

    乡村振兴,呼唤改革!

    从现在起,建议各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示范点,财政要尽量少的砸钱。财政资金砸出来的示范点是毫无正面意义的!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纲,纲举目张!

    反省之四,基层政府和村集体负债可有底?

    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各级财政都投了很多钱,每年不会少于3万亿吧。中央财政是龙头,中央财政投的钱越多,地方财政配套的钱也越多,村集体负债也越多。

    现在的情况是,财政的钱投下去了,活钱变死钱的多,并不产生多少现金流。中央财政投入力度越大,地方财政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负债会越重,基层政府和村社集体的现金流会越来越少!

    最近些年,地方政府该卖的和不该卖的都卖的差不多了,该抵押的和不该抵押的都基本抵押了,好多地方政府发工资都有困难了。村社集体经济组织也是一样,可经营性资产未来几十年的租金都透支了,能卖的和不能卖的集体建设用地及指标都卖得干干净净了。

    前些年,基层政府和村社组织申请国家项目资金的积极性很高;现在,有不少基层政府和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害怕申请国家项目资金。因为申请到的项目资金越多,开支和债务也越多是肯定的,但增加收入却是不确定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搞乡村振兴,财政负债越搞越重,基层干部群众积极性越搞越低,乡村振兴就变成了“政治化的任务”,不是我要搞,是你要我搞,我不得不搞。这样搞下去,会不会把大好事变成大坏事呢?

    有好多事让让人纳闷。随便举一例吧:农田整治这样的项目,国家投入巨大,搞农田整治项目利润率高得惊人,为什么就不可以让乡镇集体和村集体组织农民干呢?乡镇集体和村集体组织农民按标准干好了,上级主管部门再去验收,按标准补钱,这样操作有百利无一害,但就是不能这样干。一定要设置门槛,先把乡镇和村集体及村民排除在外,再主管部门和招标公司合作,把农田整治项目给所谓的有资质的公司干。公司干工程就是为了赚钱,并不种地,并不会用心去整治农民的地,农民不配合,上面把责任压给乡镇政府和村集体两级,农田整治项目干完了,钱被招标公司和工程公司赚走了,镇和村两级都增加了一大笔负债。有些地方还有更头疼的事,整理完的土地,农民不愿种了,政府和集体得贴钱请人种几年。

    农田整治项目的实施办法,排斥土地主人(农民及集体经济组织)参与,让好事难做好、甚至做成坏事。如果有人改革创新既有办法,如搞“以工代赈”,鼓励农民和集体先自主整治、后验收、再补钱,相对而言肯定好处多多。纪检监察部门会怎么对待二者呢?前者合规合法,没事;后都违规违纪,有事。很多想把好事做好的基层干部特有无力感,谁来负责对某些错误的办法、政策、制度及只维护部门利益的法规纠错和追责呢!?没有。

    乡村振兴,一要增加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收入,二要增加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可支配现金流,三要促进乡镇财政的收入、特别是非税收入持续增加。这三点做不到,集体和基层政府反而不断增加负债,这是与乡村振兴的宏观目标(扩内需、内循环)和微观目标(增加农民和集体收入及可支配现金流)背道而驰的,甚至会危及基层三保(保吃饭、保运转、保稳定)的,这可不是小事情啊!这可是好事做成坏事的征兆啊!是不是该反省反省一下了,想明白了,再出发不迟!

    反省五:市场何时下乡村?

    我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市场配置资源起基础性作用。这是共识和方向。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里,政府的主导作用,是实实在在的;市场配置资源起基础性作用,几乎没有。

    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在做;

    基层公共服务,政府在做;

    规划设计,政府在做;

    数字化,政府在做;

    示范村建设,政府在做;

    环境建设,政府在做;

    风貌改造,政府在做;

    土地整理,政府在做;

    农田整治,政府在做;

    农户房屋穿靴戴帽,政府在做;

    农民土地流转,政府在做;

    农业产业升级,政府在做;

    农业规模化经营,也是政府在起决定性作用;

    农村产权交易,还是政府在做;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好像没市场什么事!

    我们换个角度说吧

    市民下乡找一个农家院子做经营,市民找市场不行,只能找政府;

    企业下乡找一个废弃的厂子搞经营,不能找市场,只能找政府;

    城市老人抱团下乡改造农民的院子合作养老,这事只能政府做,市场不起作用,市场主体做不了!

    农村有800万亿以上的死资源死资产,盘活这些沉默的资源资产,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如果市场能起基础性作用,乡村振兴肯定会事半功倍,内需和内循环肯定会有突破性改善;如果只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市场不能发挥基础性作用,乡村振兴肯定事倍功半,内需和内循环肯定无法改善,且会产生严重的负面作用——财政不堪重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经五年了,政府财政尽了最大努力,让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刻不容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昌平:反省乡村振兴工作(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pok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