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了一下我第1遍和第2遍,《少做一点不会死》的读书笔记,有一些区别:
1、在读第1遍的时候,我是按照作者的图书目录里面的分类来做的笔记。就是每一章底下有哪些知识点12345这样罗列下来。
读第2遍的时候,我把整本书当做一个整体,类似一个大的章节。整个的从一到七十几排列各种知识点。
这样做的好处是,当我把整本书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来罗列知识点。回顾的时候,我发现了很多前后呼应的地方。比如说,作者归纳的6大原则。作为一本实用性书籍,并不只是单纯的,一条原则就是对应的一章或者2~3章,他在描述遇到一个事件的解决方法时,会用到好几个原则,互为辅助。
2、作者在书里面总是会提到电子邮件。
其实在我们这个年代,除了一些公司要求,生活中电子邮件已经基本上没怎么用到,因为手机实在是太方便,各种手机沟通交流的工具,像微博,,微信,朋友圈,各种短视频,公众号,休闲娱乐APP,数不胜数。
那是不是说这个意见,就过时了呢?
当然不是,道理放之四海皆准。这些电子产品和应用的使用,在无关自己的目标时,都是时间杀手。所以都应该要限制!
尤其是清晨时光,不要拿起手机看与目标无关的内容,一旦被一条吸引,就会忍不住的刷刷刷其他的内容。时间流逝,任务没完成,内心会很焦躁,觉得大好的时光被浪费了,陷入懊悔之中,影响了一天的工作生活的心情。所以清晨时光,首要任务是完成简短清单中的头等要务。
所以笔记里面,可以与时俱进的,根据每个人自己的具体情况,标注一些注意事项,给自己提醒。。
3、再次阅读这本书,每次看到了书中提到的整理文件单据的方法,以及“每天要抽出固定的时间整理家居环境,物品用完要及时归位”等,就会忍不住想到之前看过的《人生的整理魔法》;要从小处着手,养成习惯,这不就是《微习惯》么;晚上的时候,回顾一天的内容,有需要纠正的吗?达到自己的目标了吗?这不就是《刻意练习》中的练习反馈吗?在笔记里就会把之前读过的书或者学过的内容,关联起来。
有句话叫: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是很有道理的。第二遍都很不一样了,不是吗?^_^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