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拆解《请戒掉成功学和正能量,那是麻痹人的毒药》以及我的观点回应

拆解《请戒掉成功学和正能量,那是麻痹人的毒药》以及我的观点回应

作者: 新晴旷野远 | 来源:发表于2020-09-22 20:29 被阅读0次

今天拆解了一篇观点文《请戒掉成功学和正能量,那是麻痹人的毒药》。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Txc97xgt0R0thUz43Kh6Q

文章的观点是,一个成功学盛行的,相信人人都可以成功的社会有种种弊端,人们需要一些悲观主义,把生活的不完美,不顺利,不幸福不成功视为常态。

为什么会拆解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难度高。讨论一个永远也讨论不出结果的问题该怎样下笔,我希望借鉴一下作者思路。

第二、部分赞同文章观点。这篇文章是对现代社会弊病的反思,反思能给人们带来启迪和进步。

拆解之后,我还希望做一些回应。

先把作者的写作思路理一下:

一、先表述正方观点:不完美是生活的本质。痛苦,不幸,危机是生活的常态。回避痛苦,只会加深人们的痛苦。论据有佛.教.思想和基.督.教.思想,以及古罗马哲学流派——斯多葛主义。

二、剖析反方观点,成功学以及精英主义以及他们的弊端,相信人人都能成功,导致人们自尊低下,嫉妒他人,自杀率上升。成功由很多因素共同创造,机遇、运气占很大的机率,并不都是来自于个人的努力。

三、以工作和婚姻为例,阐述人们对美满幸福的定义是一个演变的过程,而不是原本如此,因此不必把它奉为真理,而把自己的生活看作失败。在现实当中,达到幸福美满标准的极少。

四、再回到正方立场,阐述悲观主义的正面作用

(1)因为意识到生命短促,死亡不可避免,而改变生活中的优先秩序。

(2)以人类成就为中心的社会喂养了人类的贪婪自大,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只有在永恒、时间、死亡面前感到渺小,对人类才是有益的。

(3)阅读聆听悲伤的作品能够缓解人们的悲伤。

五、总结观点:失败与痛苦是人生经验的一部分,不顺利不完美是生活的常态。我们不应当回避悲伤,而是应当全身心地拥抱悲伤。忍受苦痛的能力与自在且悲观的能力非常重要。

以上是对作者思路的总结。对这篇观点文,我想给出四点回应:

一、先说我赞同的部分:

文章对狂热追求成功的社会,是一针清醒剂。

首先,成功是个小概率事件,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作者在文章中已经比较深刻地指出了,“人人可以成功”的理念,貌似推崇人的潜能、努力和突破,实际只是突出了那些小概率的成功者头上的光环,把一切归功于他们个人的努力。这样就等同于指责更多的“失败者”没有尽力,他们将承担失败所有的责任,导致他们自尊低下,嫉妒他人,过份自责甚至绝望自杀。

其次,认识到生命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促使人们平和地接纳现实,调整生活的优先秩序,这些观点,都很赞同。

二、作者所论述的,是一个无法论证的问题,无解的问题。

如果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必然要先探究这个问题为什么而存在。否则,解决方案就会犹如建造空中楼阁。而作者似乎就在建造这样一座空中楼阁。如果我们要探讨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痛苦,怎么可能不探讨痛苦为什么存在呢?

但是,如果一探讨痛苦为什么存在,就必须要探讨痛苦的主体——人,人为什么存在?这就立刻来到了世界本源三大问面前——“我是谁?我从哪儿来 ?要到哪儿去?”这三大问题无人给出答案,因此,作者干脆不谈,把这部撇去,就谈痛苦在那儿,我们怎么办?

真的可以掐头去尾地谈吗?如果我们要去罗马,真的可以不管罗马的方向,只谈如何前进吗?

如果以佛教思想来说,我们来这里就是来学习和升华的,那么痛苦是我们成长的阶梯。痛苦有了意义,人们便愿意承受,并且不白白受苦,修行的人们还追求让灵魂从痛苦中升华起来。升华起来做什么呢?为了以后不再受这个痛苦。也就是超越那个苦的“因”,不再受那个苦的“果”。

如果这样理解生命的意义,痛苦是必要的,但最终是要超越的。也就是说,直面痛苦,是为了永恒地不再痛苦。我们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回避痛苦,这就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意思。

如果我们认为生命纯粹来自偶然,人生在世只此一次机会,必须更多地享乐,更多地占有才不虚此生。那必然导致极力逃避痛苦,不择手段满足欲望。

如果我们不谈对世界的理解,只谈接受痛苦。就好像把人泡在苦海中,只有默默承受,不给一条出路。当然,一说出路,就可能说到宗教上面,这会引起更大的、了无尽期的争议,这显然是作者不想涉及的。

作者更倾向于立足于现实,给出数据让读者们相信,成功是小概率,失败是大概率,让人们看到这个事实,面对成功学大盛其道,能更加冷静理性地面对。同时,更加接纳生活中的挫折,这些都是对的。

三、痛苦不能照单全收。

作者说我们不应当回避痛苦,而是应当全身心地拥抱痛苦。与痛苦同行,是一种勇气。但是,我们必须超越。当避免要避免,当超越要超越。不可能人们得了梅毒,还要去拥抱梅毒吧?我们与痛苦同行,是为了有一天永远不再与它同行。作者一直在劝导人们接纳痛苦,但是接纳只是开始,远不是结束。引导人们去探索痛苦为什么存在会更有意义。

三、有些方法和观点是危险的。

文章中提到古罗马哲学流派——斯多葛主义建议人们采取一种所谓“预先冥想”的做法去避免失望。即“每天早上起床以前你都应该想清楚这一天所有可能碰上的坏事,不是因为这些事情必然发生,而是为了在它们万一发生的时候不至于手足无措。”这实在是矫往过正的一种做法。

人在过于乐观与过于悲观中间有一段平衡地带,我们要呆在这个中间地带才是适当的。对痛苦有所心理准备,并不需要每天刻意想象所有倒霉事情真的发生。如果一个本身倾向于悲观主义者真的照做,很可能陷入更深的抑郁深渊。绝不能提倡这样的做法。

其次是作者所说的寻找悲伤的艺术作品,以缓解我们心中的悲伤。这种方法也要小心。能不能缓解真不好说,那是一口深井,不谙水性者,保持距离。

另外,文中结尾部分引用的尼采对J.D.教.的攻击也很有待商榷。作者在前部以J.D.教.观点为论据说明己方观点,在结尾部分又援引反对J.D.教.的观点,似乎在逻辑上也不够严密。

相关文章

  • 拆解《请戒掉成功学和正能量,那是麻痹人的毒药》以及我的观点回应

    今天拆解了一篇观点文《请戒掉成功学和正能量,那是麻痹人的毒药》。 链接:https://mp.weixin.qq....

  • 斯坦福心理学家:请远离生活里那些“正能量爆棚”的人

    阿兰·德波顿有个著名的演讲《请戒掉成功学和正能量,那是麻痹人的毒药》。 他提到的,也是我们都十分熟悉的现象:我们的...

  • “正能量”毒药

    我第一次听到“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这句话的时候,总觉得有些不对劲。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梦想”这样的极小概...

  • <拆解文章标题:去靠近一个给你正能量的人>

    <拆解文章标题:去靠近一个给你正能量的人> 1.【标题】 (1)标题即观点 (2)去靠近,正能量 这六个字 给人带...

  • 拆解正能量

    写完这些故事,我此时已经相信:有能量场存在,我确信是存在的。让自己有正能量,没有负能量,或者少负能量,真的很重要,...

  • 浅谈能量

    今天我和大家聊聊能量,人都是靠能量生活的,能量分成正能量与负能量,200以下都是负能量。羞愧的能量只有20那是一个...

  • 滚你麻痹正能量

    所谓正能量就是压抑负面的情绪,只表现出鸡血状态。但中医所说的顺,其实是指不压抑,反而顺应自己的脾气,以达到通。 心...

  • 成功学不过是一场声势浩大的传销

    成功学和传销,其实本身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不同的只是,传销的背后是阴暗和犯罪,成功学的形式是努力和正能量。 我一度认...

  • 成功学最骗人的两句话

    有人说:成功学、性自由和消费主义是现代社会的三大毒药,性和消费是“人之大欲”,可能影响还不是太大,但是对于成功学,...

  • 远离成功学和正能量

    因为他们使人们不能正确处理“失败”、“黑暗”、“悲观”之于人生的意义。 逃避得太快,我们失去了拥抱黑暗的机会,错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拆解《请戒掉成功学和正能量,那是麻痹人的毒药》以及我的观点回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prg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