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封面提问引发的思考
——人教爱绘本Ant and Grasshopper听评课后记
封面,是书籍精心设计的,图画书的封面通常是本书的精华所在,封面通常包含了书名、作者、译者、出版社、本书的主旨意思图,是阅读者不可忽视的地方。阅读封面的阅读活动可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产生阅读期待。
在阅读封面时,我们可以根据封面,设计一些悬念,让孩子迫不及待打开书进行阅读。在封面阅读时,可以让学生猜测大意,产生阅读期待。一个阅读者在阅读期待的心理条件下会产生强烈的阅读效果。在阅读正文前,有阅读期待,能够容易理解本书的主要信息,把握本书的主旨。
因此,在读封面时的提问很重要。提问要有目的性、针对性,而非泛泛而问。问题的指向应该是对本故事的整体有一个概述性地想法,回答的问题,关注的细节不是细节,而是整体。如何提问要引发学生迫不及待往下读,而又不是琐碎地关注细节,对故事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呢?
例如:The ant and grasshopper这一绘本,封面已经呈现了本绘本的主人翁,而且是本绘本中的某一页。那如何设置问题然学生有阅读期待,让学生迫不及待往下读呢?
【课例】ant and grasshopper.
教师针对封面提出的问题:What can you see from this cover?
Who else can you see?What are they doing?How did they feel?
反观这些问题,学生的关注点是图片,图片的物品、图片的色彩、图片的人物动作,而没有和后面的故事建立联系。孤立的看图,没有把图放在整个故事中。
思考一 教师提问的关注点的问题
1. 给时间阅读封面。
平时老师们很喜欢,一给图给学生,就问,你看见了什么,分享一下。学生面对一张新的图片,要观察、要与自己的旧的认知建立联系,再做出反应是需要时间的。提供封面,要短暂停留,大约30秒给孩子看图画。
2. 分享观察的图片信息。
学生会根据自己的选择和认知,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此处花费时间不宜过多,过多则会关注太细。
3. 预测这本书会讲什么
此时,教师的提问很重要,是直接指向学生往哪方面思考问题。所以,通常会提出,本书关于什么的?这本书是讲什么的?或者说图中的两个人物会发生什么?等主旨性地问题。这样的提问,会让学生翻书后找出一个概括性概述性地答案。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整体印象。
思考二 提问归属权的问题
哈佛大学有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我们回忆一下我们的课堂,我们总是习惯于向学生提问,学生习惯于回答我们设置好的一个个问题。这种思考不是原发性的,而是继发性的。
学会提问要比会回答更重要。《学会提问》里提到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是提问题,批判性思维的本质,是不断提问,提出好问题。所以,以此推断,要在绘本教与学上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就要借助好绘本这一载体,培养孩子的提问能力。
所以,反观开篇,我们可以换位思考,如何让学生提问,让学生学会提问。当拿到绘本,面对封面时,学生想问什么、他们的能力能问什么问题。借助《学会提问》一书中作者提供了两种模式,帮助读者提出层出不穷的好问题,产出优质的提问。具体两项如下:
1. 询问一件事情的本质,5W1H——时间(When),地点(Where)、人员(who)、对象(what)、原因(why)、方法(how)等疑问词,可以帮助我们挖掘到本质的东西。
2. 关注对方的3V,vision(理想)、Value(价值)、(Vocabulary)词汇。
【课例】回想笔者曾上过的一节课the hat.学生简单说了封面看到什么之后,就问学生,你想从此书了解什么?学生纷纷说出他能够提出的问句,教师板书,等读完后一起验证自己提的问题。用疑问开启,用自答结束。
思考三 两种思维模式
《学会提问》中提到两种思维模式,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海绵式思维,就像海绵一样,来什么信息就接收什么信息,对于好水坏水并不加以区分,吸到饱为止。淘金式思维,顾名思义,是以目的为主题的。今天我要的是金子,那么我就全神贯注的找金子,不管你在浩瀚的知识里怎么翻找,甄别,判断、思考,为的就是寻找金子。
在阅读封面的时候,学生是需要获取整个画面的所有信息还是有选择性的,看到图片,选择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这也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思考不断,研究不停。基于一个点而进行深入思考、研究,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批判性思维的体现。往后,继续对绘本教学的图片使用、提问、环节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