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描写的是父与子冲突的主题。这一冲突在屠格涅夫笔下着上了时代的色彩。巴扎罗父与子夫代表了19世纪60年代的年轻一代——激进的平民知识分子。而巴威尔和尼古拉则代表了保守的自由主义贵族的老一代人。当然,在对待年轻人的态度上,父辈中的人们态度各有不同,尼古拉比较温和,希望理解子辈,想跟上时代,只是不太成功。巴威尔则固执己见,信奉贵族自由主义,对年轻人的反叛耿耿于怀。父与子的冲突在广义上表现为巴威尔和巴扎罗夫之间的对立,由此,在巴扎罗夫身上塑造了时代“新人”的形象。父亲的最大成功就是儿子超过了自己。
人生的路上多了一个同伴,也多了一个挚友。父亲从此再不孤独,父子俩一同匆匆赶路,一同去走人生之路。这是一条或许曲折或许平坦的人生之路。当父亲有了困难时,第一个想起的是儿子,当儿子有了困难时,第一个想起的就是自己的父亲。儿子小时父亲是他的呵护神,儿子大时父亲是他的智囊和参谋;儿子小时是父亲的开心果,儿子大时是父亲的顶梁柱。
父亲因为有了儿子,儿子因为有了父亲可使两人曲折的人生路程变得平坦,平坦的路程变得更加顺畅,父亲因此有了加力器,儿子有了航标灯。都说儿子是父亲的未来希望,其实也是父亲生命的延续。父亲因为有了儿子,而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希望,没有了后顾之忧,儿子因为有了自己的父亲,对未来生活更加自信,高高扬起生活的风帆。父亲是儿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儿子做事的参谋,也是儿子远行的后方;儿子是父亲的未来,自己未竟的事业就在儿子身上。儿子需要父亲照顾的时候,那是因为儿子还小,父亲需要儿子照顾的时候,那是因为父亲已老。
儿子小的时候,眼中的父亲是天下最能的人,是英雄;等儿子长大了,眼中的父亲总是那么传统,很保守。等儿子快老时,才发现原来父亲是那么英明,自己有很多不如父亲的地方。世俗的眼光总归是世俗的眼光:三十岁之前看父敬子,而三十岁之后是看子敬父。父亲有父亲的优势,有经验,老道;儿子有儿子的优点,有朝气,创新。父亲的成功不一定是儿子的成功,而儿子的成功就是父亲的成功,父亲的最大成功就是有一个超过自己的儿子。每一个做父亲的都是在自己父亲的陪伴下,走完自己的前半生;而自己的后半生则是在自己的儿子陪伴子,这是一条永不间断的人类繁衍的链条。家族是这样发展,民族是这样振兴,人类是这样生息。儿子总是在父亲的陪同下走好他的前半生,父亲总是在儿子的陪同下走完他的后半生。当父亲做成功了一件事,人们会说:“那是由于父亲的经验丰富,”当儿子做成功了一件事情,人们还会说“那是由于后生可畏,年轻有为”。如果父亲做失败了一件事情,人们会说:“那是廉颇老矣。”如果儿子做失败了一件事情,人们会说:“还太年轻,不成熟所至。”
人生的旅途总是要伴随着成熟和稚嫩、欢乐和懊恼、成功和失败,之所以这样才使得人生更加神秘和丰富多彩。
其实,父与子原本就是一个人,儿子是父亲的裂变,儿子是做父亲没有做完的事情的委托人。儿子会为有一个成功的父亲而自豪,父亲会为有一个成功的儿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