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食、爱读书、爱旅行,爱一切平凡生活中美好的温暖瞬间!
每日读书笔记分享,今天是《好好思考》阅读笔记分享第一篇~
今天开始分享成甲老师的《好好思考》,在《好好学习》这本书的分享里已经详细介绍过成甲老师了,这本书咱们就直奔主题。
这本书全面解析了查理芒格的思维模型,打破学科思考界限,拓展思维模式的格局和边界,把学习知识的基本单位定义为“思维模型”。查理芒格所说的掌握“重要学科的重要原理”,即为本书中定义的“学科原理型”思维模型。
我们如何从思维模型入手,构建一个全新的学习思考体系,进而练就超强学习力?作者结合自己10多年的研究经验,从基本原理、搭建知识体系、演示实战方法等多个角度系统讲解论述。
《好好学习》的内容聚焦在介绍基于临界知识的学习方法,这本书则更聚焦在使用多元思维模型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主打系统体系。
这本书作者分了四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介绍什么是思维模型,分析它的本质;
第二部分:教你如何高效学习和掌握思维模型;
第三部分:如何把跨学科的思维模型融入一个知识体系?
第四部分:如何综合运用跨学科思维模型解决复杂问题?
我的阅读笔记分享也基于此分成四篇,今天是第一篇。
【01】新的决策方式
针对一个具体的问题,我们每个人给出的解决方案不尽相同,但我们给出答案的来源却非常相似,基本上都源于个人的过往经验。
靠个人经验来做决策,在过去是很有效的策略,但也存在着局限性,所以我们需要新的决策方式。
应用那些被人类严谨、反复验证的跨学科原理和规律做决策依据,我们做出正确决策的概率就会大幅提升。
而跨学科学习的关键根本不是学习更多的知识,而是找到不同领域间面临的共同问题。
未来的竞争,对我们洞见问题本质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提升这种洞见力呢?
我们的假设和事物发展规律的重合度越高,说明我们的判断越准确,洞见本质的能力也越强。
提升我们洞见能力的关键不在于学习更多的知识,而是找到更底层的规律,而多元思维模型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02】什么是多元思维模型?
思维模型最早是由查理·芒格提出
他说:长久以来,我坚信存在某个系统——几乎所有聪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统,它比绝大多数人用的系统管用。你需要的是在你的头脑里形成一种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有了那个系统之后,你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然而,我这种特殊的方法似乎很少得到认可,甚至对那些非常有才能的人来说也是如此。人们要是觉得一件事情“太难”,往往就会放弃去做它。
思维模型对我们的重要性可以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提出的ABC理论可以解释。
ABC理论认为:我们对外界问题(A)会做出何种反应(C),本质上不取决于问题(A),而是取决于我们的信念、看法和解释(B)。
A(Activating events):诱发刺激
B(Beliefs):信念反应
C(Consequences):行动结果
由于我们做的一切决策,都与我们已有的信念、观点和解释方式密切相关,所以,我们所拥有的思维模型就成为影响我们各种行为的重要因素。
查理·芒格眼中的多元思维模型
如果我们掌握了多元思维模型体系,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具体该怎么做呢?芒格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原理,并经常使用它们——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几种。大多数人只使用学过的一门学科的思维模型,比如说经济学,试图用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问题”。
(1)我们应当构建一个基于思维模型的知识体系。
(2)这些思维模型应当是来自多个重要学科的重要原理。
思维模型背后更重要的思维方式
对查理·芒格而言,所有能够持续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都可以称为思维模型。对我们而言,只有那些在遇到问题时能真正用到的策略,才是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型。否则,记住了很多思维模型,却不知道能解决什么问题,就是舍本逐末。
本质上是从现象中抽象规律和原理——不断追问问题和答案的背后是否隐藏着更具普遍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原则。
【03】建立认知竞争力的底层逻辑
针对如何建立认知竞争力的底层逻辑,成甲老师在书中分享了2种学习方式。
积累经验型学习
案例:90女生,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上市公司,不到2年就负责了一个基层部门,几年后成为跨部门总监,不到30岁就管理数十亿资产的业务。
原因:成功的原因根本不是努力,她知道要提升管理能力,就要多积累解决各类问题的经验,并且学习与不同的人相处。因此,她不断寻找新机会试错,在解决新问题中快速积累新经验。很多人加班熬夜是在解决熟悉的流程问题,而她加班工作是为了加速积累新的经验,提升管理能力。
将这个女生提升管理能力的成长过程,抽象出来就是:通过在实践中不断试错,逐步优化改进解决方案,从而提升自身决策能力。这个过程可以用管理学上一个重要概念“PDCA”解释。所谓“PDCA”,又称戴明环,是管理学中的重要理论。它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制订计划(Plan)、执行计划(Do)、检查任务(Check)、处理改进(Action)来不断改善结果。
来自《好好思考》在这个成长逻辑下,成功的要点可以归结为:
敢于尝试:正所谓爱拼才会赢,只有干得多,才能积累更多的实战经验。
善于总结:遇到各种问题要琢磨背后的经验,并把经验不断运用到实践中去。
来自《好好思考》但这个学习方法也在存在问题:
PDCA起作用需要一个前提:外部环境相对稳定。
随着人类社会效率的提高,我们积累经验的速度,会越来越赶不上环境变化的速度。
深度思考型学习
深度思考型成长路径认为: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我们不需要重新造轮子,很多问题前人已经发现和总结了高效的方法和规律。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能否从各种貌似新问题的现象中,洞见问题的本质。
案例:百度最年轻的前副总裁李靖,他习惯于不断思考一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然后寻找科学的方法解决。就是典型的深度思考型学习:
(1)要花很多时间去分析问题的本质。
(2)要花时间学习前人发现的、自己还没掌握的原理和规律,丰富自己的知识库。
我们怎么才能找到尽可能多的高质量思维模型呢?这就涉及一个新概念:“OODA”。它由美国陆军上校约翰·包以德最早提出,所以OODA也被称为包以德循环。OODA代表着决策流程的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观察(Observe)、调整(Orient)、决策(Decide)以及行动(Action)。
来自网络 来自《好好思考》这个成长逻辑下,成功的要点是:
洞悉问题的本质: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积累跨学科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准确地看到问题的本质。
掌握大量原理和规律:不是靠自己一个人实践摸索,而是花时间学习全人类的最佳实践或规律和原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和解决问题。
学习方法的优点:OODA默认外部环境随时在发生变化,所以决策的前提不是计划,而是动态的“观察”与“调整”,核心精力在系统地、动态地判断问题的本质上,有了这个前提,调用恰当的策略采取行动就相对简单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