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小学的作业本上写过自己的梦想,不少人写过“我想成为一个作家”,但为什么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完成这个心愿呢?
因为害怕,因为恐惧。
一提到写作,我们会下意识地想到很多名著的创作者。例如,金庸的《神雕侠侣》、刘慈欣的《三体》、刘同的《你的孤独,虽败犹荣》等作品。从经典武侠到科技玄幻,再到暖心鸡汤。正是这些优秀作品的存在,让我们觉得写作的门槛特别高,必须得“老天爷赏饭吃”才行。
但新媒体创作时代,事情变得不一样了,不一定需要等菜都准备好了再下锅。从一个简单的知乎回答开始创作,在试错中不断提升创作能力,并不需要名家光环。也许我们的文笔并不优美、学历也算不上出挑,但这是一个新媒体的时代,一个能用文字展示自我,并实现变现的时代。最重要的是,只要你能与人沟通交流,你就已经具备了新媒体创作的能力。
现在,来一起解决你的恐惧,迈出第一步吧:
怕准备不充足 ——提高执行力
粥粥是我的好朋友,每次我问他“今天码稿了吗?”
他的回答永远是“我还没准备好呢。”
我听过很多类似的话 -- “等我再多看看书再写”“等我再多背点名人名言再写”“等我再多读读好文章再写”……可事实上,耗费了一两年后,依旧没有开始写。
高举“准备”的大旗,实则一拖到底,这是不是此刻抱着手机的你?一边磕着瓜子自我安慰着“等我准备好了,就能一举成名”,一边电脑上连稿件的影子都没有。
提高执行力势在必行,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没有一击即中的天才,与其准备,不如去做。
l 明确写作目标:新手建议以周为界限,比起每天更容易坚持。例如:这周完成5篇优质文章的阅读,输出2000+的文章。
l 安排生活的优先级:根据日常做调整,留给自己思考的时间,以保证写作能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
l 写作结果数据化:结果越鲜明,动力越强。随着成就感和正面反馈的积累,执行力就会飞速上涨。
别再找借口,别再废话,直接开始写,去做。
怕自己写的差——从写好一段话开始
打开方方的电脑,有无数个开头。
我很奇怪,就问“这是什么神圣的仪式吗,要写这么多开头做贡品。”
她说:
“每次写开头的时候,自信满满,感觉被灵感洗礼全身,可再往下写,就成了写一行删两句,怎么都写不好。害怕自己写不好,于是越写越糟糕。”
很多时候,我们都被完美主义捆绑着,妄想不写不练直接就能写出长文章、好作品。想用自己一两篇稿件去挑战那些365天无休止创作的大神,是不可能的。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会走才能跑。所以迈出写作的第一步从来不是长篇大论,而是百十余字的一段话。
例如:今天我接触到了“完美主义”这个概念,直接去输出一整篇的解释太困难了,那是不是可以尝试用自己的思路去写一段话,去解释这个概念,前提是让别人听得懂、看的明白。
脚踏实地的过程势必是难熬又枯燥的,从基础开始练习,用量变带来质变,先完成再完美。相信不久以后,你也可以毫不费力地写出优秀的文章。
怕被别人笑话——大家都很忙,没时间针对你
“诶呀,我写的不好,发出来会被同事和朋友笑话的,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会被钉在耻辱柱上吧。”
因为这样的内心戏,想写又不敢写,尴尬至极。
“何人人前不说人,哪个背后无人说?”生而为人,都是要活在别人嘴里的。公交车从不会因为空无一人,就不驶向终点,我们也不能因为任何人而停止自己对生活的追求。
正如俗话所说“人生不过就是笑笑被人,再被别人笑笑罢了”。大家都挺忙的,不会用八个机位对准你,一天到晚只管关注你。
在生活中,人们一般只对比自己优秀的人产生攻击性。正如,你可以过得好,但不能比我好。
换句话说,只有你的写作功底相当成熟之后,才有人去挑毛病,去喷你。而当你鼓足勇气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大家只会鼓励你。
最后,新媒体写作绝对不是一件快乐轻松的事情,需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迈出自己新媒体写作的第一步,不要纠结技术,先把握好心态。以我个人为例子,平时倾向于方式方法类的干货文章。因为它有更大的信息增量,能让我在碎片化的时间里也能吸取相关知识,丰富自身想法。大家可以结合自身平时的阅读爱好去尝试,选择情感、经验、热点时事类的文章都是不错的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