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美食
怀念不如相见:深夜“不离”

怀念不如相见:深夜“不离”

作者: 小晚的记事本 | 来源:发表于2018-07-17 08:44 被阅读0次

图文/小晚


“北海道的天到了下午五六点已经黑得透透的,太阳一下山,空气都变成带着冰碴味儿的风从布料的缝隙里扑向皮肤。路边的木质门框的居酒屋前,一间间都亮着暗色的灯,拉开门进去仿佛是另一个世界。”

                        ——《慢悠悠的居酒屋》

怀念不如相见:深夜“不离”

在长春桂林路的西康胡同里,一间门脸不大的居酒屋款款跃然于眼前。蓝底白字的布帘,一棵恰好高度的树, 叶子可以挡住布帘上部一点点,古朴的木头门悬挂着烘出暖光的灯,很有日剧里朝九晚五生活喜忧溶于清酒的感觉。门口的风铃被布帘遮挡住,恰逢一阵风吹来,我才转身发现他们小小的存在。微风拂过,清脆的玻璃制品的触碰声,在嫩草绿色的夏天背景下,充满了日剧的滤镜。

怀念不如相见:深夜“不离”

进门之后又发现也不是单纯的日式,又有一些民国元素在里面,还有唐卡,还有放在窗户旁的缝纫机,和桌上暗色的灯,充满禅意的挂物在简洁而温暖的灯光里眼及可见。进门的玄关处,砖墙配水泥浮雕,散发着时光的味道。很多元素汇集在这小小的一片空间,不能被精准归类,于是有了它自己的风格。趴在缝纫机上的喵像一只贵妇猫,造型凹的特别专业,似乎知道我的快门即将按下,它的婀娜也将被我捕捉。

怀念不如相见:深夜“不离” 怀念不如相见:深夜“不离” 怀念不如相见:深夜“不离”

其实它又不是一个单纯的居酒屋,白天的时候,它是不离咖啡馆,在晚上5:30后会化身为深夜食堂。这是一家好感满满的店,是被我定义为不文艺的家乡里难得的情调,去过两次,依旧有预感会三刷的小店。

怀念不如相见:深夜“不离”

第一次去时离开得早,只邂逅了不离咖啡,点了一杯名为“那年愿望”的饮品,在询问店员到底是什么味道后得到神秘一笑,自然是要自己品尝后才能知晓。一直很喜欢那些给每一道茶点餐品都起一个特殊的名字的小店,总觉得是归属感。如果问那年到底是什么味道,那是住在我上铺的姐妹过敏的味道,是夏日里甜蜜清爽的芒果香气。

怀念不如相见:深夜“不离”

在2017年的最后一天,二次探访,这次直奔深夜食堂,晚饭的时间到达,却忘记了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与大大的人群相遇,但专程而来岂有空手而归的道理,于是排号等位,在东北的深冬街道来来回回消磨时间。寒冷的冬天等待4个小时,心中却惊奇地没有等待的烦躁和不耐,反而是满满的憧憬和期待。号码临近时,我们坐在门口小小的等位区,说是等位区,其实就是顾客们自己寻觅的小角落,坐在那里听着木质门来来回回进出客人而产生的门口小铃铛的叮叮当当的清脆声音,还有身后复古音响里播放的民谣,似乎有一种不明来由的相思气质,隐匿又神秘,吵闹但不闹人。

怀念不如相见:深夜“不离” 怀念不如相见:深夜“不离”

看着身边与我一样,执着等待的城市旅人们,或许都换揣着平日里奔波劳顿,忙于生计的疲倦,但此时大家都一同窝在一间喧闹热络的小居酒屋里等待热乎乎的羹汤菜肴,慢酌几许。

老板们是受日剧影响,开店初心只为做自己喜欢吃的食物,首先得自己喜欢了,客人才能喜欢。菜单并不花哨,都是简单的食材,每一道菜都出自《深夜食堂》,菜牌上还原剧中的场景。漫长的等待过后安稳落座,点一碗热气腾腾的猪排饭,吃上一口,就为平和心态再添一份抚慰。

怀念不如相见:深夜“不离”

第一个上桌的玉子烧是甜口做法的厚蛋烧,最高还原了剧里的味道,比起平日里我们可以在自己厨房里完成的鸡蛋卷,它的口感更加紧实,蛋香也随之更浓郁,从绵密程度来看,水的多寡把握得还算得当合适。

怀念不如相见:深夜“不离”

炸猪排似乎是普遍而又亲近的招牌菜,每到居酒屋必点,似乎成了我与居酒屋很私人化的连结,炸猪排意味着熟悉和家,单单是它的香气就可以让我感到害羞而感动。一块好的炸猪排,首先要有脆皮壳,且肉汁鲜美,再加上每一家店都会用到的名为“秘制”的酱汁,我会因为一种酱汁的口味爱上一家猪排店,上一次吃到好吃的炸猪排还是在北京魏公村小巷子里的一家小店。不过炸物嘛,就是有吃起来就有幸福感的魔力。

怀念不如相见:深夜“不离” 怀念不如相见:深夜“不离”

微咸的小章鱼一上桌,小香肠在锅内滚动滋啦滋啦作响的画面一瞬间蹦入我的脑海,让我想起电视剧里的黑老大,粗线条到不能再粗的黑社会老大被这小小的红香肠打动。越是寻常的菜品在深夜食堂中越是人气单品,家常的拉面,浓得泛白的豚骨浓汤做底,入口有微甜的味道。

怀念不如相见:深夜“不离”

牛肉饭则是朴实的满满一大碗,使用牛肉配上煮好的洋葱,加以酱汁,菜在上面,饭在下面,用料和做工简便。最上层的洋葱甜甜软软,一层层肥牛肉片均匀厚实,揭开便是高高的米饭,三者混合在一起入口,再带着浇汁的味道,此情此景,只想很合时宜地说上一句:おいしい

怀念不如相见:深夜“不离” 怀念不如相见:深夜“不离”

到每一家店,我的例行询问就是店内的纪念章,总觉得收集印章这种行为就像是把自己在时间上虚无的轨迹物化下来,供自己珍藏和日后追溯。这里的纪念印章,形似一只炫酷的猫,有着豹一般的王者气质,莫名觉得在店内会有一些它的故事。然后,在老板帮忙盖印章的时候,看到他的手臂上有一个同款纹身,那时心中暗想,看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酷酷的猫咪的图案。我想,在居酒屋的昏黄灯光和木台陶碟间,总是有不同的人生故事。有朝一日,假若一人食,一定要选择坐在账台旁,点一杯烧酒,静静等待。同掌烧师傅聊些随意的话题,不时陷入自我世界的沉默。或许,才是居酒屋的奥义所在。

怀念不如相见:深夜“不离”

小店名为“不离”,店主自言取“不离初心”之意,我不知道店主不离的是哪一份初心,也不知是否是浓情过后的回归。它迅速打动了我,因为它的名字,更因为它的城市坐标。对于长春,对于离家多年的我,这个生养我见证我无数人生重要阶段的小城,它的夜晚依然灯火阑珊,走在热闹非凡的桂林路,过往熟悉的记忆还是有熟悉的味道。我无数次说着家乡在推着我往外走,离开后,变得愈加遥远,但在每一次回到这片名为“家乡”的土地上的时候,又不自觉沉溺在熟悉的亲切之中,沉浸在与朋友的轻松欢聚之中。

怀念不如相见:深夜“不离”

店门口立着一枚挡牌,上面六个字或许轻轻点出了我心里对于家乡的那份有感未言的画外音:怀念不如相见。即使是尘土飞扬的门前也有我的温柔情怀,巷口街边都是可以谈笑风生的地方,走得再远,回归的时候还是能真切感受到骨子里的难离,会怀念,想相见,相见过后再带着力量去远方。风霜与忧患,奔波在外的我们,与朋友们走在熟悉的街道,一切言语都回归乡音,一切的飘忽也被隔离在外。如果熟悉之处没有美景,那别离后重逢的些许陌生或许也是难得的馈赠。即使短暂停留过后还是要告别,但无论何时的归来,都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心中的那份故土难离。志在四方的豪言壮语让我有些许迷失,即使我无数次坚定地表明不会回到家乡,但每次踏入这片土地,心底的安稳都是其他城市所不能匹及。犹如茫茫人海里遇到故人,不仅是熟悉而陌生,更是遥远而牵绊。

如同“胃是通向爱人之心的捷径”,在我熟悉的街道走走停停,接触这些小店的味道,是我最私人化的与家乡勾连在一起的方式了。寒风天,冷冬夜,暖黄色灯光下袅袅飘出香味的小店,指引着顶着寒风,行色匆匆的我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怀念不如相见:深夜“不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pxw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