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会提问,你知道人生有多少陷阱吗?(2021-08-14)

不会提问,你知道人生有多少陷阱吗?(2021-08-14)

作者: 一帆风顺_d22e | 来源:发表于2021-08-14 18:08 被阅读0次

    先让我们来思考几个问题?

    1.如果你已经到了结婚的年龄,你该如何选择你的另一半?是白富美高富帅,还是有内涵有思想其他一般?

    2.有人说:买房永远不会吃亏,而你现在年龄已过40,眼看升职位无望,究竟买还是不买?

    3.面对肆虐的疫情,有人说要把扬州的病人分散至江苏其他地区隔离,你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4、如果你的同事上班不好好工作,而你努力了半天,却跟他拿一样的薪水,你是感到不公平还是无所谓?

    这些问题都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可是我们真的会选择吗?我们选择的标准又是什么?怎样选才能无怨无悔?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被生活中这些大事小事所困扰,总是不知道自己的选择究竟是对还是错,或者明明已经选择好了,但被其他人随便一问或一游说,就换了答案的话,我想你也应该和我一起来读一读尼尔.布朗的《学会提问》。

    书里指出:如果我们要做到不为感性和无事实根据的传闻所左右,不人云亦云,我们就要自己学会去问为什么。只有通过不断地问,才能对问题抽丝剥茧,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拿出实质性的解决方案。

    可是很多人又会说:道理我也明白的,可是我究竟该怎么提问呢?有没有什么方法或步骤可循呢?

    办法当然是有的,下面就跟随我一起,钻入作者的脑袋,去一探究竟吧?

    一、要过好此生,就必须拥有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定义:是指对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系统的评判,而不是一味接受。

    它是一种淘金式思维,即带着问题去看待事情,通过问一系列既定的问题,旨在找出最佳判断和最合理的看法,从而做出更好的决定。

    二、进行批判性思维的10个步骤

    1、找准论题和结论

    1)论题:指引起对话或讨论的问题抑或争议,一般带有以下字眼:

    是什么、应不应该、怎么样、多少?(如:我们应不应该生二胎呢?)

    论题比较快捷的寻找方式:先找结论再找论题。

    2)结论:指对方希望你接受的信息,它是通过推理得出的结果,是对论题的回应。

    一般由以下词引出:因此、由此可知、显示出、我们要说的重点是…….(如:因此,我们应该提倡节俭)。但例句、数据、定义、背景材料、证据是不能作为结论的。

    如何找结论呢?它一般出现在开头或结尾。(如:讲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是。。。。。。)

    2、找到支持这个结论的理由(即回答为什么?)

    理由:是指用来支撑或证明结论的看法、证据、隐喻、类比和其他陈述。

    找到理由的方法:先找到结论,然后问为什么?

    理由一般带以下字眼:由于、因为这个原因、研究显示。。。。。。(由于德尔塔病毒传播的迅速,导致疫情蔓延不仅速度快,而且范围广)。

    注意点:理由要完整且充分。

    3、要明确关键词语的含义

    在理由和结论中寻找关键词或短语,判断其意思是否含混不清,是否能支撑起作者的理由:尤其关注多义词(如自由、公平等)和抽象词(如高收入、幸福感等)。方法:

    1)、找到这个词语不同的含义,并代入句子中,看是否会对理由支撑结论的效果产生重大影响。若影响重大,说明作者推理是存在漏洞或有异议的。(小TIPS:读书时,要不断问“作者这样说是什么意思?”,尤其针对关键的抽象词)

    举例:购买“春天”牌止痛药,30分钟见效。

    论题:你应该买“春天牌”止痛药吗?

    结论:应该买理由:30分钟见效

    关键抽象词:见效,究竟是什么意思?是让你昏昏欲睡,还是让你睡过去后明天醒?有点混淆不清。

    2)、结合上下文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词语的意思;

    3)、审慎对待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尤其是政治语言(如恢复、公平),是否是带了作者偏见。

    4、要关注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1)假设定义:是指对方没有明说出来的想法,但对判断其结论有较大影响,可能还有一定的欺骗性。

    2)假设分类:分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A、价值观假设:是作者想当然的一种看法,认为一种价值观比另一种价值观更重要。

    B、描述性假设:指对这个世界过去、现在或将来是什么样的看法或想法。

    面对以上两种假设:我们不能听之任之,而要去思考这些假设是否站得住脚,是否有证实它的理由。

    5、推理过程中是否存在谬误

    推理过程的谬误即推理的欺骗手段,有三种情况:

    1)提供的推理需要明显错误的假设或让人不能接受的假设才能成立;

    2)把和结论无关的信息弄得好像和结论有关;

    3)找证据的前提需要结论本身已经成立

    6、证据的效力如何?

    1)证据的定义:指持论者所告知的明确信息,用来证实或捍卫一个事实断言的可靠性。

    2)证据种类共8种:直觉、个人经验、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词和专家意见、个人观察、研究报告和类比。

    3)如何判断证据是否有效?

    要思考自己为什么要相信它?需要证据来证实它吗?证据的效力如何?

    4)评判各类证据存在的问题及可信度

    A、直觉:完是全凭借自己相信对某件事有直接的洞察力,却不能说出理由(不可信)

    B、个人经历:容易犯以偏概全谬误(不可全信)

    C、典型案例:思考是否有代表性,有没有强有力的相反例子(不可全信)

    D、当事人证词:缺乏需要证实的任何信息(不可全信)

    E、专家意见:专家也常常会犯错+不是他研究领域的内容他就更不是权威(不可全信)

    F、个人观察:我们通过观察后描述的东西是经过一系列价值观、偏见、态度和期望值过滤后剩下来的东西,带有个人主义色彩(不可全信)

    G、研究报告:会因为研究质量高低、研究成果互相矛盾、研究结果不能证明结论、研究人员个人原因(期望值、价值观等)、结论被他人歪曲、研究结果经不起时间考验、研究样本不能代替整体等原因导致失真(不可全信)

    H、调查和问卷:存在填写人未填写真实情况或理解偏差;填写人对问卷概念不清等问题(不可全信)

    I、类比:只是两个相似事物之间的一种对比手段,但相似不等于相同(不可全信)

    7、有没有替代的原因

    1)替代原因定义:是指一个言之成理的替代解释,可以说明为什么特定的结果会发生。

    2)使用情景:当别人证实这个是引起某件事起因的证据时,你要考虑是否有以下情况

    A、能否找到更多的替代原因

    B、这是唯一的原因还是原因之一

    C、是相关关系还是因果关系

    D、是否存在有时间先后顺序但不是因果关系

    E、如果有很多原因,这个原因更合理吗?

    8、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使用数据作为证据可以更令人信服,但它却存在以下情况,导致数据并不能代表真正事实

    1)数据收集过程是否合理?(如:是否所有的人都配合收集?收集到的是否都是真实数据等等)

    2)数据显示是否带有偏见?(如平均数的概念究竟以什么为标准?范围如何?)

    3)是否为满足所需,从结论推导出应有的数据,而不是真实的数据

    4)是否通过省略数据来造成欺骗(如截取一段上证指数来说明指数基金涨跌幅能否超过股票?)

    5)是否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迷惑人(如减少33%的危害和从9人降低3人,是否是同一个意思?)

    9、有什么重要的信息被省略掉了

    重要的省略信息定义:指那些会影响你该不该被作者或演说者的论证所影响的信息。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时空限制

    2)持论者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导致论证匆忙完成

    3)持论者知识不全面

    4)持论者想欺骗别人

    5)持论者与你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信仰、态度等

    6)被提倡的行动潜在的负面效果

    10、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1)背景:结理只有在某人对理由的含义进行特定的解读或者假设之后才能得出来。所以你对理由的含义进行不同的推测,那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2)结论存在的结果

    A、有多个结论

    B、结论必须在某个条件下才能显示其合理性

    C、存在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可能结论

    D、不是所有的结论都生来平等(有的结论比其他结论更站得住脚)

    E、更多可能的结论,导致更多可能的自由选择

    总结:通过以上10个步骤,我们发现生活处处是陷阱。而要证明一个观点是否正确不仅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而且在任何一个步骤中往往会产生各种可能和歧义。

    所以在这条寻找真理的道路上,只存在越走越明的情况,而不是只会出现只有一条路的情况。

    因此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对看到的每一个信息、听到的每一句话,都学着用以上一个或几个步骤进行不断循环提问、解读和论证,然后得出自己认为最正确的结论。那么我们的人生,也就是属于自己审视过的人生。

    我相信过程虽然曲折,但道路是光明的。希望我们一起,能不断学习把批判性思维运用于生活中, 然后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更加多元,我们的思想将更加深邃,我们的人生会走得更加从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会提问,你知道人生有多少陷阱吗?(2021-08-1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pye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