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四年(1)

作者: 白色凉皮 | 来源:发表于2020-04-28 22:14 被阅读0次

2016年以前,我从未去过北京,它和许多我没去过的城市一样,在我心中十分沉默。

2016-2020,我在北京读了四年大学,非常普通的四年。是命运将我牵扯到这个地方,从前没有想去的大学,没有目标,只是乱填志愿来到了北京。有幸遇到许多与我一样被命运揪来的人,也看到很多就是奔着北京来的人。

这四年,就要结束了。对于北京有怎样的情感,我很难说清。只能说,我在这里生活了又长又短的四年,这四年我成长得很快,很多时候,不得不怀疑自己也是个北漂,在这个城市里浮沉飘荡。

小小的北京城里,装着万花筒般的世界。这四年,我算是涉足这个城市的五六分了。我想告诉你,这四年,我在北京活着的证明。

我曾在小小的校园求学,和许多同样朝气蓬勃的学子一样,完成四年的大学任务。这里,有老师、同学、辅导员、宿管,有小卖铺,打印店,食堂的哥哥姐姐,还有家属区的婴儿车总停在操场门口,傍晚时分飘来好像妈妈炒的菜的味道。

有时,总是要去别人的学校看看,看看清华北大的门朝哪开,听听别人家的老师怎么讲课,又或者只是想看看别的学校的男孩子好不好看,尝尝别人学校的饭菜香不香。我看过很多大学,海淀区的大学基本上都踏足过,而远一些的,曾去过远在昌平的那些大学。京郊的大学生距离繁华的地带确实很远,出门玩一趟也是一定要计划好行程,才能不辜负一次出行。

抛去学生的身份,以市民的身份进入消费社会下的北京城。

在白天走进北京的商业街,拉上两三好友在中关村寻觅食宝街的美食,或者总要吃上一顿海底捞,体味麻辣之欢,又或者去北京坊,进入PG ONE书店找一本书坐下细细品味,五道口这个宇宙中心,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热闹,这里行色匆匆的白领太多,比起娱乐,我总觉得颇有压力。

其实,四年中我总是在白天出行,晚上的北京,我仅仅在夜幕降临时,独自一人走在灯红酒绿的后海酒吧一条街,一路听着各家驻唱的声嘶力竭,风中装着满满的故事。我或许不属于这里,因为我没有可以一起喝酒的好友,也没有太纠结的心事要买醉。我很羡慕举杯消愁的人,北京这样的人太多了。白天的南锣鼓巷不如晚上诱人,熙熙攘攘的巷子里总是有紧紧相拥的情侣,这里的冰淇淋不如他们的眼神甜。有时候,一个人忘了时间,就会在不知名的小巷子里夜行,夜晚的手工艺品店铺很安静,你会觉得此刻的每条胡同,每个物件都在沉沉地呼吸,散发灵气。

我很喜欢北京的胡同,它们的名字总是那么有趣。或许不止我一个人曾在胡同里迷路过,低矮的胡同烟火气太浓,总是要在里面兜兜转转,感受到北京人的生活才能离去。

北京的胡同里装着家长里短,也装着悲欢离合。胡同口的那家私人养老院,只有一个四合院那么大,里面是已患老年痴呆的上海爷爷,失明的奶奶,他们在忙碌的北京里,被子女安置在被人遗忘的胡同中,只有在门环被敲响的时候,才能闻到胡同巷子里吹进来的风。

但北京其实没有那么绝情,只是无奈多了些。

我很爱一个人爬山,西山,香山,八大处,四年中爬了很多次,山里的空气真的很清新,也总是有松鼠偷吃东西被我发现。我喜爱爬山的原因之一,就是这里的感情比较纯净。不难发现,周末的山里总是有许多中年夫妻,但其实更多的是一家三口。每座山里总有平坦的地方让一家三口野餐。父母总想让孩子晒晒太阳,爬山锻炼意志。

中年男女,将感情更多放在下一代身上,上一代总是难免被忽视。可这很普遍,毕竟每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能力都是有限的,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北京,更好地培养孩子,投资孩子,才能让自己所奋斗的一切有效地成为后代走上更好阶层的基石。看着爬山的家庭,我时常希望自己若是能居于深山老林,便不必在中年时如此愧疚,担心一无所有,或许也就不会患上中年危机和更年期的毛病。

北京的公园也很多,我最喜欢玉渊潭公园,它的樱花实在是很美。但比不过颐和园的历史感,天坛公园,地坛公园,日坛公园实在是衰落了些,但僻静的园子总让人思考很多。我曾细细看过地坛的树,愚蠢地希望能看到史铁生的轮椅车辙,站在地坛的那个大圆台,要与天地合一。

公园里最多的是退休的大爷大妈,如果你喜欢呆在健身器材处,你会发现白头的大爷能在单杠上做起码20个引体向上,又或者进行大旋转,大爷果然是大爷,肌肉线条已经优于一半年轻男子。除了健身,大爷大妈们更喜欢跳舞唱歌,每个树荫下或者广场上,要么是老年合唱团,要么是老年disco,要么就是器乐演奏团,当然也有喜欢跳探戈和交谊舞的迷人大爷大妈。我很羡慕大爷大妈,多希望自己老了也能有所热爱,穿着舞裙在广场上与老头子贴身热舞,在亭子里高声吟唱。

北京最繁华的地方从故宫开始,一环不如一环。

故宫学生票50元就能进去逛很久,红墙绿瓦,木榫结构,屋檐上的座兽,精致的花纹和大气的色彩,不得不让人感慨于皇家的威严与高贵。每座宫殿都透着寒气,即使每日都人流攒动,也难以将宫殿变暖。每当我拾级而上,试图看看皇家的眼里都能看到什么时,才觉得皇家终究是活在冷冷的大殿之中,宫墙那么飘渺,总是难以跨越。离开了故宫,可以去附近的国家博物馆看看,实在是藏宝无数,非常值得常去,感叹中华文明之源远流长。

天安门广场很大,很多人在北京总是要熬夜看升旗才觉得没白来一趟,可惜我没有早起看过升旗,但有一天我会的,找个能同我深夜流浪的男子。我有时候看到全国各地来北京旅游的人,很羡慕他们,他们将生活安排得充实,拖家带口出来玩是一种幸福,独自一人出来玩也是一种幸福,人总是要在平凡的日子里寻找点趣味。

东城区,西城区,在皇城根地下,还有许多的京味儿,你可以找找兔爷儿,喝豆汁吃焦圈,吃碗地道的炸酱面,配上比翡翠还好看的腊八蒜,或者吃吃卤煮,尝尝北京的老火锅。

在这之外,就是无数年轻人在奋斗的北京。这样的北京是属于我们的,总是有太多的眼泪和不甘心,但也有许多的期待和梦想,所以,北京才一直沸腾。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 在北京的四年(1)

    2016年以前,我从未去过北京,它和许多我没去过的城市一样,在我心中十分沉默。 2016-2020,我在北京读了四...

  • 在北京的四年(2)

    接上回 看过颇有趣味的北京后,我对这里还是有好感的,只是我仍然会害怕,在这里不好好努力的话,可能没办法过得体面,可...

  • 蜗居在北京的第四年

  • 北京的四年

    一天封闭会议结束的最后 是一场海底捞 设想感受服务换位思考 现实是再好的服务当有数量冲击时细节总是斑驳不堪的 写到...

  • 《无题》

    《无题》 四年前的2015年10月18号,在徐州到北京的火车上 四年后的2019年10月18号,在厦门北到北京西的...

  • 寻味在北京(1)-老北京烧饼

    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聊天,提到北京一种麻酱味的烧饼,吃过后一直念念不忘,勾起了我的兴趣。作为半个吃货,怎能辜负了如此美...

  • 在北京的那些天(1)

    一、住 没有太多的计划,我和儿子便背着背包出发了,这次的目的地是祖国的首...

  • 前端面经分享 | 腾讯

    写在前面 笔者原来在北京360企业安全工作,当时因为大学四年的学业是在北京完成的,所以就顺势通过校招在北京工作了。...

  • 第一次租房子

    四年前,离开湖南,来到北京,从来没有住过校的我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地方开始四年的大学之旅。 转眼间,在北京2.5环处生...

  • 遇见之初遇京城

    今年是阿猪逃离北京的第四年,也是我来京的第四年。记得那个时候我初来北京入职第一家公司,遇到了已经在北京打拼多年的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北京的四年(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pyi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