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菩萨观察世间诸法的视角,和凡人完全不一样,了解一下?

菩萨观察世间诸法的视角,和凡人完全不一样,了解一下?

作者: 轻松plus | 来源:发表于2019-11-07 17:16 被阅读0次

有人曾经问:“师父,菩萨是怎样看待这个世间的呢?”

其实,佛经中早有答案。

收在大藏经第十册的《佛说大乘十法经》中,曾经这么说道:

菩萨是这样看待世间万法的:

一、一切诸法都如幻,能够迷惑世间的凡夫

什么是幻呢?

幻指的是假象,是指一切的事相没有实体性,只是幻现出假相,它存在的过程被称为幻有,所显现的的相状,就像幻术师的化作,所以称为幻化。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是幻相,但是它有存在和消失的过程,不能把它和断灭空相等同。所谓幻,指的是假象,它并非不存在,只是说它没有实体性的存在。佛法的教义,在于看穿世间的如幻的表相,而体悟真实。

二、一切诸法如梦,是虚幻不实的

这是说,梦中所现的一切,并无实事,以此来比喻世间的诸法无实性。在《维摩诘所说经》的《方便品》中曾经说道:“是身如梦,为虚妄见。”

关于佛教中所说的梦,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以后我们有机会再来详细说说。

三、一切诸法如水中月

水中之月是天上月的映现,虽然有影像出现,但是并非真实的月亮本身。这里也是以此来比喻世间诸法无实性。

四、一切诸法如响

什么是响呢?大家去旅游的时候,有听过喊山而产生的回响吧?这里说的响,是指在深山空谷之中,依照声音而产生的回响。它是声音的回传,但是却不是声源本身。以此来比喻诸法无实性。

五、一切诸法如影

这是说一切诸法如同影子,虽然是真实的折射,却不是真实本身。

《景德传灯录》中记载:汾阳无业禅师圆寂前,曾经对弟子们说:“汝等当知,心性本自有之,非因造作,犹如金刚不可破坏,一切诸法如影如响,无有实者。”他圆寂之后,所得舍利无数,就像玉珠一样璀璨夺目。

禅师这是以自身的体证,为弟子们证明了世间的如影如响。

六、一切诸法生灭坏

这是说一切诸法是因缘和合而成,都有生灭坏的过程,不可执着。

以上说的是诸法的相,后面说的是诸法的体。

七、一切诸法不生不移

这是说,一切诸法同真如之体,不生不移。这里说的是诸法的体。所谓“体离虚妄伪真,常住不变为如,真如即真性,即法身之体。”就是这个意思。

八、一切诸法不灭

一切诸法不灭,那是因为它本来就不生的缘故,一切都是法尔宛然的显现。

九、一切诸法无作

一切诸法无作,那是因为它背后没有作者的缘故。

这里说的作者,是指外道以我为天地万物的创造、能造者。是十六神我之一。《大毗婆沙论》卷一二九中曾经说道:“梵王不达作矫乱言:‘苾刍当知,我是大梵,是自在者、作者、化者、生者、养者,为一切父。’”

佛法中并不认为有这种造生万物者存在,所以,在论中说梵王自称创世者是矫乱之言。

十、一切诸法如虚空,不可染污

虚空一词,在佛法中常用来做譬喻,大致有五种含义:

(一)横遍之义,如《北本涅槃经》卷二十二德王品中,用虚空来譬喻广大无边际。

(二)恒常之义,如《北本涅槃经》卷三十七迦叶品中,用虚空来譬喻无变易的常性。

(三)无碍之义,根据《北本涅槃经》卷三十七迦叶品中说:世间之中,无障碍处,名为虚空。

(四)无分别之义,也就是说没有亲疏、远近、爱憎等差别,《北本涅槃经》卷十六梵行品中说:譬如虚空,无有父母兄弟妻子,乃至无有众生寿命;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有父母乃至寿命,菩萨摩诃萨见一切法亦复如是,其心平等如彼虚空。

(五)容受之义,如《北本涅槃经》卷十六梵行品中记载:譬如虚空,广大无对,悉能容受一切诸法。

而在《宗镜录》卷六中,曾经列举了虚空的无障碍、周遍、平等、广大、无相、清净、不动、有空、空空、无得等十义,以此来比喻真如之理。

除了以上十种之外,经中还列举一切诸法定寂灭;一切诸法无垢;一切诸法性灭;一切诸法非色;一切诸法离心境界;一切诸法不住;一切诸法不可求;一切诸法无著;一切诸法如毒蛇;一切诸法如芭蕉;一切诸法如水沫等等,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留待大家自己细细体会。

有人问起,我们是凡夫,学习菩萨法,是不是太早了一点?其实,能够多听闻菩萨法,对我们的修学是有裨益的,就算我们此时此刻还做不到,但是只要一天进步一点点,总有做得到的一天的。现在先种下菩萨法的善根种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大家觉得呢?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公众号zizaiplat

相关文章

  • 菩萨观察世间诸法的视角,和凡人完全不一样,了解一下?

    有人曾经问:“师父,菩萨是怎样看待这个世间的呢?” 其实,佛经中早有答案。 收在大藏经第十册的《佛说大乘十法经》中...

  • 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

    菩萨有一法,能断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水断...

  • 《大念住经》白话文版 | 如果你这辈子只看一本书,这就是你唯一的

    4. 观七菩提分 比丘们!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如何就七菩提分观察诸法呢? 比丘有念菩提分时,他清楚了知「我...

  • 渡人

    法有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我们既为凡人,理应按照世间法行事。 人要生活,必须有基本的物质基础,才可以修精神层面。法不空...

  • 最好的往生是什么样子?

    也就是在世间广行菩萨道,多多培植福德功德,行十善法,杜绝诸恶法,往生前,无病无痛,就如同吃饱了躺下休息。 本文转自...

  • 行者非无情无爱 又非一般情执之爱

    华严经》第十住,法慧大士开导:第三菩萨修行住,当依佛教勤观察,诸法无常苦及空,无有我人无动作。 佛教法,佛觉悟的教...

  • 《维摩诘所说经》入不二法门品九

    尔时,维摩诘谓众菩萨言:‘诸仁者!云何菩萨入不二法门?各随所乐说之。’ 会中有菩萨名法自在,说言:‘诸仁者!...

  • 唯识缘起与相关几个故事

    《楞严经》云: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得成无学。吾今问...

  • 班主任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主要方法:观察法,谈话法,调查法,分析书面资料法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了解...

  • 现象与真实

    佛教将世间的所有现象,不管是物质现象还是精神现象,统称为“法”,或者叫“一切法”、“诸法”。关于诸法的分类,大小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菩萨观察世间诸法的视角,和凡人完全不一样,了解一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qbv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