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史,百家争鸣,百家齐放。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系列不同代表不同派别的流派学家。
在这个动荡不安,战国四起的大陆,弱肉强食。只有强者才能够活下去,当然了百家争鸣的高潮,在稷下学宫尤为激烈。
各流派的代表人穷出不断,孟轲,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他在孔子仁爱基础上,提出了仁政。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当然了,我今天要说的就是孟子为何穷极一生都不能得到其他国君的重用?
很显然,孟轲生不逢时,他出生在一个战国四起的国家,各国的国君只想通过强大的武器来增强国家的实力,他们对于孟轲提出来的仁政,仁者爱人的思想觉得很荒谬,要让君主以民为天的思想更是得不到支持。
在局势动荡不安的背景下,没有任何一个君主会想利用孟轲的思想来稳固国家,成效太慢了。
孟轲一生起伏不定,在到了齐国的时候,齐宣王对他是赏识的,但是他提出来的仁政,根本不会得到齐宣王的同意。
反而是兵家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思想,比起孟轲的儒家思想更要实用多了。
在这里,我个人觉得,儒家思想适合在国家局势一切稳定情况下来进行和实施。
比如中国的现代社会,是遵循儒家的思想,以民为天。以百姓为己任。
儒家的思想不适用在硝烟四起,动荡不安的战国时代。
孟子穷极一生都没得到重用,并不是他的思想和抱负没有用处。只不过是生不逢时。
一句生不逢时,让我想到了最后一个皇帝溥仪,他出生的时候清朝就走向了衰落,年仅三岁被迫无奈登基,后面又经历了被“软禁”和被操纵做一个傀儡皇帝的事情,再后来被关进了战犯管理所。从管理所出来,他开始学习去做一个普通人。
孟子的报负虽然没能在他的朝代被赏识他的国君实施,但是他的思想,影响了千千万万的后代。
他和他的学生著作的《论语》就影响了很多人。
有时候,一句生不逢时,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错误。但是时间,会见证一个人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