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代儒家宗师孟子和儒家思想的经典代表人物荀子,就在“人性”上有所分歧,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而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
我们都期待人心向善,生活和睦,然而,世界之大,无毒不有。
一、
街头艺术之母玛莉娜在进行「Rhythm 0」表演站在原地不动6个小时,随意让大家触碰她,不管对他做什么事情他都不会反抗。在她的面前有一个放著72个道具的桌子,观客可以随意拿取道具用在玛莉娜身上。
刚开始表演时,只有摄影师靠近她,慢慢的,观客开始拿起道具对她进行轻微的触碰,她不动,其中一个人让玛莉娜蹲在地上,往她头上倒水,她不动,有人触碰她私密的部位,她不动,人们开始越发的大胆,开始有人用刀片割开她的衣物,再后来,割开她的皮肤,还有人用玫瑰刺她的腹部,用枪指着她的脑袋。但玛莉娜对自己的表演非常专注,哪怕被谋杀都不打算反抗,
到了表演第六个小时,玛莉娜几乎裸着在观客中行走,而刚刚摸遍她全身的观客们避免与她的目光相对,就好像是不敢承认自己做了什么事情一样。
这次表演中完全展现了人性中黑暗的一面,正常人也会充满暴力,只要在对自己没有威胁的情况下,任何人都可能去伤害别人,哪怕她是一个无辜的人。
二、
由于蒋劲夫家暴的事情,网上舆论哗然,有站蒋劲夫的,有站被打者的,我从来对日本人就没有好感,所有当看到新闻,再联想起蒋劲夫清纯无辜的容颜时,我下意识的坚信,蒋劲夫肯定是忍无可忍、是逼不得已,那个女生一脸刻薄妖媚,肯定是罪有应得,事出有因。
但是抛却个人偏见,仅家暴一词,让我联想起了柴在《看见》里面采访的那些杀死自己丈夫的女性,她们都是常年遭受自己的老公的家暴,最终在某一次威胁到自己或者家人的生命时,无意识的杀了人。
其中有一个叫豆子的女性说:“那天晚上,好像他不把我杀死,决不罢休。”
“你怎么感觉出来的?”
“他看着表呢。”
“这个动作怎么了?”
“给我一种感觉,他在等时间,四点五十的时候,他说:恩,快5点了,你说吧,自己动手还是我来?”
“你看他眼睛了吗?”
“我看了,他的眼睛都发直了,血红血红的,一晚上了。”
她说:“是不是我死了就算完了。”
他说:“你姐姐、父母、孩子我一块儿炸了。”
“我当时想,我一条命还不够吗?我和他生活了8年还不够吗?我就顺手抄起棍子打了他。”这一下,她都不知道自己用了多大的力气。打完之后,也不知道他已经死了。
“我抬头看了看表,说,五点了,你睡吧,我去法院跟你离婚。”后来,在法院门口,她被逮捕。
可是,一个本应该是最亲密的家人,为什么能残忍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折磨另一个人,甚至,想要杀害所有亲人。你和我说人之初,性本善,是那样的话,这样的恶毒是怎么滋生出来的。
三、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能听到,‘看热闹不嫌事儿大’这句话。谁跳楼了,谁得怪病了,谁和谁离婚了,好像,只要不幸不发生在自己身上,越是悲惨的事故越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谈资,甚至,没有谈资的时候也期待及早出现新的谈资。
记得,有一次,和朋友一起看舞狮表演,当凳子垒起7层的高度时,大风呼起,凳子开始摇摆,凳子顶端一个小孩演员正在做高难度的动作,这时,只听到身旁的一个声音说:好想看他掉下来的样子,他现在要是掉下来就有意思了。我震惊的回头看着那个西装革履,长者一张正人君子的容颜的30岁左右的男人。
不记得在哪本书中看过这样一句话。所有同情和悲悯都是作为情绪出现,而触手可得的多是阴暗和卑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