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道场

作者: Id依荷听雨 | 来源:发表于2018-03-17 06:50 被阅读507次

      伯妈八十岁时“寿终正寝”,是一桩“白喜事”。在伯妈上山的前一天,父母带着我和哥哥赶到伯母灵堂吊孝。祭奠过后,我们就听到大家谈论上庙之事。俗话说“不看十八岁姐姐上轿,要看八十岁婆婆上庙”。上庙是民间为死者到辖神庙向阴曹地府报道的一种仪式。听说前不久最热闹的上庙,丧家动用了二十多辆小车,车上除了司机外就是鞭炮,从丧家到辖神庙的路上,鞭炮一直不停。陪同孝男孝女的亲友邻居,都是走着去的。众人津津乐道,丧家确实风光了一阵。民间大部分人都认为人年轻时如何风光不值得羡慕,丧礼风光才是值得羡慕的事。

        午饭后该上庙了,可雨不大不小,一直下个不停。大家商量过后,征询伯伯和孝子们的意见。达成共识后,道人宣布:“上庙取消,就在灵堂进行。”话音刚落,刹那间,云收雨住。雨住,哭声顿起,堂姐她们哭喊着“我的娘哎,嗯男家何什咯算细啰?……”伯妈节省了一辈子,最后还为子女考虑,省钱。香烟缭绕之下,凄凉的唢呐和着哭声,不知道是受堂姐们的哭声影响,还是道人奇特的鼓乐打击法感染,本来就伤心舍不得伯妈的我,情绪更加低落,心隐隐作痛。道人似乎仍不满足,沉重的鼓声震醒我心头隐秘的情感,高尖清脆的钹声渗透五脏六腑。粗犷威猛的铙声夺人心魄之时,洪亮奔放的鼓声又来拯救,似一只友善的手欲把我从悲痛中救出来。抬头一望,灵堂悬挂的释迦、药师、弥陀、地藏、目莲、十殿阎王的画像,让我感觉庄严肃穆,心生敬畏。目光投向灵堂外,随风飘扬的龙幡,欲挣脱绳索的束缚飞升入天,神秘诡异之感顿生。

        这种神秘和奇异的气氛牵引我进入道场,用心观看十王宫的演示。道人带领亡者“游十殿”,向十殿阎罗王承认生前犯下的种种罪愆。身披红色斗篷的文法师举着灵幡在前引路,手捧遗像、灵位的孝子们跟随其后,另有几名背着飞虎旗,身穿黄色武将服装的武法师手持法器跟随。每到一个牌位前,孝子们虔诚地跪拜,文法师焚香,奉酒,递送牒文,然后唱诵经文,大意是恳祈十殿阎王,无论亡魂在生所造诸般罪咎,悉仗慈悲,咸蒙赦免。武法师的动作则干净有力,他们在空地和迭起的桌上表演各种杂技打斗动作,以示持禅杖破地狱、斗鬼卒……这样卖力的表演,功底真显,又活灵活现,把我也卷入一种情绪中,以为他们真的打通了各种关卡。

      安神也是展示武法师功底,武法师用杂技表演娱乐王、马、殷、赵四大护法元帅。身穿武将表演服的道人神态,让我联想目连救母的目连尊者。道场中,文法师所唱吟的,除了规定经文和念送牒文外,其他歌词大都是劝人劝亡灵的,让听者心安,让亡灵不含怨气地走。如:“看那些古人还在?始皇万里墙,空得名扬,夷齐让国饿首阳,项羽八千兵尽散,自刎乌江。看历代英雄如何?昔日有黄巢,志气昂昂,玄女赏赐一钢刀,任你杀人八百万,自命难逃。孝男孝女祭奠如何?孝子哭沉沉,祭奠亡魂,是死犹如死复生,惟愿亡魂毫不爽,来格来歆……”

      长久悲痛易伤身,道人深知这点,遂引进桃源地区习俗,用散花对花来调剂人的情绪。散花对花把人的一生喻为花,人生如花开,人死如花落。“……人生不如花一丛,花落根茎有作用,只等来年春风起,大地到处花儿红……”这样一路唱下去,把十二月花事唱完。如果丧家宾客中有善唱的,道人就和宾客对唱。如果没有,道人就赞孝男孝女。主唱的道人即兴发挥,与急智歌王张帝有得一比。道人抓住被唱者衣着神态和身份来吟唱,并送上吉祥祝愿之语。被唱到的孝男孝女亦用红包向道人答谢。这道仪式中,整个气氛轻松和谐欢快,将忧愁一扫而光。

        散花对花制造的欢乐,在渡桥解传时迅速消散。道人善用器乐制造凄惨悲凉气氛,此时正是子时,闻此音乐,悲从中来。用两个弧形木梯拼接的半圆木桥,在道人渲染下,亦显阴森恐怖。引幡道人带领手捧灵位遗像的孝子们在奈何桥下徘徊,好象是与各路神灵交涉,办各种手续。然后,道人用最凄惨曲调唱出:“冥官渺渺,泉路茫茫,悲夫痛处,冷飕飕阴风逼人,寒冷冷引魂童子前往,无常杀鬼后随,回头识觉家乡,举眼全无伴侣,过奈何桥上,见者无不悲伤,过鬼门关前闻之悉皆凄惨……”听者无不为之哀悲。“引亡行到奈何桥,七廿宽,万丈高,行善之人桥上进,作恶之人水上漂。”据说,奈何桥下非水,乃是强硷之类具有强腐蚀性的液体,作恶之人过不了桥,掉下去时魂飞魄散,想做恶鬼或做畜生都不可能。道人递上过桥牒文,行至桥中,音乐随之一变,听者顿有虚无飘渺之感。“魂飞仙境,须凭炼度之功,魄离幽阴,可证升真之果,断除孽垢,速得往生,积和气於身田,解宿冤於孽网,可登清净之邦,得睹虚皇之圣,泉局滞爽,因法力以超生,苦海冥魂,听仙音而解脱……”过桥后,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拿伯妈的道场和十几年前奶奶的道场比较,感觉多了很多程序,遂向身边的堂嫂请教。堂嫂指着墙上张贴的红纸说,做道场程序都写在纸上公布,道人做完一项就在上面打勾。丧事管事的人员安排,丧家亲属关系都一一用红榜公布张贴在墙。借着灯光,我将做道场程序输入到手机上:“第一天:饰灵堂、启道场、告水神、告门神、晚享食、告司命、告家神、小开路、做回向;第二天:早开坛、朝戒食、告功曹、三迎死、请佛表、扫馆成服、请圣神、告白一宗、迎经、解砂灯、晚祭、开台一曲、闯道嗍方、辟盆破狱、送灯回向;第三天:早请佛、早享餐、酒净荡秽、九转莲、迎太子、午奠灵、参观音、朝庙社、十王宫、上宾祭、开一吹曲、安神、绕馆穿河、散花对花、渡桥解传;第四天:早开坛、戒食、上家祭、祭杠、出膑、倒幡、化宇、息宅等。”

        输入完后,当日道场之事也完毕了。除部分守灵人员外,大家各自休息。第四天,道场按部就班得进行着。上家祭时,道人将亲属的名字分批唱出,没想作为侄女的我和孝子孝媳孝孙等排在第一轮。身穿孝衣,头披孝巾,跪在灵前,道人一韵三叹,略带哭腔唱出《十月怀胎》:“不易修身尺六长,切须孝顺爹和娘,慈母怀胎十个月,三年哺育母亲伤……”接下来,道人把女性十月怀胎的辛苦一一唱出,跪着的孝男孝女无不哀伤落泪。我们就在这种悲痛气氛中,把伯妈送上山,入土为安。

      回家后,做道场的情景历历在目,用心记录下来。长沙地区的道人身份是民间艺人,不披佛、道两家弟子的服装,一般是便装,有时身着表演服。原以为做道场就是迷信,是某些人借以敛财的工具。等我真正弄懂每一个程序后,才发现做道场除超度亡灵外还兼具道德教化作用。做道场利用丧家孝心,将灵堂作为教学之场地,教育人不要违反自然规律,演绎出来给活人看。如:司命是灶神,记录人一生善恶。道人就带领孝子们移步灶堂,禀请灶君隐恶扬善。小恶或可隐,大恶呢?忏悔、念经所消罪业毕竟是有限的,奈何桥就有警示后人的作用。怎样不堕落到地狱?怎样安详无怖地走过奈何桥?怎样才能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样一想,丧葬道场也是在指导人与大自然与鬼神如何和谐相处并引人行善。

        丧葬道场随着时间、环境而改变。不管如何变,一直不会脱离儒家的“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整个重点仍在“孝”字上,百善孝为先。孝的形式主要通过佛、道两教的宗教形式体现出来。即使有些人认为葬祭的奢华是一种极大浪费,生前尽孝即心安,想丧事从简之辈亦受地方或社会习惯的压力,被迫承袭着。葬祭之礼一直传承着,渐渐丰富起来。遗憾的是,敬养父母的道场与丧葬道场相比,略显不足,传统习俗就是重送死轻养生。什么时候,做儿女的敬爱双亲,成为一种自然的天性,从内心不自觉流露出来,成为生活中的道场,在在处处,向后人演绎传递呢?

相关文章

  • 做道场

    伯妈八十岁时“寿终正寝”,是一桩“白喜事”。在伯妈上山的前一天,父母带着我和哥哥赶到伯母灵堂吊孝。祭奠过后...

  • 螺蛳壳里做道场

    文/李慧 以前经常会用“螺蛳壳里做道场”,来形容上海人曾经的蜗居生活。很多外地人都特别佩服上海人身上所具备的这种生...

  • 螺蛳壳里做道场

    下午去方所书店小坐,点了一小壶红茶,在吧台前的一个位置,读起了开页很久却一直没有读完的书。 吧台里是年轻的咖啡师,...

  • 螺蛳壳里做道场

    看完这则背景材料,我忽地想起了“螺蛳壳里做道场”这句话。 巧合得很,这个典故也出自杭州。据说奸臣秦...

  • 螺蛳壳里做道场

    是指在狭窄简陋处做成复杂的场面和事情,今谓之“螺蛳壳里做道场”。道场是梵语mandala(曼荼罗)的意译,或译为“...

  • 螺蛳壳里做道场

    昨天开了一天的会议,满脑子的收入满脑子未解的谜,头疼得很。 老大是一个质朴且不失风趣的人,一筹莫展的时候,他说了一...

  • 26

    心念生因果 自演人生戏 善恶做道场 苦乐皆菩提

  • 螺蛳壳里做道场好

    螺狮壳里做道场,挺好的。因为能静心做自己的事情,不受干扰,而且知足。而且螺狮壳里,曲径通幽,别有洞天。这是风水宝地...

  • 螺狮壳里做道场

    “不时,不食”是中国人饮食最重要的特征。在四季分明的国度,不同的时节,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美食。吃螺蛳最好的季节是清明...

  • 《修仙》

    三尺有神明, 脚下是彼岸! 不修已疯魔, 人间做道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做道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qho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