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911353/8031071a1cd66a70.jpg)
关系一般指的是双方能够彼此影响,并且互相依赖。影响和依赖的程度越高,亲密程度则越高。
每个人都会有亲密关系的烦恼,亲密关系并不仅限于男女的爱情关系,只要两个人亲密到一定程度,向对方敞开到一定程度,都可以算是亲密关系的一种。
当然,男女之间的亲密关系是能量最大、张力最强的,因此冲突也最大,也最让人心碎。而亲密关系的伴侣能够帮助你更加认识自己,进而疗愈你的创伤,最终找回真正的自己。
亲密关系的类型主要包括家庭关系、朋友关系、恋人关系等。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常说的“亲密关系”指的是伴侣关系,也就是婚姻关系和恋爱关系。
长期从事亲密关系研究的心理学家罗兰·米勒 (Rowland Miller) 和丹尼尔·珀尔曼 (Daniel Perlman)在《亲密关系》一书中说道:每个人都需要良好的亲密关系,否则就会陷入孤独和空虚之中。
我们对于爱与归属的需要,正是人类成长性需求中最为基本的一种。当我们被一段爱,一段亲密关系,一个港湾滋养的时候,我们的心就会踏实下来。它会让我们在想要去尝试新鲜事物时,在面对生活中新的挑战时,勇往直前。
好的亲密关系,能帮助我们调整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
好的亲密关系能够帮助我们重构对人际关系的理解,拓展自我意识的边界,改善我们对人性的看法,建立对爱的信念。
人会把对于自己的想象,投射在另一个人身上,妄想在另一个人身上,找到自己不存在的存在。在任何关系里,这样的投射都无所不在,每个在关系里的人只是各自的投射程度不同,人们依赖于关系中的投射的破灭,逐渐看清真实的自我。
去深入一段关系,比建立新的关系更有意义,建立新的关系更多的是在重复旧的自己,而要深入一种旧的关系,则必须要求人有所更新,否则就深入不下去。更新才能深入,深入又带来新的更新。
任何一对恋人无法携手再走下去,说明两个当事人都无法更新自己,若其中一个人能够更新自己,不仅可以使这段关系延续下去,常常也可以引导另一个人去进行自我的更新。
一个常常能更新自己的人,既不会厌倦别人,更不会被别人厌倦。人生中出现的很多问题,若是梳理到源头上去,都可归结于“停止了成长”这一个问题。这不是一条道理,而是人生原理。
好的关系,深层次昭示出来的本质,是需要各自对在这段关系里的自己都满意。否则,分手是迟早的事。
一个人找不到朋友,或是找不到伴侣,其实也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人并不善于容纳与自己不太一样的人,又对与自己太相似的人没有什么兴趣。正是因为这样,多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后都会沦为平庸的关系。
智者孑然一身,也正是不想陷入这种平庸的关系里。
任何关系的精髓都在于相互之间的利益,而利益的精华部分在于:在关系中得到一个更好的自己。
人一生只有一种最重要的关系就是与自己的关系,自己与自己的关系理顺了,通透了,与别人的关系,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也就一样顺了,通了。
人应该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而去改变自己,而不是为了去迎合和讨好某一个人,或是某一些人。如果觉得自己为了别人而改变了什么,自然就会觉得别人也应该为了自己而改变,通常,这一点不可能达成,一定是自讨苦吃。
我们为了一段关系的和谐美好,确实需要做出一些调整和改变,但改变的动机,应该建立在让自己变得更好之上,让自己变得更加独立和完整之上。因为唯有让自己成为这样的自己,才是真正处理好各种关系的前提。这样,即使某一段关系不在了,一个更好的自己却存留了下来,往往意味着自己还能遇见更好的关系。
事实上,每个人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本身就是一些非常具象、非常具体、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而尽是一些非常抽象的东西,人们对这种抽象事物的关注度和依赖度,远远超过了对自身完整性的关注度和需要度,人们才会忽视自身的完整,去寻找所谓的完美关系。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个世上真正存在的完美关系,也只会发生在两个自身就很独立、完整、圆满的个体之间,绝不会发生在两个自认为自己充满了各种人生缺憾,需要对方来进行填充的个体之间。
婚姻关系的挑战,事实上是每一个个体自身心智成长的挑战,是人去抵达自身的独立性和完整性的挑战,绝不是什么“感情关系”的挑战,这样的说法掩盖了人生真正的事实。
在两性关系之中,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其实是很确定的,能给对方分享什么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得到的,只能是彼此暴露的那部分,然而我们最想分享的却又无法分享的,是自己孤独的、包含着缺陷的、有点灰暗的、完美不了的那些部分。
在令人厌倦的两性关系之中,让人厌倦的并不是我们未能从别人身上获得什么,而是无法再与对方分享什么。事实上,做一个能关注自己成长的人,才能做成一个关心别人成长的人。做一个能分享自己的完整的人,当一个人不再需要观众的时候,他才能做到最爱他自己的观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