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至少包括三个部分。一是需要具备认识字词和理解语句这样的解码能力。二是需要具备相应的背景知识,比如说百科知识和生活经验。三是需要掌握阅读能力的核心——阅读方法。
接上一部分,可见解码能力,指最基本的字词工夫。阅读能力,用通俗话讲,首先得会认字,能理解词语的含义。接着才是依据学生个体的生活和语文经验,理解内容。阅读方法,也是为理解内容服务的。
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语言信息,结合读者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这就是阅读过程”。阅读,概括起来,其核心就是抓住关键语句。
抓关键语句理解句子的含义,是从低学段就开始训练的一个点。这一这部分,要搞清楚,什么是关键语句,怎样和学生的思维建立链接,引发学生的思考。王崧舟老师讲《长城》,先让学生谈记忆中的长城,再结合关键语句,品析长城特点,感悟劳动人民的智慧,其根本,也是在建立这种链接。
如何阅读”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如何找到语句和文本的关键处,另一方面是对这些关键处如何进行深度的加工。
深度加工的过程,即理解的过程。
老师的深度解读,结合前两天听到的王崧舟老师的讲座,大抵是指依据单元要素,从阅读学习,学习行为,语文知识,应用范围几个方面深入解读。
又或者像肖九条背课时,对于文本的解读一样。
当然这都是站在教师立场,书中是指学生形成个人的深度思考,这是语文习惯,也是语文素养之一。
(三)阅读取向与阅读方法
阅读能力要分成两个层面来讨论。第一个层面是阅读取向,相当于阅读方式、阅读姿态,或者说是阅读目的,就是指阅读主体抱着什么目的,怎样看待文本。第二个层面是具体的阅读方法,即如何阅读的方法,就是在文本的什么地方,看出什么内容。
统编教材中,六上第二单元的策略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关注不同的阅读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说的也正是这样的意思,即阅读取向。
阅读的具体方法,它主要受制于文章的体式。】
(四)阅读方法与文本体式
阅读方法与文本体式相关联。不同体式、不同类型的作品,应该看的地方不一样,看出来的内容也不一样。好的阅读教学,往往基于合适的文本解读。不那么好的阅读教学,究其原因往往是不顾文本体式,采用了莫名其妙的解读方式、阅读方法。
根据不同文体,采用不同教法,在王老师讲座中,要素范畴指的是这个,肖老师第一问:这是什么类型的文章,也指这个。不管哪种表述,这意思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