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份我了解过梅雨这回事,那是为了参加一个科普演讲比赛,其中有一个题目是关于梅雨。主要是每年的6、7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同一纬度的日本地区会长时间降雨,主要原因是南北方的热冷空气在这里相遇,形成一道雨帘。巧的是,今年我来到了我曾学习过的地理知识中的那个日本地方。日语老师多次在课中提到梅雨,还总是会说只有福井这个地方有。像是很珍贵的样子,记得去年冬天的时候,讲到福井的雪雷,老师也曾说过只有福井地方有。那个在下雪的时候会打的雷还是吸引了同学们的好奇心,至于这梅雨,是没人想要体验的,我想就连渴望雨、想要长大的庄稼也会烦下不停的雨。无论喜不喜欢,单词还是要学的,梅雨在日语中的表达方式为“つゆ”,发音为“tsuyu”。
意识到这雨已经下了好几天的时候,是听到车站停运的消息。虽然车站停运可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但是距离上一次停运只有5个月的时间。上一次是因为雪,正好与计划出行的行程相遇为那场雪,头疼了很久。这一次是没有出行计划,自然也没有过多的关注这雨。不过是打着伞去学校,打着伞去超市,打着伞回家就好了。
在雨中,打着伞是很正常的事情,正常到就像是口渴了会想到水。可若是这样正常的事情发生我家乡,会让我手足无措,而且很合理。我家里从来没有雨伞,虽然那个干旱的地方很少下雨,但是在夏天也是会有夏天的样子,下雨天也会有下雨天的样子。每到下雨的时候,父母就会从农田里回来,往往是全身湿透。冰冷的雨水,会让他们瘦弱的身体有些打颤,回到家就会用热水来擦洗。寒冷的时候能够感受到温暖,我想那是父母比较享受的时刻。休息的片刻,父母总会看着窗外云的走向,推测这雨能下多大、能下多久。若是雨很快就停了,则继续回到田地里干活;若是雨不停、还下的不大,则穿着雨衣去田里干活。在可能会下雨的情况下,父母出门不带雨衣,我想有两个原因。一是,那个地方很少下雨,即使是天气预报有雨,往往也是雷声大雨点小,除了拿着农具,不值得再拿沉重的雨衣;二是,若是真的下雨,那就下吧,淋湿了也好。因为会开心,庄稼有了盼头,趁机也为自己找个理由休息几个钟头。
一直以来我家里只有雨衣,没怎么见过雨伞,所以我从来没有奇怪过我家里为什么没有雨伞。高中我去城市里上学,每到下雨的时候,人们都会打着雨伞出行,和我家乡的人很不一样。放假的时候,我从学校带回了一把伞。一般在假期我会帮家里放羊,有天阴天,我很开心,伞可能要拍上用场了。果然,刮风、打雷,不一会儿就下雨了,我撑开了伞,伞撑着风,勉强站立。羊群被我突然打开的大黑伞吓了一跳,在雨中跑了起来。我也急了,一手拿着羊鞭,另外一只手根本撑不住伞。很快伞的支架就被折断了,我把伞扔在了一边,气急败坏的追赶着羊群。不记得衣服有没有湿,也没有觉得狼狈,只记得那次打伞很惭愧。
要问农村和城市有什么差别,我想这个回答也不错,在雨中城市里的人会打伞,农村的人穿雨衣。因为城市的上班族在外只需要赶路,所以打着伞是没问题的。可农村的人在外是要干活的,打着伞会占用一只手,不方便干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