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韩石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写过《偷祭器者的自供》一文: - 草稿

韩石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写过《偷祭器者的自供》一文: - 草稿

作者: 诗雨丶 | 来源:发表于2020-11-02 08:57 被阅读0次

韩石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写过《偷祭器者的自供》一文:

如果说文学是一个神圣的殿堂,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混入殿堂的偷祭器者。善男信女们在那里顶礼膜拜,烧香祷告,我却一边装作磕头的样子,一边贼眉鼠眼地左顾右盼,看有没有一个偷祭器的机会,看有没有人在注视着自己。

但是,就在这左顾右盼之际,我被殿堂的肃穆气氛所震慑住了,被拜谒者的虔诚感动了。于是,我又想在这殿堂里找个隐身之处,长久地住下来,以净化我那卑污的灵魂,虽然还存着一线再偷的想法。

可能有那么一天,我会被殿堂的执事们发觉,被善男信女们斥为‘非我同类’,甚至痛打一顿。与其那时蒙屈受辱,有口难辩,倒不如趁现在能说话的时候,及早老实交待,也许还能得到神明的宽恕,收下我这个不成器的偷儿。

读者从故作轻松状的戏谑中,读到的是一个痛苦灵魂的独白。

采访笔记(陈为人)

韩石山与我的交谈中说:“一方面是出身不好,一方面是学习好,这两方面作用于一个人,就形成了高傲、不饶人。我不会向你低头,你可以把我弯曲甚至拧断,但是我不会屈服。所以好多人都是在这个判断上失误了。……这是一种物极必反。你必须用这么一种强悍的态度,才会少许多麻烦。也算是一种自我保护。所以我教书这么多年,也没怎么受欺负,因为知道这家伙厉害,不好招惹。”

韩石山张牙舞爪的“色厉”外表下,隐藏的竟是一个如此“内荏”的自我保护意识。

韩石山笔下描绘过“穆瓜”、“艾虎”两个形象:

我很小就懂得两个别人很少用的名词,一个是穆瓜,一个是艾虎。穆瓜是旧戏里穆桂英的跟班,是个丑角,啥本事没有,就是全身披挂起来,各种武器全背在身上拿在手上。我那样子,自以为是好汉罗成,在别人看来,活脱脱是个穆瓜。艾虎呢,查了《辞海》,说是“端午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虎”,实际就是小孩子戴的虎头帽或虎头鞋上的老虎,色彩斑斓,夸张变形。

穆瓜是把自己武装到牙齿,张牙舞爪以唬人。艾虎是披着虎皮作大旗,虚张声势以自卫。

苦难是磨刀石。苦难磨砺于肉体,是增加了厚度,肌肤用老茧抗衡着岁月的风刀霜剑。苦难磨砺于精神,则使敏感的自尊心日见脆弱,以至如同玻璃器皿一般易碎易损。

有人把自尊心称为一种会发炎的东西。当自尊心发炎时,寻找不到控制炎症的“甲肖锉”、“利菌沙”,于是炎症引发高烧,把一颗灵珑剔透的自尊心,烧成一尊玻璃器皿。

还有人认为,自尊心是由碳性物质组成,它在不断增强硬度的同时,韧性则不断弱化,变得脆弱易碎。

西方人是一次性的AA制,而中国人不过是拉长了时间的分次性AA制。看似不计较眼前的大器大量,实质是风物长宜放眼量,心中算计一本帐,有预期收益。”

钟道新还说过这样的话:“请客对于一个家庭,一个政府来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方式,而对一个企业来说,则完全构成成本,你不投入,哪有产出。人往餐桌上一坐,信任度立刻就会提高几分。因为尽管有各式各样的理论,但从本质上说,人类就是为食物而生存的。”

相关文章

  • 韩石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写过《偷祭器者的自供》一文: - 草稿

    韩石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写过《偷祭器者的自供》一文: 如果说文学是一个神圣的殿堂,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混入殿堂的...

  • 挣扎与拼搏:社会底层平民群像的生动写照

    ——刘秀梅长篇小说《乌金红尘》读后感 陈 旭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就在其《深入生活浅议》一文中...

  • 我的高考故事(四)

    昨天晚上,有些朋友问,《高考故事》有(四)么?我回应都说:“当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高考与现在还...

  • 李希贵:为什么阅读比上语文课更管用?

    演讲人:李希贵 知名教育家、北京十一学校校长 原文略有删减编辑 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

  • 创作谈 / 铁凝:我与《啊,香雪》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写过一个名叫《哦,香雪》的短篇小说,一个关于女孩子和火车的故事,香雪是小说的主人公。 上世纪八...

  • 听说书

    常忆听书 我的童年正处在上个世纪七十年末八十年代初,那时除了几个月盼星星盼月亮看一...

  • 戴笠生前军衔之谜的续说

    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商伟凡先生写过一篇《戴笠生前军衔之谜》一文,此文是在其后的跟帖(旧帖)。 商先生一文,对戴笠死...

  • 光速

    光的速度之快超出想象,每秒三十万公里;也有些东西速度很慢,慢得叫人无法想象。 山三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星城遇到一...

  • 话 说 玫 瑰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很喜欢听李谷一演唱的电影《泪痕》的插曲《心中的玫瑰》,听着听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触动,而后学...

  • 父亲——我钟爱一生的情人

    醇香绵长的父爱滋味,像一杯美酒,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熠熠生辉,温暖着我懵懂无知的青春。那滋味,盘桓在心底,盘桓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韩石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写过《偷祭器者的自供》一文: - 草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qmp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