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动脑,思考
为什么你很努力,收入却不高?

为什么你很努力,收入却不高?

作者: Particlever | 来源:发表于2016-09-07 14:08 被阅读0次
    努力会有回报吗?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基因里,商人始终处于矛盾的社会阶层。一方面,不为稻粱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士大夫精神成了华夏民族的傲然风骨和精神图腾;另一方面,官商势力的紧密结合又让巨贾商户成为隐秘的权贵阶层。历史上,从吕不韦到胡雪岩,帝国统治下的中国走过两千年的风雨飘摇并经历建国后的资本重组以后,商人,终于逐渐洗却了自春秋时代以来背负的恶名,名正言顺地成为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改革开放后,在跌宕起伏的三十年巨变里,共和国的人们在经济洪流的奔腾中悄然摆脱了贫穷的阴霾,为家家户户成为中产的梦想而前赴后继。

    在这一波千年未遇的经济浪潮中,除了没有把握住历史机会发家致富而暗自神伤的人们,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八零后。诞生在改革开放之初的这群人,大多数拥有了父辈们童年时没有享有过的安宁和平静。市场经济正在逐步萌芽,八零后在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后,却发现走到了另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商品化世界的来临。从此,他们的求学之路平添了许多猝不及防:大学不再免费,工作不再分配,住房需要啃老。巨大的时代割裂感深深地迷茫了这一代人的怕和爱。在懵懂的青春里,八零后再一次走到了人生的转折点。如今,很多人已经迈入而立之年,但是巨大的困惑仍在心中萦绕:为什么这一代人很努力,但是收入却难以称心如意?

    八零后

                                    辛苦付出却难有回报?

    原来,这背后的一切,都是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揭示的秘密:需求关系。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成本无法决定价格。很多人一路艰辛地走来,经历过无数次严苛的考试,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高学历,当他们在寻求市场的认可时,却尴尬地发现自己多年的辛苦努力能换来的不过是远低于期望的收入。为什么社会如此不公,这也是大多数这类人共同的心声。为什么在付出了那么多汗水以后,收入却可能还比不上在大城市打工的农民工和保姆?这种天然的讽刺再次将读书无用论推到了时代风口。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读书无用?

    供需关系就好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对经济运营活动进行双向调节,它的公平之处在于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到这个博弈中,它的冷酷之处在于一个人的努力付出并不决定你的收入!这其中的秘密就在于“稀缺性”。对曾经投入过多的某种学习或者创造活动,经济学有个特殊的名词:沉没成本。这就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承担的代价。简单来说,一个作家在五星级酒店创造的作品不会比他在简陋的屋里创造的作品更有价值,尽管前者的投入可能是后者的10倍更多。真正决定这部作品价值的是市场的需求和同行的竞争。又或者一个农民花了2000元生产了1吨黄瓜,另外一个农民只花了1000元生产了同等质量的1吨黄瓜,难道前者就可以比后者卖得更贵吗?

    沉没成本

    从这里出发,我们终于找到了社会所谓的“不公平”。当我们投入了更多时间在学习、学历上时,并不意味着能拿更高的工资,决定你工资的不是你的上司,而是你的竞争者。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在一个行业的新兴阶段,先入者往往一本万利,后入者却举步维艰。当我们已经进入一个行业时,决定我们去留的,也并不取决于你的上司,而取决于你的同行。这也是大多人生活在底层的人感到“生活唯艰”的根本原因,因为这类人往往要经历更多的底层人士的生存竞争。同样,今天各阶层的人都会感到生活不易,原因也是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了各人从事的行业并参与了竞争。


                                           怎么办?

      要想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获得优势,唯一的办法只有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一技傍身的人永远不会担心明日的经济是好是坏,因为任何时候,有能力的人才都是稀缺的,都是各个行业争相争取的翘楚,从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人才的稀缺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为什么你很努力,收入却不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qnd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