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964290/bb2d381b0c930fd4.jpg)
01
疲惫的一天课程以后,志愿者们都会围在一起开会,讨论今天的课程有哪些不足,有哪些孩子需要重点关心。
“哎哎哎,你过来看看,又有一些长辈在转发那篇文章了,她们懂个屁啊,自以为是!亲自来看过这里的环境吗?亲自了解过我们的用心付出吗?”
雁子突然的一句话把大家都吓了一跳,原来又是那篇文章。
在整个暑假过程中,已经不知道多少次看到这篇文章的转发了,每每总是气愤却无奈,似乎社会根本不了解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02
《叔叔阿姨,请你们不要再来支教了》的刷屏
每年暑假各类支教夏令营都在各类乡村小学开展,同样每年暑假朋友圈都会被这篇文章刷屏。
文章里说——
因为支教,孩子们不得不“放弃亲近大地,呼吸蓝天的机会,放弃为父母干农活的机会”。
七天的短期支教,是“志愿者的游戏”,不如“不读书就要打断你狗腿的老先生更能感悟知识的力量”;
去支教的志愿者,都是“名牌大学的学生”,有村镇里的领导接去“小有名气的景点和酒店吃喝玩乐”,都是“以旅游为目的”;
都“乱扔矿泉水瓶、在校园里谈恋爱”,都能“因为支教获得学校的奖赏”;
都能“开阔了视野和格局”,都“以贫穷的名义挤进孩子的细胞和骨子里”;
当地的校长和老师,会在志愿者走了以后骂:“那帮狗日的终于走了”;
当地的孩子会由于短期支教“毁灭了老师们在他们心中不可动摇的高大形象”;
“只剩下对原来老师的不信任和瞧不起”;
“扰乱了他们的生活”;
“扰乱了他们老师的教学计划”;
“以他们贫穷的名义,毁灭了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对老师的信心”。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每年这篇文章的大量转发,都是对付出了时间和精力的志愿者们的伤害。这只是利用了人们对乡村普遍怀有的美好淳朴天真的朴素看法,来对外来事物大肆抨击。
有必要好好谈论一下这篇文章,谈论一下短期支教和大学生公益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964290/cc5b9d9c282a8e37.jpg)
03
这篇文章缺乏基本的常识。
短期支教流产最主要的原因会是什么?
不是因为资金不足,不是因为大学生不能按时到位,是因为学校方面因为种种原因临时变卦。
如果一个支教活动,不能得到校长的直接支持,那么是绝对不可能成功举办的。正是因为校方看到短期支教确实能帮到孩子,许多学校才能连续多年开展活动。
那又何来,校长和老师背后骂志愿者?
大部分的短期冬夏令营都是孩子自愿报名。如果孩子更希望亲近蓝天白云,那不报名便是了。确实也会出现孩子因为干农活而不能来,这些我们都理解并且接受,甚至会让一些孩子把课堂上老师发的画笔和书本带给不能参加的孩子。
每年参加支教的团队千千万,中国名牌大学有多少所?
——无论大学高低贵贱,一颗奉献的心不变。
支教的大学生千千万,一边支教一边谈恋爱的有多少个?
——再说了,许多支教队都是明令禁止情侣一同参加支教的。
而这些种种都是常识而已,叔叔阿姨们都知道么?
04
志愿者的自律与努力
筛选志愿者从最早开始就很严格。
不仅要填写报名表,基本面试,还有准备几轮的试讲淘汰。有的学校甚至要求每天早上晨跑,以考验大学生的毅力和决心,因此到头来一所大学能去支教的也不过那么十几二十人,留下的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不能乱扔水瓶纸屑,不能在孩子面前玩手机、抽烟、喝酒,都是最基本的素质了。更而甚之,不能在没有摄像头的地方与孩子单独谈话,不能脱离团队私自外出。
从获得参加支教的名额开始,一天天的备课,不同的公益团队(@益微青年 @春晖使者行动 @山水知行)提供线上线下的专业培训,培训设计课程、财务、传播、注意事项等等,线下的团队建设活动,制定公约和守则。
这样的自律和努力为的就是,给孩子们带去真正的正能量!
志愿者每晚都会组织召开总结会,只为能够及时地发现自身的问题,把更好的一面传递给孩子们
![](https://img.haomeiwen.com/i2964290/7f54b780723a5a24.jpg)
05
每个孩子都有权利去发展自己
文章中提到了短期教育的意义,认为7~30天的成长营只是游戏对于孩子们意义不大,还不如乡村老师传授知识来得更加必要,事实上这种说法是偏颇的。
诚然,孩子学好书本上的知识,考取好的高中和大学才能真正的改变命运。但同样是应试教育之下,城里的孩子往往可以去上各类兴趣班,那么山里的孩子是不是就没有权利追求自己的爱好,开拓自己的视野了呢?
任何一个人无论出身如何,都有权利获得不一样的信息了解外面的世界,知道不同的思维方式,并以此发展自己。
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利上音乐课、美术课、手工课、摄影课心理课、防身术课、戏剧课、口才课、历史课阅读课、建筑欣赏课、英语课……
而大学生所做的正是将这个山村孩子应该享受的权利落实到位,让每个孩子有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不少孩子有画画等各种兴趣,但是却得不到发展
![](https://img.haomeiwen.com/i2964290/db1c0d7a7ae623bf.jpg)
06
短期支教与传统教育相互补充,正如公益作为政府职能的补充而存在
乡村教育的困境是由于硬件及软件的全方位落后。
举例而言,有些学校因为师资缺乏,只能让一个老师同时担任语文和数学课。每每期末考试来临,老师面临着上级统考的分数指标任务,就只能让孩子们背诵不同的优秀作文,以便考试时候用来直接默写,这样孩子的分数不至于太难看。
那么我们能够说这样的教学方法真的是在追求知识吗?
尽管短短数十天的支教不能作出巨大的知识体系的传授,但却可以由大学生来引导孩子阅读和写作,鼓励孩子自己写演讲稿,上台演讲。许多老师也反映,参与支教以后孩子们会更加大胆主动,未来孩子们可能在传统课程上也更自信。
我们大学生做的事情虽然不是革命性的,但短期支教可以成为传统教育的一个有益补充,可以增加山村教育的维度。
谈不上伟大,但力所能及。
许多人对公益持有质疑态度。除了近年来许多官方基金会的丑闻频传以外,更多的是不理解公益的存在意义,以为公益是毫无意义的道德绑架。
有这样的想法,往往是缺乏基本的政治素养造成的。
所谓公共利益,是国家管理和社群自治都必须要关注的事物。政府作为合法的强制性工具,通过税收等手段获取收入,国家财政对此进行重新分配,用于发展有利于整个国家、省份、城市、县镇乃至社区的公共建设,以此去关注有利于所有人的公共利益。
而在此之外,总有些政府关注不到的领域和事情,需要公益组织承担起这个责任,通过企业募捐、社会公募、社会企业等种种手段,获取基本的资金,并以此去发展公共利益。
眼泪、情怀、爱,固然是公益的一部分,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公益就在我们身边,是远方念不起书的孩子,是村落里得不到关注的抗战老兵,是邻居家患上特殊疾病的孩子,是家里没时间陪伴的爷爷奶奶。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或许都有需要公益救助的那一天。退一万步,公益作为政府职能的一个有效补充,也有着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天然意义。
公益不只是情怀,是关乎我们的切身利益。
07
“对不起,我误会你们了”
“铁打的大山,流水的志愿者”
离别的伤感总是短期支教到最后无法回避的话题。
每到分别时,总有孩子们拉着志愿者老师的手——
“哥哥,你不要走好不好?”
“姐姐~你一定要给我写信啊~”
这份情愫,承载着十多天来和孩子们的陪伴和沟通,承载着留守儿童对于爸爸妈妈常年不在家的孤独。
希望每年都有不同的哥哥姐姐能承担起这个角色,为孩子们带去一个充实而有趣的寒暑假。
叔叔阿姨,希望你们能对大学生多一点宽容,能把更多的目光放在公益之上,能够在转发了那些有失公允的文章以后,不要再盛气凌人,也能转发我写下的这些字,并对那些奉献了的人说一声:
“对不起,我误会你们了”
文/江心洲
图/Leon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