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不是我,不是你,而是我们——《夺冠》
每个时代都有英雄,现在这个时代的英雄你可能会说是任正非、马云、雷军……
那么八十年代的英雄呢?当之无愧的是中国女排!
七十年代末,我国开始改革开放。打开国门才知道自己与世隔绝的时间太久了。从经济到科技跟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落后的太多了。
我们开始追赶,人们有了追求物质的动力,但经过十年浩劫,人们更需要精神上的动力!
在我们需要精神动力的时候,女排开始崛起,从1981年到1986年,连续5次夺得世界冠军,她们是当之无愧的时代英雄!
还记得那个年代看中国女排,万人空巷。那时并不是家家都有电视的,我们就十几人甚至几十人挤在一起,在家里、在工厂、在农村,在小巷里,看中国女排,为她们鼓掌加油!
成功从来就不是轻易就可以获得的,当我们看到她们站在领奖台上,可曾知道她们背后的付出。
下意识是怎么来的?是训练来的,是千百万次,是上亿次不断重复的训练得来的。
冠军是怎么得来的?
是女排姑娘们顽强拼搏的精神换回来的!
是她们永不放弃的精神拼回来的!
精神不是嘴上喊的,不是侥幸得来的,它是靠日复一日的比赛、训练中奋斗出来、历练出来和凝聚出来的。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精神是很难在这个世界存在,更不要说梦想。
八十年代我们靠精神,靠敢打、敢拼,我们就可以战胜一切,那么21世纪呢?靠这些就可以了吗?
2008年,当郎平率领美国队打败中国队的时候,郎平面对国人们的指责,她心里在想些什么呢?是不是更多的是失落呢?毕竟中国女排最辉煌的时代是她们创造的,是不是在那一刻她就有要回来的心了呢?
时隔5年,终于,她回来了。她带来了世界先进的理念、新的技术和新的事务,抱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来了。
她知道,现在只靠拼搏是不行的,需要科学的分析和训练。
所以她提出了三点要求:
第一:建立大国家队体制。从全国征调人马,针对不同的比赛、不同的团队组合、不同的人马,使用不同的战略。
第二:培养团队成员的正确的初心。挑队员不仅仅挑身体条件和技术条件,更重要的是要挑选真正热爱排球的队员。
就像我们做任何事情之前,先要问问自己“为什么”,找到初心,才是找到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最大的动力。
第三:组建国际化的教练班底和技术性后勤。她知道,过去的训练太过于落后和残酷,成绩的背后是队员的伤痛,如果队员出现意外往往会照成比赛的失利。所以用科学系统的训练提升训练效率,减少队员的伤病是重中之重。
同时,她还组织了信息化的团队,来收集和分析对手的情报。在比赛现场快速收集对手的数据,找到对手的弱点,及时扭转战局。
终于,女排时隔多年重新夺冠,郎平上演了一场王者归来。
当影片结束的时候,我和立薇坐在影院里大概10分钟,这是对女排姑娘们和袁伟民、陈忠和、郎平们的致敬,感谢你们事隔多年让我们重新感受到了女排精神。
郎平如果没有走出去,那么她永远不知道中国和世界之间缺少什么。因为她走出去了,看到了,学到了,才能带领女排姑娘们重新夺冠。
现在是知识爆炸的年代,如果你固步自封只能是自废武功,只有走出去才能给自己、给家人带来真正想要的生活,去学习、去感知,和这个社会接轨,才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你为什么打球?”
“为我爸妈”
“那你永远也打不出来,再想!”
“成为你”
“你不用成为我,你只要成为你自己“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