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谈写作丨牛人堂里听了冲浪小鱼儿老师的分享——好的写作,需要节奏感。
在课堂上,冲浪小鱼儿老师通过三个方面,来帮助大家理解“写作中的节奏感”。
根据老师分享的写作经验,结合我个人的理解感悟,将复盘记录下来,希望大家也有所受用。
第一点,如何找到自己的节奏感?
关于如何找到自己的节奏感,关键是找到自己的个人定位,个人写作内容的定位。
这就要从自己的兴趣和擅长方面着手。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时刻保有激情;专注自己擅长的,写起来便可以得心应手。
但是,在写作的路上,我们一定不要着急,慢慢来,不能急功近利,要对自己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方向有清晰明了的判断,所有的写作,最终都要不忘初心,回归内容。
而仅凭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来支撑写作的话,怕不能够持久,因为一个人的认知有限,能量有限,想要有更多高质量的输出就必须依靠外在的力量,而这个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便是读书。所以,一定要养成坚持读书的习惯。
其实作为写作新人,我们刚开始并不清楚了解自己擅长哪一类的文章,文体风格,题材。
但是我们一定不要停下笔,多写多做,在老师分享的经验基础上多思多想。
既然想在写作这条路上走得长远,还是要回归到内容上面。找到自己的个人写作定位,即老师所说的内容上的节奏感,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冲浪小鱼儿老师也是在摸索了一段时间后,才把写作方向定位到乡土文学方面的。就像老师说的,真实贴切的生活,更能够触动人心,让人感到快乐。
我们写作不能只写应景之作,应该写自己正在做的,因为只有自己熟悉的才能写好。
好的写作者,必定会将写作融入生活,让生活渗透写作,生活处处可写作,写作处处皆生活。
第二点,如何保持自己的节奏感?
关于如何保持自己的节奏感,我想可以用9个字来总结:开始写,坚持写,用心写。
(1)开始写。
这一点,冲浪小鱼儿老师让我重新定义了日更的概念。
“日更”不是说每天必须更文发文,不是说只要把文章发出来,今天的日更就算完成了。而是说要每天都写,但是,你不一定都要发出来。
我们日更的目的不是为了日更,不是为了应付公事。而是为了每天都能有东西可写,写出的文章要有一定的深度和见解。
(2)坚持写。
这就很好理解了。有句话是,坚持就是胜利。
我们一定要相信坚持的力量。日积月累,量变必定会引起质变。
老师说:但凡能坚持的,都是有天赋的。
其实从我日更到现在已经有80多天了,从刚开始的“下笔难”,到现在有了一定的行文逻辑和文章构思,都要得益于这么多天来的坚持。
对于写作,我不敢说我是有天赋的,但是,“熟能生巧”,是有一定道理的。
前期我们要坚持写,经过时间的沉淀,我们要把写作变成和吃喝睡一样的日常活动,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坚持成习惯,习惯成自然,真正成为一名终身写作者。因为,写作本身就是对我们思想的梳理过程,也是人生的一场修行。
此外,还是要说到,持续的输出,必定需要大量的输入。我们平时一定要多留心生活中的细节,带着“放大镜”的视角去审视这个世界,多读书,多收集素材,以丰富我们的写作内容。
(3)用心写。
这一点,主要是说文章修改的重要性。都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话一点不假。
海明威说过,一切文章的初稿都是臭狗屎。
初稿作为我们文章的雏形,肯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就需要我们后续的修改润色。
但是我发现很多人文章一发表就不看了。在读其他文章时,经常会看到里面的语句不通顺,或者是错词病句之类的。
他们看似是完成了“写文日更”这个动作,但是,内容却经不起推敲。自己的文章连自己都懒得认真品读一番,又怎么能够抓住读者的心呢。
好文不怕改,那些能把文章不厌其烦地改上十遍二十遍的人,我不敢说他们是优秀的作者,但一定是合格的作者,他们也终将变得优秀。
第三点,如何把握一篇文章的节奏感?
(1)敬畏文字。
把握好文章的节奏感,我们首先要对文字抱有一颗敬畏之心,专注内容,为文字注入思想,而不只是一种符号记录工具。
(2)重视细节。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平日里,多观察,写文时,多思考,重视文章的细节部分。
冲浪小鱼儿老师说,文章节奏不可快,也不可慢。
点到为止,详略得当,引人入胜,余音绕梁。
(3)重视投产比。
时间在哪里,你的价值就在哪里。
与其把时间花费在无用的事上(常见的互赞互评),还不如专注个人成长,专注自己能力的提升。可能在短时间内,看不出效果,但是把时间线拉长,必然会看到一个崭新的自己。
(4)内容为王,不忘初心。
我们应该纯粹一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打造内容上。切记太过追逐功利,浮华过后,反而会迷失本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要相信,在写作的路上,慢就是快,只要不忘初心,总会有发光的那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