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新校长传媒
让孩子懂得,为生存而学习,为发展而学习,为立志而学习,是校园教育的重中之重。寻找学习的意义既然如此重要,那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如何成为任务的设计者和驱动者呢?今天我们一起共读本文,相信会有很多启发。
案例一:
某天,接到一位初中妈妈的求助电话。儿子在家上网课期间,学习状态一落千丈,甚至追问母亲:“妈妈,你和老师天天跟我们说要好好读书,认真学习,我真的不知道这么辛苦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妈妈各种苦口婆心的说教,各类奖励、鼓励措施,都不能改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案例二:
一个六年级的女孩,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和妈妈赌气。起因是妈妈发现她在学习期间玩电脑,于是将电脑搬离了孩子的房间。于是孩子放出狠话,“你把电脑搬走了,我就不写作业了,我不给你学习了。”
两个案例,两句触人心灵深处的话语“学习到底是为什么?我不给父母学习了。”细思极恐,也许有人会追问,我们的孩子们到底是怎么了?这么好的学习环境、生活条件,为什么不珍惜,不好好学习呢?其实孩子们这两句真实的话语正代表着我们教育的失败,极大的漏洞。因为我们没有帮助孩子们寻找到学习的意义,甚至已经让孩子们散失了对学习本身的兴趣。
回顾一下,不同历史时期学习存在的意义。封建社会,官为上,各类才子需要寒窗苦读,才能有金榜题名的机会。“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改变自已的命运,读书是唯一正确的道路。民主共和国时期,人们发现国家落后备受欺凌,因此有了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社会主义社会,“知识就是力量”,只有知识能让人们过上不饿肚子,身上有衣穿的日子,学习实现了生存的目的。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出现了短暂时期的“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的谬论,但人们最终认识到,只有不断的学习,科技才能强国,才能实现国家的复兴。如今“终身学习”更是中国成为强国的必要途径。
现在的生活,人们已经不会再有饿肚子、穿不暖的情况了。孩子们想要什么,大人便会满足什么。失去了生存的压力之后,“学习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仿佛蒙上了一层面纱,反而让人看不清、道不明。还有父母希望自已的孩子出人投地,获得父母理解中的“幸福生活”,于是不遗余力,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培训班。这种批量学习,不是基于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对学习本身的需求和渴望,而是基于父母功利性的判断,因此孩子们没有机会体验学习本身的意义和快乐,反而认为是为父母读书。再加之多年以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智育先行,凌架于德育之上”的倾向,成绩成为关注的重点,人生观、价值观等培养却极度弱化。当人失去对“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思索时,“浑浑噩噩”失去目标和方向自然不可避免。
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一文中写道“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让孩子懂得,为生存而学习,为发展而学习,为立志而学习,是校园教育的重中之重。
寻找学习的意义既然如此重要,那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如何成为任务的设计者和驱动者呢?
一、发现学习的兴奋点,发挥“长板“效应
开学第一天和学生们聊天,讲到“高楼建筑最担心的几个问题”时,A同学站起来侃侃而谈,将高楼如何防大风、防雷电的原理讲得头头是道,赢得同学们阵阵掌声。A的知识面广,在谈到自然现象等话题时,他都成为中心人物。但没过几个月,表现力强的A却变得有点闷闷不乐,唯唯诺诺,失去了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模样。
原来A表现力虽强,但在学科学习时却并不突出。例如,数学思考问题不够深入,急于说出自已的想法,但答案往往是错误的,学习上显得很浮躁,不踏实。基于这些原因,爸爸要求他不要“好表现”,上课老师提的问题不要轻易举手,想清楚了再说。于是A越来越胆怯,在学习上也越来越不自信。
知识面广,各类生活经验丰富,这也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A有学习品质上的不完美,但如果我们在他的兴奋点上因势利导,找到属于他的学习路径,自然能让他体验到学习价值感和成功感。但是父亲的做法却是逆势而为,其本意虽好,却打击了A学习的积极性。时间一长,学习上没有明显的成就,自然会让A产生对学习的恐惧和质疑。
关注学生兴奋点,既要认同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又要认可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每个人都能带来发展,只是每个人有不同的学习天赋、路径和方式。当教学走到深度时,我们就要有慧眼去观察,用心眼去思考,有的孩子适合倾听学习,有的适合动手操作,有的适合自学。当他们都能获得成功感时,学习本身就成了一件弥足珍贵的事情,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二、学会学习的技能,让“会学”成就意义感
学习意义感的缺失,很多原因在于他们不会学习,越是会学习的人,越是觉得学习有意思,有意义。
B同学是人们口中那种“有点聪明,但不自觉”的男孩子。说他聪明是指思维活跃,只要他认真听讲,一学就会。不自觉是指有时课堂会开小差,布置的任务不能坚持按时完成。
父母比较尽责,和老师达成共识,一起来帮助他。首先老师将两个在学习上吃力的女同学和他编入一个组,请他做组长,给组员当小老师,倒逼着他认真听讲,用心思考。因为要用简洁明了的方法、清晰流畅的语言来讲解同伴才能听懂,所以他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力有了很大提升。因为组长要负责督促小组内同学任务的完成,因此他必须要先完成自已的任务。
这对于拖拉的B来说,真的很难。于是每天晚上,父母陪同他把学习任务完成,并由他拍图片发给老师。有不懂的问题时,也会录成小视频发给老师一起讨论。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很多学习方法和技能便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了他。再加之家校间的无缝对接,“当日事,当日毕”的学习品质慢慢形成了。而且他们小组整体呈现进步趋势,又被评为优秀小组。
半年过去了,B在学习上能静心坚持,并且养成了深度思考的习惯,步入了优秀学习者的行列。如今,学习对B来说是一件轻松、有意义的事情。
当学习品质和学习技能成为附着在学生身上的特质时,他就成为了一个会学习、爱学习的人。学生们不爱学习,有时是因为他们不会,所以才会排斥,不快乐。我们要帮助他们跨过”不会“到”会“的槛,提供跨跃的支架。
三、看到更宽广的世界,志存高远
“井底之蛙”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井蛙”的悲哀在于它们的视野只有井口那么大。因为看不到,所以不知道世界之大,世界之精彩。而学生们对学习意义是什么产生困惑,有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学习对人生,对这个社会,世界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C同学在旅行的过程中,来到了都江堰,详细了解了都江堰的功用及对人们产生的影响,同时对于古人看似简单实则巧妙的设计表示敬佩,并且对水、坝等相关内容产生了兴趣,回家后,又缠着父母带他去观摩了解三峡大坝、葛州坝等水利工程,并且立志也要设计世界上最棒的水利工程。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看似无意的一瞥,也许就给孩子种下了一颗学习的种子。虽然我们不知道哪些孩子能种上这粒种子,也不清楚这粒种子能不能发芽结果,但是见多识广,让孩子们多接触外面更多的世界,必然会多几把开启心门的钥匙。作为教育者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多地帮助学生孕育理想的种子,有了理想,就有了追求,有了奋斗的目标,就会有动力,催人前进。
四、看见未来,先看清自已
不管学生将来想做什么,我们都要积极保护他们这种梦想。但仅仅保护是不够的,我们要帮助学生看清自已,才能真正赢得未来。
D同学是一个家境不错的女孩,父母“女孩子要富养的心态”也影响着她的人生观。她觉得上不上大学无所谓,因为她只想开一个烘焙房,做一个幸福的蛋糕师。学校里设计了职业体验课程,并给每个学生配备了未来职业导师。于是导师带着想开烘焙房的学生开启了职业体验活动。
首先,开店除了学习烘焙技术外,还要选址,进行人流量、购买力测算,核算装修成本,与工商、税务进行对接,了解每月所交费用、采购原材料,对比性价比、宣传产品等等。在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中,学生们发现,原来想开烘焙房并不像他们想象中那么简单,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科学、数学、文案创造等知识,还要有与人沟通能力,丰富的创造力,这样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争得一席之位。
职业体验课程一方面让学生看见自已,知道自已的兴趣方向在哪里,另一方面让学生看清自已,知道实现未来需要的支撑是什么?只有自已有了深刻的亲身体验,才能真正触及他们心灵深处,产生向上的动力。因为“由外向内打破,是破坏;由内向外打破才是生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