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要先好好修自己,先度自己再度他人。先把自己修好,机缘成熟时自然一切水到渠成。
制❶戒
制戒的意思就是:戒律
瑜伽里的制戒:指瑜伽修习者行为方面应该遵守的规则。
这些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或规则可以使人产生相对平和的心态,这也是瑜伽练习的首要前提和必要条件。
要避免违反其中任何一项戒律,因为违反这些戒律会对头脑产生相反的作用,从而导致修习者心态的混乱。
为改进外在行为所需遵守的行为规范,自制。包括:非暴力、诚实、不偷盗、节欲和不贪婪。
![](https://img.haomeiwen.com/i12761516/6bad73aa3ec6df41.jpg)
制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非暴力
慈悲、耐心、对他人的爱、自爱、价值感和善解人意
即使没有真的对他人造成人身伤害,但只要有伤害别人的意图企图或想法就算是在思想精神方面违反了“非暴力”原则。言语伤害也是一种暴力行为。在瑜伽授课过程中,老师会非常注重言语的表达,在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和风格之前,一般都会反复演练解说词,背引导词。避免自己的习气带到课程中。
暴力是一种内心状态,与饮食无关。暴力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而不在于他手中所持的工具。一把刀既可以用来削水果,也可以用来刺杀敌人。错误不在于工具,而在于工具的使用者。
暴力因恐惧、懦弱、无知或烦躁不安而滋生。
其实“非暴力”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梵文“阿希姆萨”(Ahimsa)一词。“阿希姆萨”在古代印度教和佛教的经典中,作为一种宗教戒律或道德准则,通常具有两层含义:一是不杀生,即戒杀;二是不做伤害他人感情的事情。
要想制止暴力,最重要的是摆脱恐惧。要想摆脱恐惧,就要改变人生观以及调整心态。当人们学会相信现实和调查,而不是无知和假想,暴力必将减少。
2.不说谎
真诚:诚实、宽容、不评判、忠实于自我、富于爱的交流、不戴面具。
只说我们真正知道是事实的事情。瑜伽修习者不应该歪曲事实,或者试图创造一个虚假的印象。
言辞的自律可以根除恶意。
当人不再对他人(物)怀有恶念时,其内心就对所有人(货物)充满了善意。
懂得约束舌头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学会了自律。当这样的人讲话时,人们都会带着尊重专注细心聆听,人们也会永远记住他的话语,因为这些话语都是真与善。
3.不偷窃
正确的使用资源,不嫉妒,培养自足和圆满的心态。
并不仅指物质上偷取其它人的财物,还指精神上的偷窃,即想要拥有他人所有物的意图或想法。
当别人渴求财富、权力、名利或享乐时,瑜伽师只有一种渴望,这就是对神的崇敬与爱戴。从各种贪念中解脱出来,人才能避开巨大的诱惑。
受持此戒律,我们从前的善根会迅速成熟,从前所造作的身语意种种恶业、烦恼、障碍、业报、贫穷困苦,甚至曾经教唆他人偷盗、随喜他人偷盗的业果,因为受持此戒律,都会逐渐摧坏无余,不会受到果报。
贪念使宁静的溪流变得浑浊泥泞。它使人变得低微可耻。
4.不纵欲
控制感官欲望:疏导情绪,温和适度。
通常指节制性欲。但它基本的、广泛的意义是有益于达到最高精神目标的行为方式,人们应该明智地从身体、言语和精神三个层次来适宜控制自己的性欲。
本质上还是要约束自己的想法和行为。
5.不贪
不贪即不贪婪,满足需要而非欲望
我们可以对照自己瑜伽的练习,看看自己有没有走好第一步,是否诚实的对待自己,不伤害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被练习中的收获和感觉所迷惑
不要接受超出维持当前正常生活和基本责任的东西。瑜伽练习者在练习中根据身体情况适度练习(大众自我练习很难把握那个度)在生活中应当把自己的需求降到到最低,以摆脱对外界及物质的迷恋与依赖。
通过遵守不贪婪戒律,瑜伽师尽可能生活的简单,并且把大脑训练的不再有失落感和空缺感。
而后,他真正需要的东西将会在适当的时间来到他的面前。身体自然而然优美有力。
大部分人的生活充斥着无休止的烦扰和挫折,以及对这些挫折所作出的反应,因此几乎不可能使自己的大脑保持安宁。
说到这里,你是否对瑜伽的第一分支有所认识?还在以为瑜伽就只是拉伸吗?那都是认知的偏差,有时候真话听起来没那么舒服,瑜伽还有其他七个分支,后续继续介绍。
![](https://img.haomeiwen.com/i12761516/c0feaaf65646692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