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魏艳平。
我在坚持“燃梦行动”!
目标虽远,持行必至!
持之以恒,久必芬芳[玫瑰]
【目标】3年100本书
【打卡】第17天 20201230
【书目2】《给教师的建议》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用时】30分钟
“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的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文章开头就深深吸引了我。到底为什么呢?我迫不及待地追寻答案。
作者用“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去提水”这样一个具体、真切的例子,说明了学生的差异性。让我明确知道了“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不禁想起了《道德经》所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只有老师的不强求,为无为,才能无不治。而老师的无为,则和作者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者写道:“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任何一门学科的任何教学大纲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而没有包含活生生的儿童。不同的儿童要达到这个知识的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
“有的孩子在一年级时就已经能完全独立地读出和解出应用题,而另外一些孩子直到二年级末甚至三年级末才能做到这一点。”一如天地间的万物,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心善渊、事善能、动善时”。我们要做的就是“使用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让他们“在学习中取得成就,树立起自己的尊严。”就像帕夫雷什中学教师阿格阿里辛柯和姆阿雷萨克的数学课,人人都能学到有用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实际的课堂上,我只注意到了中等生。优秀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困难的学生“咬不动”。所以才有了文章开头的困惑。
所以,我们要:分层教学。
所以,我们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教育的本质:相信人。“以人为本”。
只要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取得成功的个人的、人格上的欢乐,那么这种课教师就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幸福着你的幸福,快乐着你的快乐。我们的教育才能“天长地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