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2月22日,冬至节,其实10天前就想写一写了,一直拖着,到了今天。之前为了写这个开头,特地去百度了下怎么形容天气冷,入冬再引到冬至。找了首孟郊的《苦寒吟》,里面有一句: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我特别喜欢这句,天气寒冷茫茫大地变成了暗青色,北风凛冽刮过枝干已枯的桑树发出凄凉的啸叫。倒装的结构,才几个字就把冬天的特别描述的非常到位。 言归正传(我好像很喜欢说废话),说了这么多,其实就个意思,时间过的好快,一转眼竟已到2019年的冬至。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里其中一个,也是一年里农历最后的一个节日,但在2500多年前,这个节气是最早订出来的,而且原来由周到秦时,都是作为新的一年开始的日子。那现在呢,是作为除夕前的最后一个节日来庆祝。每到这一天,预示着新年很快就要到来了。
中国的传统里,有节庆日子都要好好庆祝一番。那这个节日也是一样,一大早家庭主妇们就开始张罗着食材。北方人在这一天吃饺子,南方人吃汤圆。可是在东南沿海的平潭岛上的人民,在这一天我们吃的是咸塒。
小时候,一到这个节日,妈妈一大早就起来,地瓜削皮,洗净,再剁成块,放在蒸笼上,然后将这些放在乡下人家里都有的大灶里,伴随着风箱“呼哧呼哧”的声音,过一会儿,就会闻到香气四溢的地瓜香。地瓜弄好后,将它们放凉。再去准备其它的食材,比如肉,鱼,紫菜,包菜,胡萝卜,虾仁,鱿鱼,海蛎等,只要是海鲜都可以加,看自己的喜好。肉要切成小片,鱼煮好剥块,虾去皮,还有其它洗净沥干,包菜因为煮的时候会出水,所以要事先将它焯好沥干水份。一切准备就绪,就下锅炒了,炒好之后,再放到篮子里放凉,不管是外皮还是内馅都要在冷却的情况才能用。内在的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外部的,将刚才的地瓜块放到舂臼里(舂臼是挨家挨户都会有的一个家用工具),再倒地瓜粉到里面,接着用配套的棒槌一直不很停地敲。那个棒槌重,要考验操作者的技术,要让里面的东西变烂,而且还要担心别把舂臼壁砸到了,不然会有细小的石子掺进地瓜里。这些需要技艺的工序,原来都轮不到我,我每次都等菜炒好了,在那边偷吃菜,实在是太香了,而且又有好多料加进去炒,每次都会被 我偷吃掉一大碗。妈妈看到就会轻轻地责备我:吃了这么多,等下就不够包了。哈哈,我才不管,我要先解决我的嘴瘾。
所有的材料都好了,基本上就到下午了,然后就开始动手包,先将地瓜的半成品弹成碗状,塞进菜,再沿着顺时针围合起来,弄成一个类似包子形状,这样一个成品食来运转就成了。原来的时候,我连皮都弹不好,所以每次这种情况我负责吃就可以了。帮的最大的忙就是弹皮,弹的还没有妈妈包的快,所以可以忽略不计。基本上22号冬至节的话,21号晚上我们就能吃到咸埘。然后22号一大早也是吃咸埘。等所以的咸埘都包好了,妈妈又要开始清洗那些工具,然后才是忙碌 的一天结束的时候。
结婚前的节日都有妈妈在忙,我们负责吃,等自己为人妻为人母了,节日来临的前三天就要开始张罗,备好需要的东西。原来不会弹的皮,不会包的咸埘,结婚之后,就像有魔法似的,一切都会了。小时候我们都爱吃这些,现在换成自己的小宝贝根本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你包好,煮好,孩子们根本连尝都不愿意尝。可是每次的节日,你依然要这样的去忙前忙后。
以前,我们盼望着过年过节,可以吃到好吃的。现在我们忙碌着,只是为了过节而过节。忙前忙后,才有过节的感觉,不知道是不是长大了,追求改变的缘故。也不知道在现在的小宝贝们眼里,节日在他们以后的回忆里是不是和我们小时候一样,那样的有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