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先看《大泽乡》,茅盾将作品《陈涉世家》进行故事新编,但他却不以陈胜视角展开,他大多写底层士兵和军官不可调和的矛盾,反映了底层百姓不得已的反抗和斗争,从而写出了处于时代重压下的无奈。紧接着我看《林家铺子》,林老板是一个很有商业头脑的人,做生意讲诚信又懂变通,可在军阀与外国势力勾结,战火连绵下,他的铺子最后竟也不堪重压,他也弃铺逃跑,所以我们说,在一个自家人都不帮自家人,反而和外敌勾连的时代,一个老实、本分做生意的人是没办法做好生意,过好日子的。茅盾先生的旨意或许就是如此,他痛斥那些有官僚做派的上位者,他们刁难、磨难底层民众,在普通百姓面前高昂头颅,却又在外国势力面前推推搡搡、畏畏缩缩,所以,祖国强盛,国家秩序稳定是多么重要。紧接着我看《春蚕》《秋收》,茅盾先生同样写底层民众,在这两篇文章中,我看到新旧观念的冲突,看到老一代守旧观念和新一代年轻人新思想的萌发,看到传统农耕下,农民的心酸和无奈,不仅要靠天,更要看国家时局变化,战争、上位者一个小小决策很可能就让底层百姓食不果腹,吃不上饭,可底层百姓感受不到,他们依旧疲惫的劳作,无休无止的劳动。所以战争到最后,受毒害最深的依然是底层平民百姓,他们的命运浮浮沉沉,最终只在饥劳中结束自己仓促的一生。紧接着在读《子夜》时我便察觉到,茅盾先生的写作和当时政治经济形势是密不可分的,不同人物代表的不同阶级立场,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作者的写作是带着国家责任感的,他将写作生活和国家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不管是精明强干、有着极强魄力和手段的民族实干家吴孙甫,还是骄横奸诈、凶狠残酷,荒淫腐败的赵伯韬,都是作者对当时时代的关照写实,这也体现了作者关心国内外形势,关注政治局势,是用文字关照社会的从戎者,从茅盾先生的众多作品中,我读出时代与个人命运的息息相关,甚至我能读到在遥远的过去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和时代是有共鸣的,所以我特别喜欢矛盾先生的作品,在我们这样平定安详的时代是已然感受不到这样的情绪的了。 茅盾的作品从始至终便写出了“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他传达封建地主始终要退出时代,同时也揭示出民族资产阶级在这一时代的悲哀。他用富有希望、清醒的写作,给当时处于迷茫、困顿的中国乃至中国人民指明了一条光明,确切的道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