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子小超打来电话问道:大伯,老师在课堂上说,一个人只要拥有了内在驱动力,就拥有了一件超级装备,会无往不利,那什么是内驱动力呀?
我心中暗喜,哎呀,大学生都来问我问题了,这说明什么,哈哈,遂郑重其事地对他讲道,等我。
内在驱动力:人们会有一种外在的力量去被动做某件事,学生出于老师,上班出于领导,而内在驱动力简单的来讲,就是被动变成主动,他律变成自律的力量。
此刻,讲完了内在驱动力后,我心兴大开,索性便借题发挥起来,这才叫做延展思维吗。
斯坦福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在阐释【成长型心智和固定型心智】时说,把心智模式比喻成我们时刻带着一副眼镜,你觉察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却决定你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如果说把心智模式比做眼镜的类型,那么认知尺度就代表了镜片的度数,认知尺度决定你心智模式看得远近。
人们习惯于线性思维,因果思维,看不到冰山下的暗流涌动,一切非黑即白,总认为种什么瓜得什么豆,我把它叫做简单的直线思维。
解放初期到六七十年代的电影作品,人物只有两种类型,好人和坏人,英雄从来都是勇敢的,坏人从来都是邪恶的。
所以,我从小对人的评判标准只用好和坏。
随着年龄阅历和这个世界的多姿多彩,我判断一件事情再不会用好坏区分,这也是成长的必然规律。
我明白任何事物此刻显现的模样,只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
有幸,随着看问题角度的不同,我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认知模型:【冷处理】,就是在生气愤怒时不做任何决定,转身就走。
固定型心智,成长型心智,多维思维,线性思维,因果思维,直线思维,都由认知决定。
那么我们整天挂在嘴上的认知到底是什么呢?
明天接着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