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八景

作者: 言语嫣然 | 来源:发表于2017-01-29 21:47 被阅读0次

    By 徒然草不可以

    在抱怨没有年味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从前也被这种想法所迷惑。为什么说“迷惑”呢?因为这个“年味”就是个问题。什么算“年味”呢?烟花与爆竹齐飞?大街小巷登台表演?走街串巷欢声笑语?实话说,我觉得这类人有点犯富贵病了。自己不想折腾,但想看别人折腾。自己想寻欢作乐,但不想让别人乐乐。想寻年味,何必往他人身上寻呢,不如往自己手上寻。或许“年味”的缺失在一定程度是好事,每一个人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过年,不必拘泥于传统习俗,不再穷尽荷包放纵一场。人们淡忘某些习俗也不见得就全是坏事。你看看现如今这身边的“春节八景”,不是也挺有趣的吗?

    备年货

    人类备年货就好像动物过冬,储备食物总是必须的,是春节前的热身运动,无论是在家“葛优躺”个三五天,还是拜访接待亲戚,总得屯着些吃的。一是春节商户多关门,二是年前促销减价多。一家一户一年买上千的年货,成了寻常事。我最无法理解的买年货现象就是——明明有些东西味道不怎么样,无非就是些糖和饼干之类的,包装比较“大气”讨巧,买的次数多了,竟生出一种千头牛拽不回的顽固心,好似这东西不买,就不能说是过年。

    和备年货直接相关的,是一系列公司过年福利,这类话题一定是办公室最热门的八卦。在我看来,人们对这些的期望远远超过春节本身。现代人的“年味”,便是那份对福利的心潮澎湃。这当然和苦尽甘来有关,年前的含辛茹苦,连道德败坏的不法之徒也是感同身受的。

    然而这份喜悦对于学生来说,则局限于放假日期。只可惜,学校的“福利”总是离不开寒假作业,老师们的招数千奇百怪,记忆里极少有按时做完的一天,真让我等叫苦连天唉。

    贰回老家

    些年对于春运,还真是没什么好印象。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当时在检票厅的横冲直撞,候车室的“就是这个味儿”,瘫坐好似流浪,狼狈如同逃难,每个人都提着很沉的行李,每个人又都走得很急很快,还有彻夜未停的火车声,不时有小孩儿闹腾,洗手间永远需要等待。对于拮据的“打工仔”来说,回老家好像是一场走投无路的战役,打仗很苦,不打更苦,特别是当你的家乡在那火车一夜到不了的地方,又是某人口大省又属偏僻小村镇的时候。

    ▲火车一角

    其中买车票是关键环节,是脑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很多时候,没有黄牛党的帮忙,根本不可能买到一张舒服的成人普通硬卧。中铺无功无过,上铺太高,下铺容易脏,总有人坐在你这里歇脚,但下铺有很多好处,有小孩、老人的家庭一般都是下铺。当然若能买到这三类票,即使需要补票,也算是今年捡到宝了。运气不好的时候,只能是坐票或者站票了,有时还得和车内人员“斗智斗勇”。坐票我体会过,最喜欢的是蹭下铺和看风景,基本一夜能睡2,3个小时就欢天喜地了,有时碰上提前下车的下铺,还能偷睡会儿。相对于坐票和卧票,站票显得惨无人道,但姑且能解燃眉之急,如果幸运地找准了空位,有好心人相伴,还是能度过不那么糟糕的夜晚的。

    回家的路很苦,但也不总是颠沛流离,有“伴侣”作伴就好还乡。MP3和手机不用说,但那是后来的事。难忘的是悄悄买来的一些不入流的杂志,有明星八卦,社会趣闻,坊间密事,悬疑鬼怪等。我最钟爱的是野史奇谈,宫闱艳事,类似杨贵妃狐臭,皇帝吃美女肉之类的小故事。这样的小杂志总能让人完全忽略旅途的奔波劳累,直到熄灯仍留恋不舍,保能做个美滋滋的梦。可是,这只适合一个人的旅途,如果有家人相伴,恐怕是会多说几句的。现在看来,野史其实我的历史启蒙书。我喜欢历史,是从喜闻乐见野史轶事开始的。野史是最好的反权威教材,也能启发怀疑精神。如果说历史课本总需要背诵记忆,那野史则令人过目不忘;如果说历史课本告诉你人是“神”,那么野史就始终告诉你人是“人”;如果说历史课本强调的是宏观意义,那么野史就始终强调细节。和凡夫俗子一样,王公贵族们也是些俗物,好色贪吃,嗜血享乐。

    车站的骗局很多,车厢的艳遇更多,长途跋涉也使人春心四溢。入夜的火车灯光下,坐在窗边,忧郁三分恬静七分,是我最早感知的“文艺美”。“火车泡妞法”很妙,单单一句“我来帮你放行李吧!”或是“你也是去XX的?”就能轻易地打开话匣子。旅途漫漫,对方多半不会置之不理。更妙的是,对方有没有对象,总能嗅到些蛛丝马迹。对方的素颜和生活习惯,也能从这一两天的旅伴生活中可见一斑。一天两天不长也不短,对于追求所谓感觉的人来说时间恰恰好。若是碰到聊得来的单身同乡,男男女女,眉来眼去,回个老家,捡个媳妇,还真是喜乐融融。

    叄 春节游

    般来说,春节旅游并不是中国人的过年习俗。但春节毕竟能“偷得浮生半日闲”,何况高速免费了,航班打折了,旅游不可能不成为好去处。

    和春节旅游相反的是春节守城。平常繁闹的街市,人去楼空,安静得像犯了错的孩子。“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夜晚徐步而行,只有高楼灯火相伴,也能有万千情思。

    最好的旅游是“朋友圈”旅游,无需管他美景佳肴究竟如何,只需随手一划某个善于摄影的朋友,也是一种新时代的赏心悦目。

    肆 扮新屋

    新屋的内容很多:请装修,大扫除,清废品,贴对联,摆花草,换摆设。扮新屋含有辞旧迎新,迎禧接福的寓意,各家有各家的折腾,各家有各家的情趣。最恼的是年前邻居装修,最喜的是过后焕然一新。

    伍 送祝福

    实在话,每逢佳节说祝福语颇有些不胜其烦。兜兜转转,还是一句“新年快乐”最好。虽然简单朴素,心意总能传达给对方的。越是华丽的辞藻,越是无感。若是用嘴说的,还有几分佩服。用短信发的,很少完整品读。早年一句流行语“群发的我不回”满满的是任性和矫情,却也有不少的拥护者,在手机好友人数100之前我也是其中的一份子。

    但随着人数渐多,关系纷杂,群发短信还真是每年不得不守的“陋习”。尴尬之处在于,祝福短信一来,常常之后是寥寥无音。一年双方都没说过什么,聊天框只是各自的群发短信。就像我们很难单单通过“点赞”维持友谊,群发短信也很难持续萍水相逢的因缘巧合。但是群发短信是一种对手机朋友的尊重,你可以傲娇,也可以不理,但我的祝福到了。不愿意主动联系的人,本质上是没有资格抱怨群发短信的。若是不愿沉醉在这种“虚假”的寒暄,你大可以道个家长里短嘛。

    近些年兴起一种“奇怪”的新年祝福:嘘寒问暖,不如打笔巨款。如果只是一句玩笑话就罢了,偏偏总有人是沾沾自喜正言危色。讨红包的嘴脸,好比酒桌的劝酒,真是面目可憎。

    陸 抢红包

    利是一直是最受欢迎的春节活动之一。抢红包是派利是的升级版,但多了几分趣味。相对于现实生活的红包总是前辈派给后辈,而且有些规矩,虚拟世界的红包则不论年龄,只论眼疾手快,抢红包不总是寂寞空虚,来源于幼时对压岁钱的那份激动万分,也来源于我们对于白来之钱的贪欲。刚刚接触“微信红包”的时候,我总是小心翼翼,第一次发的还是“普通红包”。拼手气红包我以为有些不公平,一天到晚抢红包消磨度日,让我有些敬畏之心,我害怕这种欲望的迷失不知,微信红包好似一个魔鬼,把我身边的人都变成赌徒。然而,那种吉祥数字构成的微信红包使我开始改观,一个数字一个美好寓意,是从前纸质红包难以体会的欣喜。感情甚笃的家人朋友之间的收发红包,是红包之意不在钱,在乎情义之间也。不少人也把抢红包当成一种生财之道,进红包群集五福咻一咻,但他们的娱乐之心是大过谋财之心的,总归是休闲活动,不置可否。

    柒 看春晚/年夜饭

    些年,春晚越来越不受待见。众口难调,观众个个都是挑剔的大爷。不好笑的相声,夸张的小品,千遍一律的歌舞,让人难以想象这些是通过层层选拔的优秀文艺作品。早年本山大叔的火热,早已不复存在。或许问题就出在“优秀”上,这倒也成了我们的“国风”,有些无可奈何。

    春晚和年夜饭息息相关,灯火通明,欢闹异常,春晚是一杯助兴酒。我们的年夜饭是“年年有余”的哲学,我虽无法苟同这种哲学,但碰个杯,慢慢吃,吃不完,看春晚,倒计时,午夜后再缓缓睡去,是许许多多中国人的春节惯例。

    捌 放鞭炮/烧纸钱

    说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我家则是放鞭炮和烧纸钱,主要和祭奠祖先有关。鞭炮和纸钱使用的场合不一,过年总是必不可少的。人们以爆裂之声驱逐瘟神恶鬼,或表喜庆,或求安康。

    小的时候,我胆小如豆,怕极了烟花爆竹,妈妈总会为我遮住一双冻得干红的小耳朵。家乡寒冬凛凛,噼里啪啦的炮竹声声,有些难闻。可气的是一些调皮捣蛋的小男孩,个个是村里的小霸王,颐指气使,拿着些小炮到处吓唬人,我哆哆嗦嗦,把他们视作豺狼虎豹,现在竟然也成了童年美好的一部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春节八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rbc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