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遇见

作者: 鹿龄 | 来源:发表于2023-08-19 08:55 被阅读0次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无论喜欢与否,都是这两个月的必修课。

    计划从今天起,每天安排2小时读它,坚持60天,能读多少算多少,10月20号之前,交至少三篇阅读心得,内容包括:1、强迫学习的行动本身带来哪些收获?以后是否有必要继续?2、读陀氏的书有哪些感触?可以是理性的思考、也可以是感性的个人体会。3、相比较英国文学的克制、含蓄和幽默,法国文学的细腻、热情和多情,俄罗斯文学肯定更有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尝试归纳一下。

    算起来,这么多年也算一个爱读书的人了,对自己最大的不满在于,总是太过随性,只把读书当做消遣,而不是当做一件有计划、有目的、有目标的事情认真对待。在书目的选择上,只关注有兴趣而且能比较轻松读完的。对偏学术性和专业性的严肃读物涉猎太少。对中国古典文学——包括唐诗宋词元曲——连九牛一毛都不曾摸着。人说“四十而不惑”,就把今年当做分水岭吧,日后多反思、多计划、多总结,争取能有所进步。

    读书、写作跟人生很多事一样,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有希望。也不是因为有趣、好玩才尽情投入,而是只有尽情投入其中,方能享受其中的乐趣。

    遇到过不少棒极了的书,尤其是大部头的名著,前面很大一部分往往都很单调,为什么这么单调呢?我想原因可能有一下几点:1、越是规模宏大的故事,越是需要一个较长的铺垫,关于背景、人物关系、环境等等,跟盖房子一个道理,万丈高楼,地基不结实不宽阔那可不行;2、杰出的大师,不仅希望读者知道自己讲了个什么故事,还希望把读者带到故事里去,身临其境地感受、参与、思考这整一段经历,而饱满的情绪没法平地惊雷般产生,需要缓慢引导。所以,看似单调的白描,既是进入桃花源之前那一段通幽的“曲径”,又是酝酿情绪的必经之路;3、有的大师就是这么任性,他对自己的作品有绝对的自信,他相信自己写出的必定是一部精品,识货的、有缘的、堪称知音的人,愿意忍受他那看似不找边际的闲聊,因为好的包袱要在最关键的时段抖出来才会响,他要看的就是读者那张惊呆了的恍然大悟的脸孔。

    看吧,道理谁不懂呢?难的是“知行合一”,难的是坚持到底。

    尝试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半途而废几次了。昨天(8月19日)出伏,等于说最热最烦闷的“三伏天”在日历上已经结束了,天气再不能成为懒散的借口了,是时候认真读书了。So,nice to see you again,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度遇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rcj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