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算是名作,只因中译出了名的烂,可读性不太好。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能随时发现译者用错的字词与概念。一部分是因为译者来自台湾,许多文字上的用法,与大陆有不一致的地方,当然,也有一些确属错误,或者没有使用符合中文习惯的句式,导致许多本来清楚的事,也变得曲折复杂。
作者的基本立论,是阅读有三种目的:获得娱乐、获得资讯、获得理解力的提升;涉及四个层次:
- 基础阅读:掌握基本字词与文法;
- 检视阅读:能在较短时间内了解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关键信息;
- 分析阅读:全盘地、仔细地读,掌握书本的结构框架与逻辑细节;
- 主题阅读:围绕一个主题,系统性地阅读各类相关资料,得出关于这个主题的综述与比较分析;
一般的学校教育,只教授阅读的前两个层次,在第三第四个层次,给学生的指导很少。而正是后两个层次的阅读,才是帮助我们获得理解力提升,而不只是获得娱乐或资讯的关键。
分析阅读的基础,是做一个主动型的读者,提出自己的问题,主动地与作者对话,求得他的回答。阅读一本书有四个基本问题:
-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 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 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
也就是了解框架,掌握逻辑,比对评判,价值梳理。要做好其中的每一件事,都有其基本的规则,作者也在书中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当然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深入的阅读,事实上许多书都不值得浪费时间,绝大多数书只需要粗略阅读(检视阅读),只有极少数真正的好书,能帮助我们心智成长的书,值得我们的反复阅读,深入体会。我们也需要这些好书,因为:
“第一,当你成功地阅读了一本难读地好书之后,你的阅读技巧必然增进了。第二——长期来说这一点更重要——一本书能教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你自己。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读得更好,还更懂得生命。你变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识——像只提供讯息的书所形成的那样。你会成为一个智者,对人类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体认。
毕竟,人间有许多问题是没有解决方案的。一些人与人之间,或人与非人世界之间的关系,谁也不能下定论。这不光在科学与哲学的领域中是如此,因为关于自然与其定律,存在与演变,谁都还没有,也永远不可能达到最终的理解;就是在一些我们熟悉的日常事物,诸如男人与女人,父母与孩子,或上帝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都如此。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跟被放逐到荒岛上的人没什么两样。我们面对的都是同样的挑战——如何找出内在的资源,过更美好的人类生活的挑战。”
关于这本书,许多人都说,迟看不如早看,似乎大家都认同作者所说的,学校在阅读方面没有给我们提供足够的指导。我倒觉得不一定,许多事情,本来是随着我们自身的成长而发展的,不到那个时候,许多话说了也没有意义,我们也不一定能理解,可能只是在一些人生的关键时刻,没有人告诉我们在阅读理解方面还需要提高,于是浪费了不少时间,走了一些弯路。
正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少有逻辑取胜的时候,如果说话的人还没有做出足以让你信服的成就,如果你对世界与人生的体认还不到相应的阶段,则多说无益。只有在一个合适的情境中,各种缘分都到了,一语点出,如醍醐灌顶。
作者所提阅读的方法,当然都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有些地方,于我来说,不免觉得太过奢侈。就主题阅读来说,绝大多数人,根本就没有必要的条件、方法、心力与知识,去找出所有相关的书目,至于深入研读、分析比较,一般也仅限于一两本、三五本书之内。更多的时候,还是以问题为导向,以某本书为基础,藤引而出,不断拓展其边界。
阅读是极为个人化的事情,得失都在存心之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正如作者所说,这是一本实用性的书籍,最终的体会,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不读书,多说无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