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彦淇

一、 回 顾 过 往
去年的今天正是写简书的第一天,无意中在网上看到有这样一个写作平台,只是用日记的方式随心写了一篇,并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写作平台,当时的心态是想请一名女作家教我写作的,想不到老师很谦虚,只告诉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在当时的我还想请专业老师请教一下,这样避免写的文章拿不出手,这也是没有从事写作的原因,不知道写作这条路有多难。
我的初衷是拍摄宣传片需要写脚本,但我并不专业,需要有专业的老师帮助我,于是八方找人,结果到了客户那里也不一定就能交稿。
这成了我的心病,从来没想过要学写作,但是业务需要,只有下定决心自己来尝试。当时的我对年龄特别有感慨,总觉得自己上了四十心境不如从前,总有翻年龄关的惆怅和失落感。三十岁也有这种感觉,但不是特别明显,过了几年又忘了,而且还很有冲劲。
从四十岁的日记开始,发现身边好多女性都有同感,四十岁,年龄不饶人啊!于是在简书写日记的形式拉开了写作的帷幕,一发不可收拾.
《四十不惑》是第一篇文章,也是当时心情的写照,由于事业也受限,当时雄心壮志要把宣传片做起来,因为从事婚庆十六年以来,从摄像到主持、培训主持人等一系列的成长,摄录编是我们很容易就接触到的,我们和电视台不一样,我们有媒体的平台,但我们不受电视台的限制,包括配音我们都是长期和四川人民广播电台的主持人合作,每一项看似专业又非专业的行当别人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都是有程序的。
每一个行业的成长都不是偶然的,以前是有人帮助我做很多环节,但去年我一个人独自操作,顿时发现自己有能力有限,后悔当初不多学点后期非编,现在想想年轻的时候别人总是恭维你,总是宠你,不让你做任何事,看起来我在享福,结果我后来受罪,自己不是全能,无法重头再学,也少了当初那些激情。
看着别人完整的做一件事,不知道里面有什么诀窍,自己做着才知道关系网络的重要性,文化的重要性。想想能找到简书这个平台也很幸运了,最后才知道很多人以前在很多平台上写网剧、约稿,都没有像简书这样的平台完善。
简书就有点像一个出版社,只不过这个是一个互联网的出版社,以前都是四川人民出版社这样的单位,而现在叫平台,可见科技的发达,我在简书开始只是写日记去投稿,投着投着被拒稿,又去研究拒稿的原因?
拒稿的原因有很多种,没有配图、没有排版、标点符号、字数不够等等,我在拒稿的过程中开始学会自己编辑,这个平台真好,让我们自己成为编辑,自己去欣赏配图和文字排版,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写作软件,它会自动生成排版的。
我到现在觉得自己还是幸运的,去年的国庆节我沉浸在写作的创作中,并且是用手机写的字,想不到短短一年,我时而记起写作,时而放弃写作,原因在什么地方呢?
后来写连载小说把字数提上去了,以前不知道作家怎么写作的,包括字数要达到100万字、200万字、500万字等,听起来像天方夜谭。
我昨天在挑战国庆马拉松写作时,用手机敲了一万字,用了6个小时,显没符合要求,问题是我在写到9030字时,心血来潮把文章误删了,1万字对于我来说,过年之后我几乎没怎么写作,遇到各种事情需要去解决,有半年都很迷茫,其实这个社会都很迷茫,大家都在焦躁的日子中过,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
如果去年我没有遇到简书这个平台,我直至今天怎么会知道我能写到17万字,尽管与目标相差太远,每天日更2000字,一年还差55万字,而我这半年几乎没有写作,练手的机会都没有,可能还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了?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想法和思路,特别再加上手帐更能将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而我却忽略了这些,总认为每天需要完成哪些事才算是真正做了事了,差矣、差矣,这个观念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了。
去年在经营实体店时,明显感到互联网的冲击、政策的控制,我们现在盈利的空间已经很小了。
而我明显感到不会有人给我说这件事该怎么做,没有利益,不会有合作;现在想想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别人总会来拿你的经验、拿你的时间,而自己还有苦说不出,是的,这是底线,需要我们告诉对方,对不起,如果这件事,我没有收益你可以另找高明。
是的,底线,我终于明白了,我们在人际关系中没有讲明立场,给对方有机可乘,抓住了弱点,怪不得,我想请教一些问题,别人不会轻易给你说。
这一切的一切让我感到是不是在浪费美好时光,如果有些人你一直都在吃亏,你还在相处,那就是自己的问题了,我们从每件事看一个人都要看对方是否站在你的立场,和你是否站在别人的立场是一样的,想要长久的友谊或者长久的合作伙伴,这是需要我们学会去判别的。
去年在最迷茫的时候遇到了简书,也是我生命中值得庆贺的一件事。

写作对我来说,本来是遥不可及的,记得技校退学回家转读电大的会计专业,那会儿可以半工半读,当我拿着120元的工资时,毫不犹豫地买了一套三毛的散文,我如饥似渴地躲在家里看,散文书的背面不是都有三毛的笔迹吗?看到三毛秀丽的字和她叙述的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有诗意!
不写作不道有这么多人受了三毛的影响,真的很奇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会让这么多优秀的人喜欢三毛,我相信,这不是偶然,这是三毛的生活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有多少的少女梦着有自己喜欢的白马王子,有多少的女性想摆脱家庭或者巨人世俗的眼光冲破道德的束缚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可事情总事与愿违,我们70年代的生长在一个传统的家庭,父母两边总有一方是非常严厉的,我从小也是在这样一个家庭中成长,为什么我会有一个叛逆期,这也是家中三姊妹父母没有时间、更别谈家庭教育了,以前的教育方式是,黄金条子出好人,我大姐也被我爸的爆脾气打过两次。
我从小是个特别敏感的孩子,不懂事之前应该很活泼,很讨人喜爱,可长大之后,也许是女孩子特别敏感和脆弱,很容易掉眼泪,那时候家里没有多的房间,我和二姐住在一起,二姐总是不喜欢别人碰她,我呢,老是喜欢去逗她,结果我们两姐妹总是打闹过去打闹过来的,家里又没有人管我们,我妈妈更没有时间管我们,可是无形之中还是家庭比较严的,如果要出门,就没那么容易了。
现在的生活方式大家都知道把子女带出去旅游,多长见识,以前说女孩子富养、男孩子穷养,这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你想想看,一个女孩子什么世面 都没见过的话,出去是不是没有辨别事非的能力,更别说怎么分辨哪些男朋友可以交、哪些男朋友不能交,甚至背着父母也要交往。
这就是70年代的家庭教育并不完善,我们一直渴望的家庭是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庭,可以和子女谈心,让子女觉得什么事都可以父母商量,而不是一味的自己苦恼,事情并不是我们想像的美好,以前的环境,以前的婚恋观,都是包办婚姻,我的母亲是没有文化的,我父亲在我18岁时回家,可能是病退才提前回家的,那时父亲50岁,可能是我大姐有了小孩之后,父母觉得一辈子在外面没过上几天团圆的日子,父亲才决定就病退回家。
至少在我的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从小到大和父亲是没有沟通的。他总是会用严厉的眼神对我们,我也不知道我们的家庭为什么会这样,如果没有我母亲在家,一个客厅坐着,我们几乎没有话讲。
更何况在16岁的年龄更想到外面的世界走走,我相信三毛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喜欢她,不仅是她洒脱的性格,想走什么地方就走什么地方,还有她和荷西的爱情也是大家所羡慕的,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女不想有异性爱慕,荷西和三毛分别6年后相遇,荷西让三毛等自己6年,这个小伙真的和三毛生活在一起了,这其中的曲折和经济三毛也有稿费等,他们是在外自由的生活,所以,三毛可以完全地按照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来生活。
我们70年代的家庭上到父母的婚恋和70年代的婚恋,没有想像的那么自由,也没有多少的爱情故事,就我大姐的婚姻也是包办的,他们经人介绍后,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没有什么甜蜜的爱情、也没有什么浪漫的生活,在我们的大院子,他们就这么悄悄的生活了二十几年,直至去年,他们买了新房,父母心里一直想到大女儿护家,一定会和他们住,彼此能有照应,更何况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做为父母舍不得,但作为子女,我更能体会上门女婿住在家的憋屈,我们家长期又没有什么欢声笑语,我大姐夫常年看不到他的脸上会有多高兴,但是在外面,他们都非常健谈。
直至今天我再次写到三毛这个环节和我的家庭对照,这就是一个年代和一个年找的代沟无形之中造成的,我们大多数都是60年代、70年代的人喜欢三毛,我想不仅仅是三毛的作品大家喜欢,一部好的作品引起观众的共鸣是时代的反应。当然现在也有很多人喜欢三毛的作品,我想这只是我当初对作家的启蒙吧!
三毛为什么影响一代人,今天我有些感悟了,她其时也是一个平凡的人,退学也好,文学水平高也罢,那是因为我们在学校里有学校的规矩,我们自身没有办法要学校来迎合自己,因为那是一个教育制度,如果一个人没有成就、没有留传后世的作品,谁还能记得?
其实作家真的是非常苦的,她们也是在自己人生经历中遭受了不同的际遇还要向命运挑战,可三毛在自杀的时候谁会知道在世界的一个角落里,她曾经多么地无助、多么需要有人安慰!
在她自杀前,她和骆宾王是有些交集,但这是命运的捉弄,并不代表三毛和骆宾王能走在一起就可以改变历史。
在她的内心,已经是非常苦楚的,荷西离她远去,她的生命无所依、她不知道她还可以怎样支撑下去!别人都看到她的文学造诣、看到她的光环,可是,当夜深人静时,那种哀愁谁能体会?
我已经事隔24年没有看三毛的作品了,为什么有些记忆是深刻的,因为简书有太多的人评论三毛或三毛和荷西的故事,《撒哈拉沙漠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等等,一时记不起来书名,可根据我现在的年龄和经历,似乎和三毛在隔空对话,真的可以泪流满面去感受当时的她在每个阶段的痛苦。
谁愿意白发人送黑发人呢? 难道三毛愿意让她的父母这么痛苦吗?她纵有万般不愿意,她在精神上受看折磨想解脱了知道吗?只有解脱她才可以去找她的荷西,荷 西离她远去,也就把她的魂也带走了,一个诗人、一个至情至性的情感女子,感情是如此细腻,她等着荷西长大、毕业、工作,这中间的情感或时空的穿越,是别人无法想象的,她们如果一方忘记这个承诺,这件事情也不会有延续.

三毛对荷西的情感倾注的如此之多,一个女愿意这样全世界的跑吗?我相信我们现在有好多夫妻和小家庭,自从结婚生小孩后,基本都在一个城市很少出去,二十多年在一个城市是很正常的,一旦有了小孩就不是自己想走就走的。
而三毛他们的爱情是漂泊在外的,他们俩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甚至三毛要用自己的稿费等来补贴,荷西做为男人去出海,这是一个男人的责任,所以三毛在支撑这个家庭时,她把日常生活所遇到的所有磨难和不愉快,都用笔下的诙谐幽默一带而过,最艰苦的日子让她过得有滋有味,那是因为她有盼头,她希望她的荷 西回来之后,可以看到她用双手打造的小家多么有氛围!
这样的环境布置,和我们现在买房装修概念是不一样的,在那些资源稀缺的地方,如果我们去生活,是否能达到这样的安于现状呢?
我们看作家写的作品,看到了她的文艺的一面、看到了她光鲜的一面,也看到了她在文学造诣的过人,可是为什么有些作家是悲剧收场,而她们又总为世人所唏嘘、所缅怀!
因为她们的过往、她们的经历,是我们无法去经历和尝试的,我们只是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读文字、去感悟,而每个人感悟又不同,好比我之前写三毛只是淡淡提一下她的洒脱、她的随性,可这只是其一,我没有认真想过一个作家的生命力!
为什么我现在练习写作一样的,我曾经想得太多的问题,会不会写、怎样写、能不能成为签约作者、能不能写网剧、能不能写古风,我绞尽脑汁地想我该写还是去工作,还是去挣钱?
这些所谓的问题都在说明我们思维受限制,应该是你喜欢什么样的生活,你无法达到世人所有要求说你要活得和他们想像的一样,你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这么多年了,你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在活给别人看、我在活给别人的假象中看,这些都是虚拟的。如果我想成为职场中的女强人,我曾经是合资企业的秘书,我见识过500强企业老总,我和他们对过话、我见过银行行长、我见过一些当时的县长等等,可这是二十年前的事了,我当时为什么没有走到职场中去,不就是因为我受不了那样的人际关系才辞职吗?
既然这二十年我都走过来了,名利对我来说并不重要,我骨子里如果是一个追求功名的人,我走过的这经历中也是有机会的,为什么我会让这些机会白白溜走呢?那不是因为我不喜欢世俗的争名夺利吗?
有些人表面说我不重视名利,可骨子里各种手段都可以用。
有些人为了名利,不惜放下脸面和身段,觉得这些过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有结果。
是的,名利也好、功利也罢,我不是一个清高的人、我也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我只是跟着自己的心走,我也会遇到困难,我也会无助、我也会沮丧,可谁会帮我呢?难道我要向所有人说,我需要你的帮助,你能帮我吗?
N0 NO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上,就注定要经受各种艰难困苦、我们的肉身和我们的意识是通过我们的意志来征服这世上所有的苦难。
写作就是倾诉你的情感,正能量或负能量,全凭你对生活的态度,如果你对生活充满正能量,吸引力法则就会吸引很多正能量的人找到你。
今天有个微商管理的老师加了我说,看到我是一个非常努力的人,很欣赏我!但是,我这种发朋友圈广告不会有太大的宣传作用。
前面一段话我听了还很受用,毕竟人家在表扬我很努力。接下来曲解我的意思,我马上反应过来告知对方,谢谢您,我不是做广告宣传的,我的朋友圈都是我的朋友,我不需要宣传任何广告,我也不需要通过朋友圈来做生意,这是我的领地我说了算。
接下来我把这个人屏蔽,我只想说,我做一件事情不会有任何的目的性,为什么要别人来牵着你的鼻子走,我就这么任性,因为我是文艺份儿,不是商业份儿!
经过多年的历练,我不是一个多么贪婪的人,而我失败的地方在于没有遇到对的人,也许对方是对的,可我所有的经历是不是都因为我会成为一个特殊的人,所以才和别人不一样。
这是我一个拍戏的弟弟评价我的,他从不说我的问题在什么地方,他总是说姐姐是个特殊的人,在这里我非常感谢弟弟是我的贴心豆瓣,不论他今后发展怎样,我都特别感谢他对我的鼓励!
而三毛和荷西之间的情感在今天我的 观点看来,我有更多的体会!荷西给到三毛的生命力是非常强的,三毛也是一个柔弱的女子,她做为一个女人难道她就喜欢漂泊吗?
这是生活,没有选择。
所以70年代生活在大家庭的夫妻,不一定能感受得到在外漂泊的夫妻那种相依为命的感觉.
而我们身边的作品和作家多如牛毛,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喜欢三毛的作品,也许喜欢这个人、也许喜欢她丰富多彩的生活,试问,我们有多少人可以像三毛一样,提着行李箱想走哪儿就走哪儿?
当然,台湾出国是很方便的,不像我们内地有这么多限制,所以在内地来说,更多的人过的是循规蹈矩的生活,不是每个人今天 想走哪儿就可以走的。
人性都是向往自由地生活、向往美好的生活,作家笔下的每个人物塑造都是有原形背景的,除了现在没营养的爱情小说。现在的速食爱情网络小说,都是高富帅、白富美,毫无生活的真实体验 。
所以我们再剖析三毛的作品,因为这部作品是三毛自己的故事,不是虚构故事。有血有肉有泪,我们看得见、摸得到、甚至能感到。

你能感觉到《哭泣的骆驼》吗?
我们终究都是凡人的肉身,我们来到这世上,又能熬过多少的磨难呢?如果你心爱的人走了,离你远去了,那种悲怆、那种无助,谁能体会?
造就我这样多愁善感的一定是原生家庭带来的教育缺陷,可是我们又有什么资格来评判家庭呢?
家里三姊妹,父母两地分居挣钱养家,他们如此辛苦,我们又怎能不知足呢?
我还是得感谢简书这个平台让我学会写,让我学会倾诉、让我学会总结!
去年的今天,我在微信圈都不能正常交流,从来就没有点赞或评论朋友的信息,统称叫潜水。
当我开始写简书时,我发文章到朋友圈,开始接受朋友的评论,接着我一发不可收拾,想写什么就写,一直坚持的,当然,还不知道日更。
而这样的起步坚持到现在,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有很多没有学习好,特别这半年总觉得想做什么事,又力不从心,因为这个时代在变化,互联网的时代思维必须要变。
而我荒废了那么多时间,也许增长了一些见识,但是老本行是培训和主持却没有坚持好,总对自己没有信心,感觉年纪大了,市场给年轻人,可是自己的经验没有加工、自己的经验没有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没有前面的沉淀,我们在后面的过程是无法提升的,人的技能和能力有限,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要做太多的事。
昨天看了一篇写孙俪的自律,就说孙俪的成长路上并不是平步青云这么容易成功的,她要接一部戏就会提前两年看剧本,甚至会融入到角色中,在家庭当中出会入戏,甚至邓超有戏请孙俪拍,也需要根据挑选剧本的情况,而不是因为夫妻就没有底线。
这就是一个人的自律,我们每个人都要自律精神,不论做什么事,术有专攻,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哪怕说话也是一门技能。
这一年,我没有总结;
这一年我忽略了自律精神。
甚至这前半生,糊里糊涂;
走过很多路,没有去珍惜;
吃过很多亏,没有去总结;
其实学习写作也需要自律精神,不论以后会做什么行业,对于我们的年龄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我们其实并没有变老,相反,我们懂得了怎样生活、怎样爱自己;
我们知道岁月不饶人,可并不知道我们的魅力也正在这时候还是展现出来,我们有沉稳的性格、有丰富的社会阅历,我们有生活的资本,我们有傲骄的形体,只要我们学会爱自己、学会锻炼和保养身体,这些都能达到我们所想的。
所以,岁月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已老的心,可怕的是我们渐渐失去的生活信心。
如果作为一名写作者,不能站在对方立场去感受、不能因事而论这件事的本质,我们如何能分辨这世间一切因果轮回。
三毛在我十六岁就住在我心底了,原来我一直不知道一个女人可以这样活,一个女人可以不按理出牌;
原来我的性格内向、多愁善感、心思细腻就需要倾诉出来,如果我没有走写作这条路,我是否也是一个压抑太久、情感需要宣泄的人!
这一切的一切,上苍早已安排好,一个人的出路早就安排好,只是早一点,迟一点而以。
一件事情都有两面性,你可以去看这件事的正面、也可以看这件事的反面,好与坏的结果都住在你心底的,你是一个积极的人,处理的方式就会积极阳光;你是一个负面情绪的人,处理的过程和结果就会很糟糕。
回忆不断让我想起小时候的过往,想起三毛,我更会想起我的原生家庭线母亲的辛苦,作为子女,每个人都希望出生的家庭要么是干部家庭、要么是书香门弟家庭、要么是有钱人的家庭,可我们什么都不是,我们能够有完整的家庭也就不错了。
今天能够隔空体会三毛的情感,那是因为今年的我又成长不少,不论是对情感的剖析还是做为女人对家庭的眷念,这都是我们的人性。
我想讲讲我的母亲。
自我有记忆以来,我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更多,可能是我最小吧!
这些记忆很模糊了,什么原因想起这事,还是因为母亲做胆结石手术时她不停地说她的女儿好可怜了,我当时并不理解。也许我们有这么大了,也经历了不少,又也许我没有孩子的原因,很多心理我是不了解一个当父母的心。
尽管我这个年龄了,可也还像一个孩子一样不懂事,至少在父母的眼里是这样的。
母亲没有文化,不识字,当初和我爸结婚时,也是父母包办 的婚姻,结了婚之后我妈就在家里做农活,那时候是挣公分,即便大着肚子也要干活,没有谁会多心疼你,更何况我爸在外地,当然做为当时的我们有一个工人在外面工作,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我们没有过上顿没有下顿的日子,一周还能吃回锅肉,我妈也很勤快,家里养猪、养兔,我们小时候也会去河边给小兔扯草,一家人过着和和乐乐的日子,至少在当时,我这么认为, 从我懂事起,我们都是院子里的小伙伴一起玩,也没有什么概念还有父母陪的感觉。
记得妈妈要卖猪时,自己一个人推着去屠宰场,我又小,只能跟着去,我想这些感觉也是我现在悟到了母亲的辛苦不是一天两的,虽然年轻时我讲不出来,谁要和我讲门当户对这个问题,我也会急,我讲不出道理,但我现在知道了,虽然对父母心里有怨,他们偏爱二姐,什么都给她买,可终究我是在这样一个家庭长大的,我不希望谁对我的家庭有成见。
可能当时处的工作环境是那样的吧!

我们当时所处的环境就是有点攀比和功利吧!这充分说明了你即便身居要位,工作岗位就算是中层干部、只要涉及谈婚论嫁,所有攀比、所有条件全部呈现出来,直至把你比下去,有些人会鼓掌、有些人会喝彩!
是的,当时的我很年轻就能担任两个公司的秘书,第九任秘书,可以想像我做的是别人都做不到的事,我们的老总是一个国营大厂的老总,脾气特别古怪,做事非常严谨。我从一个打字员到两个厂的秘书,这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工作了,每天7:30 准时到公司,兢兢业业做好每件事,而我们的软包装企业,每天的工作就是车间的生产情况、仓库的库存情况等,而我做的是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每天电话不断、传真不断,几十个分厂之间的协调,像给可口可乐这样的大厂供货,我们没有更多的外来客户,有,也是原材料供应商,同时也要和可口可乐的质检、品控打交道,总之工作内容繁杂。
短短三年的工作,累的不是人,累的是心,每天的尔虞我诈,同事之间的假惺惺,绝不是我一个性格刚强所处的地方,直到换了一个老总,我平步青云,成了老总的左右手,顿时,一代天子一朝臣,厂里办公室开始换人,虽然我没有走,可是接着一件事又一件事都在考验我是否能生存。
首先,我们成功弹劾了上一届老总,只不过,这有我的份,我不知道,那时的我心机已经开始变得如此深沉,上一届的老总有些工作失误,但不能从我嘴里说出来,总公司打电话问我老总下雨老总去新厂了吗?我回答说,下雨没去。这件事直到今天剖析出来,我还在想当初的我那时候已经开始变了,我从一个打字员到两个厂的秘书,当时的我只是一个中专生,我能坐到这个位置,确实与我的努力有关。可我的心慢慢地随着办公室的内斗,成了一个参与者。
也许都想保自己的位置吧!
当我们成功迎接第二任老总时,因为我有功劳自然没有被淘汰,没有多久,老总的相亲记开始了。
老总夫人的弟弟是江西人,他父亲是当地一个县长,有意把她弟弟介绍给我,当然,我们的年龄还很小,没想这么多门当户对或者是我的条件高攀她们的家庭,总之,老总夫人的弟弟真的来了。
一个梳着中分、带着眼镜的小伙子到了我们办公室,我看着这个人的发型就不喜欢,我没有从他的家世来评判,我从相貌瞬间把他秒杀出局,从穿着打扮都很土,我也算是外貌协会的吧,当然委婉地拒绝了。
这件事明显处理太草率,我并不知道这一届的老总及夫人都在公司工作,都是会计师,明显很会精打细算。
而我一个傻姑娘,根本不知道这样的拒绝,没有给老总夫人面子,他们想我的家庭背景又不是很好,还要挑他们,再怎样人家也是县长家庭,而我们就一个老百姓的家庭。
事隔没有多久,我听到老总找到了他老家老师的女儿,马上给那女孩调工作到我们一个分公司,显然,家庭双方达成一致,他们俩也正式拍拖,工作方面也是一个分厂的秘书,其实那女孩很单纯,可能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而我因为外貌那一关就过不了,也不想和一个不喜欢的人一起。
我并不知道老总夫人对我的成见是不是这件事开始的,她不用出办公室就能知道公司各种大小事,她总用一种淡淡地口吻对我说话,我心里听了极不舒服的。
老总夫人偏偏是个事妈,老喜欢管闲事,她的弟弟我没有接受,她又开始给公司一车间主任张罗,现在想想,她不当媒婆太可惜了。
有一天我们一起吃饭,老总夫人突然对我说这个车间主任和我很配,可以找中间人说一下,我听了又愣住了,这个车间主任是个贵州人,他姐姐可是总裁秘书,那权利可大着呢。公司几十个分厂,总裁秘书还不把我们捏死,我们只是分公司的小秘书,可不敢得罪。
当然,这个事情老总夫人一样没有如愿,为什么呢?本来我们都很熟悉,大家每天要在办公室八卦的,突然找了一个客户给他把话说破了,从此,我们办公室很少欢声笑语,再也回不到从前自然的景象了。而我也有点尴尬,毕竟这个事情我知道,我想也许人家本来也没这个意思,再加上他姐姐的身份,我还是有点退缩,其实我们当时的工作环境真的压力很大,工作本身有一定的压力,但人际关系后来很不好相处,这些都是人的终身大事,怎么可能因为对方是老总,就把自己的幸福贱卖了呢?
至少当时的我也只有二十一岁的样子,还有很多的梦想,还有很多的目标,真的不愿意自己的生活被别人主宰!
可后来发生戏剧性的变化,让我们几个年轻人无所适从,我们无形之中都被牵进了一个怪怪的人际圈。

这个故事二十年了,我从没有给谁讲过,如果不是今天这样的机会要写作,我可能很难面对人生的每一段经历。
我后来莫名其妙地和一个高富帅的分厂厂长拍拖了,而我们厂这个车间主任和另一个秘书拍拖,不知道事情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我拍拖的厂长是广东人,是一个性格很温和的男性,其实我们之前很自然聊天,大家工作相互帮助,现在已经回想不起来了当时的情景,我只记得他回珠海时问我要什么礼物,我随口说了一句就要个包包吧!;因为当时广东人是比较讲究礼节的,这也是一种礼貌,我也从来不会要别人什么礼物的。
可是后来,我不知道戏剧性的变化,直至现在我也不明白当时陷入一个什么样的状况,我不知道我中间是什么角色,总之本来我们几个都很好,大家一起说说笑笑很好,有工作大家一起做很好;
所谓的门当户对,不过是大家眼中的条件而已,如果说当初我在内地这种条件也算可以,可在沿海地带我的地位和我未来发展的方向,多多少少都有点要高攀他们似的,所谓人比人气死人,按照现在的婚恋观,像这样条件的家庭确实不错哟!可我们终究只是昙花一现,只是工作中例行了一件公事而以。
我们遇到了那样的领导,大家都要在各自的岗位生存,遇到了要管私事的大家长,年轻人只有顺他们的意,你看,性格不合适;你看确实相处不太愉快等等,我就在这样复杂、纯粹的年代里结束了我对爱情美好的向往。
多年以后,我只记得我和那个车间主任一起遇到聊天,他是贵州人,很高大,皮肤很白,总是爱开玩笑,说话也特别幽默,我其实打心底喜欢的,可是碍于门第观念和家庭以及职位等等,我根本不敢想。想不到他摸着我的头说,那会儿我们真傻啊!他没有多说,他用眼睛看着我,我知道错过太多太多,我们都已经回不过去了,这其中他又出车祸捡回一条命,走职场真心地冒险,想不到当初我们本以为单纯的上班,可是后来,我被选中相亲,只要我推辞一次,就意味着得罪领导一次。
最不能忍受的是老总夫人的弟弟像是找不到似的,我没有答应,他们立马又安排了相亲,我的天啊!我怎么陷入这样一个局。
大家想都想得到,我没有答应这门亲事,很自然地我的秘书位置也意味着让出来,分分钟走人很正常,他们只是用了一点迂回的招术而以,这就是我过去的职业生涯,不论你在职位上干得多优秀,总有人替代你;
不论你多么风光,只要有不如意的地方,你立马可以走人;
没有爱才不爱才的道理,也没有你有多少功劳之说,尽管我们当时在成都修建新厂时是和可口可乐合作的生产线,那时候还没有多大的竞争对手;
还有百事可乐当时还存在的,嘉里粮油整个大厂被我们公司收购,而我们的老总一手遮天,几乎管了几个大厂,可见我当时这么年轻奔走于工业区管委会、县长办公室等,这对我今后的人生确实有很大帮助!
今天因为马拉松写作才有机会把过往的故事呈现出来,也许我曾经并不想写我真实的生活,可这些美好的回忆曾经陪伴我们度过了最枯糙的日子,我们几个同事本来是很好的玩伴,偏偏领导要插手大家的私事,大家不得不做起了捉迷藏的游戏。
这就是职场的无奈,后为我得了心肌炎,无心无力去应付高强度的工作和难处的人际关系,在我的周围随时都会有暗箭射过来,如果不接招,就只有躺着中招了。
二、隔空和三毛对话

至真、至情、至性来表达此时刻我的心情最好不过。
我现在了解一个作者的思想了,今天回味昨天的作品,是因为思维回不到昨天的状态。
我要隔空和三毛对话是因为我现在的心情能现解她这么一个随性的女子在最后了结自己的时候那股勇气,一个人不是没事就去寻短见,真正夫妻之间一哭二闹三上吊那是吓唬对方的。只有真正看透了世间事,已经有了结的决心,那是谁也别想知道她怎么想的,一个人已经走到最后尽头的心情是外人无法理解的。
而三毛最后和骆宾王有这么一个交集点,也并不是没有和骆宾王发生什么,三毛执意要走这条路。
作为三毛本人来说,她的人生已经非常丰富了,不论是从文学造诣还是头上的光环,三毛已经很满足于这样的成就,而真正要改变三毛的是荷 西,事隔六年,荷西一路追寻过来,对三毛来说,这份爱情的力量来之不易,如果对于她这个成年女性来讲,大风大浪都见过了,唯独荷西对爱情的执着和追随,让三毛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慰藉,这是新的生活开始,这是一个崭新的面貌,三毛从此有新的生活规划,她的大胡子荷西将是她新生活的开始,纵有千难万难也要趟过去。
我在悲坳三毛,这么年青就要去另一个世界去找荷西。
曾经的三毛叛逆过、努力过、奋斗过,在她的文学创作过程中和她的见识里,三毛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怀的女人,奔波大半个地球,何时才能停下来小憩一下,别人以为她是怎样的就是怎样的,不需解释,就是这么一个人。
随性、洒脱的人并不是别人以为的,而在内心更加渴望爱和包容。
而荷西这个小男孩做到了,等到了,直至成了大胡子,三毛的归宿找到了。
《撒哈拉沙漠的故事》中现实环境一定不三毛文章写的那样,在一个干涸的沙漠里,水多么重要,一个荒芜的地方,什么都没有,你能呆得住吗?把当地稀奇古怪的东西拿回去装饰屋子,带有民族性的特色小屋就被三毛一双巧手装扮出来了,这需要内心多么强大才能做得到。
我们看到三毛的照片很多都是特别洒脱的样子,那种神态就是一个与世无争空灵的女子,试想,一个人的文学造诣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会体现出一个人内心的平淡和从容。
16岁看三毛的作品不一样的感受,那时天真烂漫、无有无虑,只看到三毛在流浪、三毛在过着幸福的生活。

即便是现在40岁来看她的书,如果没有深同感受的经历或心路,同样不会感受她随性洒脱的外表下面,要多么坚强和坚韧才能和荷西坚持下去,如果你和父母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你能到一个陌生又荒芜的地方去开辟你的新家庭吗?
经济肯定是个大问题,一个家庭不解决经济问题是不能够生存的,所以我们儿女情长的同时,更多的时间是在事业上、工作上,真正能够相依相守也要在老的时候,有了退休保障才开始真正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而三毛和荷西显然没有过到这样的生活,更多的生活都是三毛自己制造出来的,因为她有荷西给予她生活的希望和激情。
一个作家的生命力和她的情感生命力都是在并存。
荷西走了,三毛的生命干枯了,如果说自己是一个风一般的女子,从表象说不会有太大的改变,这种痛苦可以隐藏,而夜深人静时的思念,那是一种椎心的痛。
三毛最终要去寻找她的荷西,因为这份纯真的爱情,对于荷西来说是唯一,对三毛来说是倍感珍惜。
隔空和三毛对话是内心的话语,那种悲怆的心情是一种对爱情的致敬,没了爱情,人虚无缥缈地活着,好累、好累;没有爱情的活着,自己犹如弃婴,再也没有人来心疼自己;而谁也代替不了谁,谁也代替不了荷西的位置。
三、70年代原生家庭的伤痛
我不是来自星星的你,我是来自70年代的家庭,我的父母是包办婚姻,我们三姊妹都生在70年代,据说,家里是农村的,就想要个男孩子,大姐过后本来有个男孩子的,结果被奶奶抱出去吹了风就夭折了。
到我二姐依然是女儿。
到我还是女儿。
家的来的接生婆,知道爸妈想要儿子,本来要把我和另外一个生产队的队长的儿子对调,他们家三个儿子,可能关键时刻还是没有这么做吧。
总之,我是一个遗憾。
重男轻女的年代,家里三个女儿什么也帮不了。
我大姐能吃苦,很小就带着我和二姐,我们三姊妹就这样在院子里渐渐长大了,我们从小没有人教我们认字或者教育,我们只知道天黑要回家,再远不能到处乱跑,当然,还是会和小朋友躲到胡豆田里尽情地吃嫰胡豆。
原生家庭中,我的爸妈两地分居,他们为了这个家庭隐忍着,我妈更是辛苦地挣公分,像牛一样,从来没有歇过。妈妈是女儿家时在家里也是一个幺女,上面都是几个哥哥,妈说,女子大了不出嫁,家里就有人说三道四了。有哥哥就有嫂嫂,这个家里再也容不得你。
所以,女人真正的家不在自己爸妈家,在婆家。
就如我大姐生孩子没有在娘家,一定要到婆家去做月子。
二姐生女儿也没有在娘家,只听二姐回来说,婆婆一听二姐这边生的是女儿,就在卧式外的窗户给亲戚说,:"生的是女儿",这句话我二姐记一辈子直至现在,她心里知道婆婆不满意她生的是女儿,可当时不准二胎吗?
现在可以了,年龄也大了,再也没有心思了。
二十多年就这么熬过来了,没有到婆家去过几次,侄女大约也能感受奶奶的冷漠,不再多提。
而我的妈妈让三个女儿都在娘家,除了生孩子不让在娘家。而我从年轻到现在,我妈妈总怕我受痛苦、总怕我累,不鼓励我要孩子。我想要也过年龄了,以前心脏就不好,我妈一辈子怕这怕那,没有科学依据瞎担心,这也是没有文化造成的。
只是我的想法不一样,而不是要一味听妈妈的话。
我们原生家庭在父母一代两地分居过,我18岁时,爸爸内退回家带大姐的孩子,至此我们一家才开始团圆的生活,而我们一家人相处的模式也很淡漠,父亲也许有点忧郁症吧,好多年以前有人给我提起过,我们并不在意。也许觉得就是这样的,在我们的家庭没有欢声笑语,没有其融乐乐的感觉,只要笑也会说我们不矜持,要骂我们,不过是严厉的眼神瞟过来哈!
所以,我们从小没有正常的家庭教育,所有的经历、所有的生活都是我妈妈一手操持家务把我们三姊妹拉扯大,她老人家不向我们发火已经万谢了,难道还有什么和我们轻言细语讲话的闲功夫吗?
所以我的性格16岁以前是非常内向的,没有胆量也没有任何思想,二十多年过去了,今天的我,谁又能想到是个能说会道的人呢?
我爸没在家的日子,家里所有大小事情都要我妈自己扛,特别遇到我二姐交男朋友跑到贵州时,我妈在多少个夜晚在我身边哭得死去活来,我二姐一定要跑到那个条件不好的地方受苦,第一次去接她还是没接回来,走到半路,我二姐又跑了。也许多少年以后,我妈都怕我二姐再不听话,所以对她百依百顺,也幸好二姐后来有了归宿,有了孩子,一切回归平静。
可这一切好像应证在我身上,我从此对爱情不抱有美好的希望,我只看到了他们不愉快的一面,还有我妈在我身边哭的绝望的感觉,想想我妈太不容易了,她带的三个女儿除了我大姐最听话之外,好像二姐和我都和她要作对。
我想也许是家里长期缺男人在家里做决策吧,这么二十年来我爸回到家后,整个家庭从来没有特别大的事情,因为我爸很严厉,我们都不敢惹他呀!
我从小跪过两次,像男孩子一样用家法,所以我爸一看以为他不爱说话、不善言谈,只要暴脾气一上来,肯定上房揭瓦。
我的原生家庭就是这样一个不和谐到死气沉沉,甚至就是这样的一个家庭是正常的,他们从来不会去想我们家是不是需要多沟通,我们家老二或老幺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去给她开导一下,没有,一点都没有,我已经有将近十多年没在家里和父母住在一起了,早已淡忘了这种感觉,原因是什么,我在逃避这种环境,我们都成了不愿意沟通的人,平时也没有什么电话。
要说家里一旦有事是非常团结的,07年我爸摔成粉碎性骨折时,我们一家人轮流做饭、轮流送饭,我爸回家时,我也按时给他按摩,我们家在07年遇到的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我二姐夫也因为胰腺第二次发病,因此在鬼门关走过一遭。
我们三个女儿,特别是我二姐和我是配合非常默契的,我和二姐的年龄相差不大,相对来说要合得来一些。
大姐是一个能担当的人,默默无闻地做家务事,从不多说话。
所以,我们的原生家庭是没有沟通的,不管发生再大的事,不会有人和你商量,不会有人问你,你要学会自己承担,要学会自己忍受,这同时也是我们的家风,几十年了已经形成这样很难去改变什么。
四、剖 析 自 我

今天下午剖析到自我的阶段说到在合资企业时遇到的大改革,也是因为在这种尔虞我诈的环境下,我怕我迷失我自己,毅然走单位辞职,至今我也没有到任何一单位上过班,再也不适应集体工作的环境了,也就是说性格早已变了,变得不愿意去争斗、不愿意去参与更多名利的争夺。
如果青春美好的记忆曾经让我们伤痛过、后悔过、难堪过,我宁愿选择一种自己舔伤口的方式来疗伤。
可我还是想把曾经那段日子呈现给大家,当时的我多么的骄傲、多么的光鲜,不把你人生最光鲜的一面暴露出来,别人永远不知道你现在的选择有你自己的见解。
在写作的过程中每写到一段回忆时,我都有回到当初的感觉,原来我们人有一种功能就是忘记,我明明记得我和车间主任多年以后再遇见时,他那种眼神看着我,他不善表达,只是摸着我的头倍感哀伤,我当时还是后知后觉,可能是太熟悉了,可能当时的我不够勇敢,也可能我从来就没有相信过自己。
如果现在的我有当时一半的勇敢,试想生活的轨迹是不是不一样?
如果我能心机婊可能会不会过得更好一些?
是不是太真实的人过得太痛苦了?
任何事都要给自己一个交待、任何事都要完美、任何事都要亲力亲为!
这就是一个矛盾的我!
我写到至情至性的地方真的想哭,真的有泪崩的感觉,我们人的内心都有柔软的一处地方不能碰,一旦碰了之后就会像伤口一样慢慢撕裂,很痛很痛!
其实我们只是不愿意剖析自己而以,只要把自己像洋葱一样剥开,我们是可以面对自己的,我们要感谢曾经的自己多么优秀、感谢曾经的自己多么傲娇,我们不需要别人用同情的眼光来看着你帮你分析你的人生,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你自己把握就好!
你的人生是你的专利,没有人能像你一样精彩的去体验每一段深刻的故事。
昨天看到前辈说写到某处会有想哭的感觉,只有自己写出来之后才会发现会不会有想哭的情况,我想不是我们刻意想有情绪,而是我们人类太善于掩饰自己了,我们从来不愿意把自己最丑陋的一面表现给世人,我们总想完美地活着、完美地接受别人的赞赏或赞美,可是我们听尽了世间最美的语言,我们开心了吗?
活出自我才是王道,我不需要别人怎么来评价我,我们做一个真实的自我,给自己的灵魂对话,只要我们的内心是充满能量、充满快乐的,我们即便会遇到千难万难的事也可以迎刃而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