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顺视点]:思想教育要符合学生道德发展层级并满足学生需求层次才最有效!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可见,学生需求是多层的。所谓全校开展爱心教育,实际上是假定每个学生的需要都处于而且总是处于马斯洛的爱和归属需要的第三个层次;所谓全校开展赏识教育,实际上等于假定每个学生的需要层次都处于而且总处于马斯洛尊重需要的第四层次,这显然是荒谬的。一个学生与另一个学生的需要层次是不同的,同一个学生,他的需要层次也是变动的,因此学生需低级需要给高级的或学生需高级需要给低级的都是无效的。
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三个层次: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可简化为六阶段: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
学生道德发展阶段是不同的,我们首先要诊断评估学生行为动机处于什么阶段,引导其向相邻层级逐步发展;若我们制定行为规则、规则过高学生根本达不到,是没有多大效果的。
对学生公众道德要求要分层,不能一刀切!惩处层次:利己害人;红线层次:利己不害人提倡层次:利己力所能及帮助人;弘扬层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不能用弘扬层次要求所有学生,根本不现实,也做不到。对学生公众道德要求低线要求,只要做到即为合格!
结论:思想教育要符合学生道德发展层级并满足学生需求层次才最有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