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徐昆,别人一听到我的名字,就不知道我是男是女,现在告诉大家,我是85年的女孩哦。
我跟我爸爸姓,我妈妈不姓徐。徐是徐州,昆是昆山,我妈是徐州人,爸爸是昆山人。
所以我的名字是两个地名的组合,在家小名在昆昆,熟悉的朋友也叫我李小昆。
01
80后孩子的父母大多是60后,大多都是因做媒相亲才结婚的,真正为爱情自由结合的很少。
但我是我爸妈爱情的结晶。
我爸爸二十岁时,自告奋勇跟着同乡人出外闯荡,并夸下海口,如果不能衣锦还乡就绝不回来。
可怜我爸爸跟着同乡人坐船过了江,颠簸了好几个月,辗转了好几处地方,生活费也所剩无几,但还没个落脚的地方。
当时他们一路往北,后来听说矿区招工,我爸就去报名了。
我爸年轻又灵活,这份工作总算适应下来了。和工友的关系也很不错,有时间了总会和他们去走走逛逛。
一次他们来到一个小镇上,看到一处围着一群人,我爸和工友走过去,原来是一只小狗被自行车撞了一下,腿鲜血直流。
有些人说干脆弄死得了,成了残废也会死掉;有些人提议把它宰了,可以炖着吃;还有些人纯粹在看热闹。
我爸却大发善心,坚持把狗带走,给它护理包扎。
带着一条狗,时间久了,总是不方便。但我爸不想随便扔掉,就把它带到了捡回来的那个小镇。
还真有人把小狗领回去了,就是我外婆。据说当时小狗一直朝外婆叫,外婆就认出来了。
我外婆出来赶集,用小车推了两袋的玉米粉,我爸爸看着挺重,就帮着外婆推回了家。
送到了家门口,就见到了我妈。
我妈不是浓眉大眼的美女,但白净苗条,扎着两根粗粗的麻花辫。
我妈从此就留在了我爸心里。
我爸从此就想着办法要和我妈见面。
终于被我爸爸打听到我妈是镇上小学老师,我爸就经常制造些偶遇的机会。
他的工友也劝过我爸人家是吃公家饭的,怎么可能要你一个煤矿工。
可我爸丝毫不动摇,他认准了。
我爸爸觉得暗送秋波,我妈似乎没有反应,就干脆鸿雁传书来表明心意。
我爸在逃学中念完了小学,有些字根本不知道怎么写。
写的时候,他到处问工友;写完了,信交到了我妈手里,我妈看完就大笑。
我妈在下面加了一句话:请把我用红笔圈起来的错别字,好好订正,再交过来。
这是语文老师的职业习惯了。
我爸还真当真了。
第二次给我妈后,我妈干脆把正确的字写清楚,并组词,又附上一句:请把我用红笔写的词语订正一行。
这似乎是个很有意思的游戏了,我爸沉浸在学习知识的乐趣中。
时间长了,我爸确实认识了不少字,就连现在我爸还在说能做点小生意,都是妈妈的功劳。
我爸善良幽默,我妈也对他有好感,只是不像爸那样表现明显。
这样的书信往来持续了半年,爸爸的矿区和妈妈的学校都在传这件事。
我妈也真是够前卫,居然真的敢接受一个一无所有的男人的爱情。
02
可这件事遭到了我外公的强烈反对。
我妈虽生在苏北,可家境很不错,我外公当时已是副乡长。两个舅舅是高中毕业,都参了军,我妈是县城师范毕业的,我小姨是大学生,后来也进了政府机关。
而我爸虽出生在富庶的江南水乡,是家里的老小,可是我爷爷在一次游水中永远离开了他们,那年我爸爸8岁。老家还有一个大姐,两个哥哥。
我奶奶一人拉扯大孩子,过得真心不容易。
我外公反对也是情理之中。
但我爸面对冷嘲热讽,面对落井下石,偏偏不妥协,他认为他怎么就不能娶个老师了呢?
我妈当时也有点被迷了心智,觉得我爸除了穷,什么都很好。
他们两个心意己决,为了爱情义无反顾。我妈甚至还去偷家里的户口本,可是被我外公知道了,立马去阻止,还把我妈妈赶回了家。
当时的场面,吸引了整条街的人来看,我外公对着他们说我都替你们感到丢脸。
这件事由老乡传到了我奶奶的耳朵里。
我奶奶带着我的大姑,当时已出嫁,还有小爷爷,当时是大队书记,来到了徐州。
找到我爸之后,他们就选了个日子,去我外婆家登门拜访。
那天外婆一家都在,奶奶进门后说了些对不住的话。
“小san是胡闹,让你们受罪了,可我看孩子是真心的……我家来呢,没有打声招呼,给你们添麻烦了……”奶奶有点愧疚,但很真诚地说。
我外婆其实对我爸的印象好着呢,她认为没把小狗煮了吃,还帮她推玉米粉回家,这个小伙子心地肯定好。
我外婆连声说不,还夸着我爸。
我奶奶见势,就把她带来的东西给拿出来了:一只女式手表,一副老式的银耳环,还有百元大钞,总共2000元。这在当时可是个天文数字,是一户普通人家好几年的收入呢。
我外婆看着说不出话来了。
我小爷爷马上打圆场:“小san在这,离我们太远,我们照顾不周的地方就劳烦你们了……你们也别太操心,让小san好好顶顶事。”
这在当时已是天价彩礼了,在邻里间都传开了。
我外婆马上张罗午饭,让他们留下吃中饭。外公虽板着脸,也缓和了不少。
在饭桌上,亲近了许多。两家人聊聊家常,聊聊庄稼,聊聊各自的孩子。
外公不会胡搅蛮缠。外婆和蔼,奶奶直爽,很投缘。
人心简单,要求不多,就没有人再反对了。
03
我爸回了一趟老家,又马上回来。他清醒着,以后只能靠自己了,眼下最要紧的是要解决房子的事。
当时很少有租房的,但我爸就想在镇上租间房,离我妈上班地方近。
一户退伍家属有两间小空房,愿意给我爸妈住,我爸愿意每个月给3元房租。
里里外外都被我爸打扫干净,亮亮堂堂,准备做新房。
我外婆通情达理,奶奶送的彩礼为我爸妈准备了一些家具,剩下的钱想交给我爸妈。
我爸爸几次都拒绝了,说什么都不肯收。他心里知道没有外婆的强力支持,自己是娶不上我妈的。
婚后生活踏踏实实,但也甜甜蜜蜜。
我妈至今都感慨,你爸爸就懂得珍惜,哪怕他得到了。
煤矿工人很辛苦,工作时间也很长,还经常上夜班。可我爸爸一年四季,一日三餐都用心。
爸爸作羹煮汤,淘米洗菜,摸滚油锅,杀鸡剖鱼,给肉焯水,给鸡过毛,给鱼取内脏,爸爸做得甘愿,做得欣慰。
我妈妈除了工作,闲暇时间很喜欢读小说,喜欢唱歌,一天天地朝气蓬勃,热情活泼。
我妈妈文笔还很好,那时就开始写写日记,现在有厚厚的好几大本,全都记着生活的碎碎念和爸爸的温情点滴。
我爸爸用行动述说着爱,我妈妈用文字铭记着爱。
我是在他们婚后两年多才出生的。当时苏北好多家庭至少都有两个孩子,而我们家就我一个。
那时我妈生我时疼得死去活来,被送到了县医院,请最好的丈夫做了剖腹产手术。
我爸被吓得不轻,据说都在偷偷抹眼泪了,嘴里骂着都怪他,以后再也不让我妈遭罪了。
因此我也享受到了爸爸全部的爱。
04
我出生后,奶奶来照顾了我们两个多月,随后就是我外婆来照顾了。
奶奶拉着外婆的手说:“谢谢你了,老姐姐,真是多亏你了。”
“我知道你的难处,太辛苦了,要保重好自己……我就当又多了一个姐妹,趁年轻,要多走动走动。”外婆给了奶奶一块手帕。
奶奶又住了几天就走了,因为田里还等着收庄稼呢。
爸妈,外公外婆都欢迎奶奶以后再来。
奶奶抱着襁褓中的我笑着说:“恐怕奶奶以后很难来了,就等囡囡长大回我们江南。”
05
等我有人生最初记忆的时候,就是外婆领着我在路上等爸爸妈妈来接我回家。
那时爸爸有了一辆老式自行车。我坐在前面的小椅子上,妈妈坐在后座上,爸爸载着我们两个飞快地骑过乡村小路。
我要上幼儿园那年,妈妈担心爸爸长期上夜班,对身体不好,工作又危险,所以就劝着能不能换换工作。
我爸爸想着煤矿业已经不是如日中天的行业了,到了90年代一定会渐渐萎缩,为了照顾家庭,他也想换工作。
我妈托人帮忙,可我爸就想靠自己。
那时市场经济已兴起,就看谁能否抓住机遇了。我爸骑着车考察了一番,觉得成立一个种子化肥站不错。
小镇周围都是农村,农民可不少,家家户户可都需要种子化肥啊。
看准了,就说干就干。爸爸又在小镇租了一处门面,进货渠道又找了外公帮忙,他知道一定要保证质量。
妈妈的收入能存就存,平时家用都是爸爸主动用自己的工资。这次妈妈把家里的存款都拿出来,支持爸爸。
爸爸没什么野心,他只想让这个家日子越过越好。开了店,他就有了更多自由的时间来照顾我和妈妈了。
那时的幼儿园在镇西边,妈妈的小学和我的家都在镇东边。如果步行去幼儿园,需要15分钟左右。
我爸每天接送我。我很羡慕有些小朋友可以自己走路去,有次我和爸说了声要自己去幼儿园,便背上小书包,扭头就走。
不一会儿,我爸骑着自行车就追了上来,把我抱上车,非要送我去学校。
其余时间,爸爸就在店里做生意。
那时我好奇,放学后总是去摸摸看看,我爸就指着包装上的字一边读给我听,一边解释:这是打害虫的,这是让小秧苗快快长大的,这是白胖胖的萝卜种子……
我最初的认字启蒙居然不是来自做老师的妈妈,而是来自曾经不太识字的爸爸。
06
那时我爸爸只要有空还经常送货上门。
现在讲销售技巧,服务理念,我爸当时是单纯觉得一袋化肥用小车推回去实在太重,尤其是一些老人。
我爸爸就经常给他们免费送货上门。时间一长,十里八乡的人都认识了我爸。
我爸经常在外婆的地里试种种子,他想试验哪些品种产量高,顺便也帮着外婆种地。
爸爸的种子店不仅质量好,而且服务好,所以生意越来越好。
邻里乡亲都说我妈嫁了个好丈夫,外婆找了个好女婿。
等我上了小学,我爸在镇上买了一套二居室的房子,里面墙壁天花板都重新粉刷,崭新亮堂。
我们总算有了自己的家。
搬到新家的那一天,爸爸特地买了个大蛋糕,隆重地烧了一桌子菜,他拉着妈妈的手说这个家虽迟到了,但永远赶上了。
从此爸妈安居乐业,岁月静好。
我妈妈并不擅长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她一直在教书事业上高歌猛进,努力被学生爱戴,努力受领导夸奖,尽心去学校、社区做报告,争取去名校交流,去晋级职称。
妈妈不管家里的琐事,但对于我的学习是上心的,也很严格。有时我为了逃避一些课外作业,经常找我爸爸瞒天过海。
妈妈爱养花,曾经兴致勃勃地买回了几盆花。可是到最后都是我爸去精心挽救,去施肥,去松土,去剪叶,去有规律地浇水。
爸爸为妈妈燃起了人间烟火气。
春天爸爸会为妈妈泡红枣枸杞茶,夏天有银耳绿豆汤西瓜汁,秋天有温热的花茶,冬天有牛奶或豆浆。
爸爸说忙完一天,晚上就准备第二天早餐的食材,想好第二天烧的菜。都是家常小菜,但味道真特别可口。我和我妈都特别依恋。
我妈每次出外学习听课,回来精神振奋,就像被打了鸡血,她说精神食粮真的被喂得很饱,但真是太委屈了自己的胃,出门才几天就想念爸爸做的饭菜。
我妈工作确实出色,连续几年都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所以在我要升到五年级的那个暑假,她有了去县城最好的实验小学的机会。
我们全家都为这个消息感到高兴,但问题来了:我们那时在县城没房子,妈妈去城里上班,每天只能坐公交。
爸爸想着妈妈这样太辛苦,更何况还有刮风下雨天,不安全。考虑再三,爸爸决定把种子店尽快盘出去,然后在县城买一套房。
镇上听到消息的人都说太可惜了,我爸的店已经积累了很好的口碑,有大量稳定的顾客。
当时有一户卖粮食的店主出了比别人高的价钱,爸爸就果断转让了。
接下来就领着我和妈妈去城里看房子,当时商品房还没有兴起,房源不多,我爸找到了一个农机站的朋友,再三托人,终于买到了一套合适的房。房子在三楼,有四个房间,妈妈上班骑车需要15分钟。
那个暑假,我也转到了城里上学。一开始,我和妈妈是回到镇上的。
妈妈每天的任务就是带着我上下学。爸爸就更忙了,不仅是做饭,就连打扫洗衣整理,我爸都全包了,而且还操心着装修的事情。
那年冬天,我家欢欢喜喜地搬进了新房。爸爸又好好庆贺了一番,但脸上难掩疲惫。
妈妈端着酒杯,对爸爸说:“实在辛苦你了……又为我放弃了很多。”这声音似絮语,似呢喃。
爸爸脸上划过淡淡的笑:“只要你不嫌弃我再次一无所有就行了……昆昆来城里上学总会有好处。”
07
我爸当然不甘心,但他清楚知道他不能来城里卖种子化肥农药了。
我爸四处转悠考察,决定去开超市,他那时已有了一些经商经验,他租了一处人流量密集的小商场。我妈看过后说是不是有点大了,爸爸说不大,看过外面的大超市,恐怕以后这个还嫌小。
爸妈商量后把镇上的房子卖了,加上以前的积蓄,正好相抵。
可那时房东家出事了,急需用钱,就想把门面卖给我爸。
我妈不同意,觉得一下子哪里弄这么多钱。我爸第一次没听我妈的,他的眼光已不是眼前的一日三餐了。
爸爸找到小姨借了一部分钱,又去银行贷款,总算凑足了买门面的钱。
超市开张后,爸爸什么事都亲力亲为,进货盘货,招呼客人外加收营。
爸爸喜欢吹吹牛,讲讲笑话,附近老爷老太常常来唠唠嗑。过路人遇上了麻烦,爸爸总是乐意帮忙。
爸爸晚上也要看着超市,就在超市最里边腾出一块地方,做了一个小厨房。
傍晚,我和妈妈就回到那和爸爸吃晚饭。晚上回家,妈妈陪伴我做作业。
超市生意兴隆,妈妈说看着小本买卖,但量积累上去了,也是不容小看的。
爸爸特别注重成本的降低,各项开支都节省,但卖的东西单价不高甚至还比别的地方便宜点。虽然后来附近有了两家大型超市,可是他们人工费房租费加起来,已不占优势。
贷款债务还清了,妈妈总算放宽了心。
爸爸后来还买了一辆车,暑假时,他也愿意超市停业几天,载着我和妈妈去游玩。
我爸成了我和妈妈的专职司机好几年。直到我升初二那个暑假,妈妈学了驾驶。之前妈妈喜欢在假期好好养身,看看书,写写字,我有点不懂妈妈怎么要学开车了。
“你爸爸常常几个小时的开车,我怕他太累,我学会了,以后和你爸轮流开。”妈妈简单解释。我听了却感动了好一阵子。
08
我奶奶就在我出生后那次来过,此后就没来,她总推说年纪大了,到哪都不习惯。
但每年她都要求我们回昆山。爸妈每年会带我回去一两次,暑假的话更会把我放在那十几二十天。
“囡囡长得真好啊!”奶奶见着我,就轻轻拉着我的辫子可欢喜了。
“囡囡快来,快来,有大西瓜。”奶奶从田里摘回了一个大西瓜,打水洗干净,马上切开。
“囡囡来吃呀。”见我还站着,奶奶又招招手。
我一开始很不习惯,我小名又不叫囡囡,可我旁边又没有其他人,奶奶叫的该是我吧。
后来听习惯了,也知道了囡囡是长辈对小女孩的爱称。
奶奶家的房子都是沿着小河建,房绕着水,水围着房,一排排,一片片,白墙灰瓦,婉约柔媚。
晨曦中,水雾缭绕,小村庄炊烟袅袅,奶奶会在院子里为我梳头。
扎好辫子后,就用额头抵着我的额头,“囡囡,你这里到这里都像你爸爸,你在医院生下来,我一抱起你,我就又像捧起了你爸。”奶奶从额头摸到了我的腮帮。
平日,我就和两个伯伯家的孩子玩,两个男孩,也就比我大了一两岁。
一开始还说好好做作业读书,可不一会儿就又去疯玩了,最多的是去抓小鱼,钓龙虾,和泥巴。
奶奶是不允许我们抓鱼钓虾,更不允许去小河边玩水,她每次看不到我们人影,就出来大声叫喊,直到看到我们。此时全村都听见了。
每天玩泥巴,我的脸成了大花脸,奶奶从来都不恼,倒是每天为我准备一大桶水,把我放进去,为我那儿擦擦,这儿搓搓。
傍晚,总会在外乘凉。奶奶一边摇着扇子赶蚊子,一边嘴里絮絮叨叨:“村头那棵树,你爸小时候常上去掏鸟窝,那条小河,你爸常跳下去,把我吓死,上来了总拎他耳朵……当然你爸还帮我看稻谷,我忙完去看他时,他已在稻草堆里睡着……”
奶奶一说起爸爸,脸上皱纹总是会收拢荡漾开来,眼里的光总是和天上的星星遥相呼应。
“囡囡,要好好学啊,将来争取考回来,回到家乡。”奶奶总不忘说这一句。
一次次,一遍遍,直到我酣然入梦,直到我离开回苏北。
09
或许是对江南本身的喜爱,或许是和江南本身有天然的联系,高考后,我决定去苏州上学,学了护理专业。
爸妈肯定不反对,他们认为往好的地方走很正常。
那时我和奶奶走得更近了,爸爸也常叮嘱我有空多去看看奶奶。
奶奶年纪真大了,可身体硬朗,手脚麻利,每次都会拿出藏着的好东西,还给我做几个好吃的小菜,走时又塞给我几样小吃。
我大三时,奶奶那里轮到了拆迁。这件事本身和我们家无关。
可奶奶叫来了大伯二伯,“我考虑过了,老二的拆迁房还是老二的,老大你的拆迁房要给我住,托人找关系给我要底楼,至于我两间老屋的拆迁房,我要给小san。”奶奶把一切都分得清清楚楚。
我两个伯伯听着,觉得不可思议啊。
“妈,你那套房将来兄弟三平分,我肯定没意见,可是你要住我的房,还要把你的房完全给他,我就不懂了。”大伯不解地问。
“当年,你为小san花了这么多彩礼,最后还要求我们一起还债,这些我们都不计较了,你现在这样做,对大哥不公平吧。”二伯在旁边帮腔。
奶奶听了,连忙站起,用力拍了拍两个伯伯,“老大我听说你常常给你的客户送礼,在外吃一顿饭都要几千上万的,你就省点留给你弟弟……”
她又转向我二伯,“老二我听说你在新年就输了好多钱,那些赢钱的人都乐得笑晕了,你就不能为你弟弟想一想。”
“要是小san留在这,保准他是最有出息的。”奶奶又加了一句。
奶奶不明白,那都是两个大伯的交际方式。
大伯是小学毕业,不过后来在部队学习了文化知识,还学了点电工技术。退伍后就在一个机械厂跑供销。
后来昆山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吸引好多外资企业入驻开厂。大伯瞄准时机,也去承包土地,建造厂房,自己开电子厂,剩下的都租出去。光是租金,就让普通人望尘莫及。
二伯是三兄弟中学历最高的一个,初中毕业后就学了泥水匠的技术。打工了十年,后来就自己去包工程了。
二伯平时都在工地,新年回来时,喜欢玩上几圈,但输的居多。二妈说有时就是故意的,在牌桌上送,别人收得心安理得。
可我明白,大伯二伯再有钱,都是他们的。我也认为奶奶有点不公平。
可我奶奶一意孤行,很坚持。她虽不能出远门了,但命令人的威严还在,这件事没有办妥之前,常常让别人教着打电话给两个伯伯。
最后只有两个伯伯妥协了,手续齐全,看到了我爸的签字,奶奶才消停了唠叨。
10
我毕业后,留在了昆山,考上了一家公立医院,当了护士。
奶奶非常开心,逢人就说。
只是她又在大伯跟前唠叨了:“囡囡都这么大了,你要留心给囡囡找个好人家,知道了吧。”
“妈,这不是房子,你硬塞给人家就行的,那要看两人投缘不投缘了。”
我和大伯都哭笑不得。
我工作了,爸妈回到昆山的机会就多了。
有个新年,一家人在奶奶家团聚,老老小小,围满了一大桌,奶奶给我们孙辈都包了红包。
大家喝得高兴,聊得愉快。
“小san,囡囡在这工作了,房子这也有了,你们就回到江南来吧。”奶奶在饭桌上,吃饭后,提了多次。
可爸爸在那生活了二十多年,是不能说离开就离开的。
我28岁那年有了男朋友,是和我在同一个医院工作的,同年就结婚了。
有了家庭,又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回娘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倒是去看看奶奶还是很方便的。
每周,我只和父母视频聊天,他们明显有点落寞。
二年后,我生了儿子,爸妈过来照顾,回去时第一次抹着眼泪。
半年后,爸妈终于坚持不住了,爸爸决定回到阔别了三十多年的家乡。
爸爸把超市转让给别人,以后就收收房租。妈妈已内退,家里的房子后面再做打算。
我把爸妈回来的消息告诉奶奶时,她居然老泪纵横。
我爸决定把奶奶给的房子装修,这次用的都是环保材料,免漆木板,而且越简洁越好。
爸爸这次没怎么操心,都是二伯一手请人完成。
可以入住前,奶奶找到了爸爸,要求办酒席,做一个乔迁仪式。
爸妈以前搬新房,从来都是直接入住的。可奶奶的坚持,他们不好违背。
那天请客,早晚一共有20桌。年迈的奶奶也来了,她拉着妈妈的手说:“我就知道你们一定会回来的。”
好多亲戚来问候奶奶,都感谢盛情款待,奶奶就回着说:“小san当年结婚没办酒席,孩子满月酒也没有,这个机会啊,就要请请大家。”这句话奶奶那天应该说了无数次。
原本父亲想着把奶奶接回我们的新房。
可是不久奶奶就摔了一跤,中风住院,还引起了其他并发病。大伯为她请了护理人员。
在弥留之际,奶奶拒绝回家,她对着大伯说:“房子还是你的,最后肯定不要把我拖回去……”
在丧期,他们拿出了爷爷的照片,很年轻。
我看到,吓了一跳,爷爷年轻的时候真是像极了我爸。应该说,我爸是最像我爷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