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们真的很努力很努力了!大人在努力,孩子也在努力,就是看不到效果。”好几位家长见我时都说到这句话,他们很困惑,很沮丧。可是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原因,我也必须见着孩子,对孩子有一个初步诊断,才能找到背后原因。
第一位说这句话的家长正好把孩子也带来见我了。
直接测试。
我顺手拿起桌上的绒毛小熊,让妈妈和娃娃一起看。然后把小熊拿开。
“你脑海里还看得见小熊吗?”
“看得见。”
“什么样子?”
“褐色的。”
“还有呢?”
“不记得了。”
“确认一下,你是看见小熊是褐色的,还是记起小熊是褐色的。”
孩子沉默了,有些胆怯地看了一眼母亲,又迅速收回眼光,低下头。
“我们再确认一下,你现在脑海里有小熊的图像吗?”
“有。”
“比划一下,在哪里?上面?下面?左边?右边?”我一边比划一边询问。
他犹豫地用手朝几个方向随意比划了几下,最后停留在大脑的右后方最近处。
请他再比划一下那个图像的大小,他犹豫了半天,还是放弃了:“我不知道它的大小。”
“来,闭眼,深呼吸,吐气,肩膀往下沉,再来一次……你看的小熊图像是清清楚楚还是模糊不清。这个没有好坏对错,是怎么样就怎么说。”
“模糊的。”
“脑海里是能看到小熊的一点儿影子,还是雾蒙蒙的一大片。不着急回答,确认好了再回答。”
“模模糊糊一大片。”好一会儿,他终于下定决心说了。说完后,我看到他长长的吐了一口气。
“谢谢你如实地告诉我。这个没有好坏对错,你不用担心。妈妈也不会怪你。”我刻意再强调了一次,看了一眼妈妈,看到了妈妈眼里的疑惑。
“孩子低段的时候,是不是常常会把拼音写反?”
“是的。”
“写字的时候,老是会多一笔少一笔?”
“是的。”
“读书的时候,会出现添字,漏字,甚至跳行?”
“是的。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刚刚给他测试脑海画面的时候,你也在测自己的反应,但是你的结果跟他完全不一样,所以你不太理解孩子的脑海里怎么会是雾蒙蒙的一大片,是吗?”
“是的。我看到的画面非常清晰呀,他怎么会看不见呢?每一次听写,抄写了很多遍,他还是记不住。你说他不努力吧,我觉得他还是花了很多时间学习。唉,这个娃的学习怎么办啊……”妈妈的焦虑上来,有些收不住。
“是呀,孩子的学习是天大的事情,你们那么努力还是不行,问题到底在哪里呢?”我接过了妈妈的焦虑,她就停止了诉苦。等着我往下说。
“现在有一部分孩子就像你们一样,很努力却看不见效果,常常被人误解不努力,或者脑袋笨。其实这是天大的误会。我们要相信科学的判断。经过刚才的测试和了解,我大概可以判定孩子现在的学习困难既不是孩子的错,也不是大人的错,而是因为孩子的表象系统和镜像系统的发育相对弱一些引发的。”
妈妈和儿子的腰都挺了挺,眼里的疑惑消失了很多,盯着我认真听。
“这是生物性原因引发的,可以不管它。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逐步走向正常,不需要过分担心。只是大人小孩都要有心理准备,当下能接受你比别人更努力效果却没有别人学习效果好的现状,不纠结。当然,也可以提前做一些干预,训练孩子的表象系统和镜像系统。我可以给到你们一些小建议,暑假回去坚持练习,应该有一些效果。”
孩子和妈妈的身体都松弛下来。妈妈流泪了。
我给到了几个小建议,比如,用身体功课松弛孩子的肌肉,学习聚焦当下,用照镜子的游戏唤醒孩子的身体活力,用大自然景物激活孩子的镜像系统和表象系统,用反手写大字的方式进行脑海描红等等。这些小招数都是我在上海参加人学培训学习到,并经过证明行之有效的。
期待暑假结束,能够看到一个有所变化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