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和流量红利衰竭、融资难、裁员潮 HC 缩减,2018 下半年的「寒冬」格外冷。有人说今年会是过去十年最糟糕的一年,也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春节后第一周,滴滴宣传裁员 15%,把裁员潮拉入了 2019 年。
在发了《形势》这篇文章后,职人社创始人黄海均接到 36 氪的邀请,驻场参与话题「互联网寒冬,你准备好了吗」,进行了一场 AMA(Ask Me Anything),集中回答了众多职场人的问题。我们挑选出了 22 条具有代表性的提问,希望对你有帮助。
问答环节
#1
问:您好,作为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员工,最近焦虑感加剧,以什么样的心态看待这次寒冬?有换工作打算,该不该迈出这一步?
答:首先,外面风声鹤唳的形势并非偶然,也不只是情绪,当这么多知名和不知名的创业公司(而且很多体量都不小)集中在裁员或「优化」,说明这个事情早已不是个例,而是全行业的现状了。
对于普通员工来说,有几个心态可以调整一下:
当行业好的时候,有些人干得不爽就分分钟换工作,因为创业公司的机会很多,而且 offer 痛快丝毫不逊色于大公司。但现在不一样,很多公司 HC 停止或缩减,机会变少,理论上会有更多人跟你竞争同一个岗位。所以,在一离一进之间,可能会伴随产生更多的隐含机会成本。换工作需要看得更清楚了。
有家 D 轮创业公司的技术总监跟我交流说,感觉最近谈 offer 比较顺利了,因为外面形势变冷之后,很多求职者的心态放平和了,对于薪资和条件不再那么「计较」,而是有一份相对不错的工作就可以了。相应地,很多 HR 的心态也会调整,在招聘上会希望有更高的「性价比」。
很多人见惯了过去几年每次换工作必涨 20% 以上工资的时候,接下来这样的期待可能得收一收了。HR 的心态是:现在这么多人投一个岗位,可选择的范围扩大,不降薪就不错了,涨幅可真不一定能保证了。
对于真正优秀的人来说,机会还是很多的。比如行业里面还是很缺真正深入了解业务、懂业务的产品经理;现在资本在积极拥抱产业互联网公司,更多产业互联网公司大手笔融资之后,还是很难招到 BAT 和 TMD 等明星一线公司里面的资深产品和程序员(职人社正在这方面努力做一些连接工作)。
当公司快速扩张的时候,对年轻的创始团队有更高的要求。很多创业公司的业务 leader 都是第一次做管理,当业务快速增长的时候,很多问题不会暴露;而当流量红利消失,成本越来越高的时候,增长放缓,很多管理问题就会暴露。不管是作为 leader 还是作为普通员工,「冬天」正好是提升自我的好时机。
寒冬的外部环境关系到每一个人,但其实离每一个普通人也比较远。工作 5 年以内的人,更应该花时间和精力在自我学习提升(基础的职业素养、技能、方法、行业知识、案例、人脉等)上。不管冬天还是春天,都有自己的路可以走下去。
最后回到你的问题,该不该换工作?换工作其实是一个比较系统的思考问题,不是简单看职位和薪资匹配度。这里我推荐一篇文章(哪些因素决定了你的工资?这里有一个匹配理想工作的思考模型),里面提供了一个思考模型。机会永远有,修行在个人。
#2
问:互联网真的需要那么多人么?如果大多数的人类工作都会被 AI 替代,那人还能干嘛?
答:个人认为一些靠经验、综合判断的事情,短期内很难被替代,比如猎头;还有部分岗位,需要人工进行 review,比如部分「内容审核」岗位,据说字节跳动有上万人的审核团队;一些重复行为的工种,可能被机器替代,比如「银行开户」。
#3
问:职场新人工作半年,程序猿一枚,本想着 2019 年四月份重新找工作,裸辞想换个城市风险本来就高,最近这波降温,越发恐惧,都不敢跳槽了,是不是应该再等一等,等这波寒冬过去再做选择?
答:听你描述应该是 2018 年 6 月毕业的应届,现在工作刚半年多。可以想一下,为什么现在一定要换工作?一个世俗的观点是,不要频繁换工作,尤其是刚开始就职的公司名气/规模不大的时候,更加要坚持下来。如果你现在的公司规模/名气不大,做的事情没有挑战或者学不到技术,那么你也可以边工作边自学新的技能,直到你能够拿到一线互联网公司(比如 BAT、网易/小米、TMD 或知名的创业公司)的 offer 的时候,再跳槽会更好。如果现在搞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换工作,只是碰到问题或者心里不爽就冲动辞职,下一份工作再碰到类似情况的时候可能还是绕不过去,这样折腾几次你的简历就花掉了,后续的「修复」成本非常高。自学能力是程序员的核心技能,就算现在的工作不满意,也完全可以一边工作一边按照自己的路径来自学提升。更何况,世上本没有完美的工作,且现在的形势下换工作的成本非常高,这里再次推荐上面提到的那篇文章,教你如何思考找工作的思考模型。
追问:感谢回答。并不是无理由的换工作,目前在一家外包工作大部分时间在做项目维护,因为我目前从事 Java 开发的工作,想要转到大数据领域,所以才想换工作,与此同时现在我也在学习大数据开发这方面的知识,预计在明年三四月份自学入行应该是没问题的,但是这波寒冬让我犹豫了。
答:我建议现在这份工作先做着,不要急于换;同时倾斜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周末/熬夜等),去研究你真正感兴趣的技术,并且在合适的时候出去面试。因为你现在是外包公司,所以你的下一份工作目标就更加是去一线互联网公司、知名独角兽公司。拿到这样的 offer 才动,你后面的职业经历就会平坦起来。如果拿不到,说明做的准备还不够。
#4
问:应届毕业生还没找到工作呢…就看到了寒冬,之前意气风发目标明确,马上毕业时突然迷茫,不知道今年该怎么办,
答:应届生首先还是明确岗位目标,根据岗位 JD 里的能力要求一一检查,并且密集自学,完善基础技能,再找工作成功率比较高。
#5
问:亚历山大
答:你大,人也大,抗住压力的人才能胜出。
#6
问:您好,小公司(金融科技)工作三年考虑换工作,面试了其他头部公司仍未反馈,目前有收到一小公司(跨行业)相对高薪的 offer,您觉得该如何选择?
答:第一,在这个行情里面,建议多做一下给你发 offer 的那个小公司(包括老板)的背调。
第二,工作三年的阶段,我个人认为不应该追求高薪。应该追求「可能性」。可能性包括一个好的平台,一个充满空间的产品机会。
第三,建议仔细回顾一下为什么面试头部公司没有拿到 offer?缺哪里,可以怎么弥补?如果没搞清楚差在哪里稀里糊涂奔着「高薪」,后面的路可能会更窄。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其实换不了几次工作,每次成本都很高。
#7
问:都在裁员,为什么公司还是招不到人?
答:招人包括渠道数量、渠道有效性、渠道上候选人的质量、公司雇主品牌、薪资吸引力等综合因素,具体可以在职人社公众号后台回复「招人」查看公司怎样才招的到人。
#8
问:我是创业公司里唯一的一名交互设计师。公司流程不规范,导致交互设计师基本等同于视觉设计师。目前通过要求参与调研、积极学习业务知识,实施可用性测试,提高自身专业度等方法试图扭转现状。但还是深深感觉,不是一个人可以改变的。怎么破?
答:第一,要适应环境,既然你做交互已经有经验,现在把你当视觉设计师用,其实又有何不可呢?可以拓宽你的技能。我有一个不成熟的观点,我觉得单纯的交互设计师,应该差不多要失业了......因为平台的规范越来越成熟,很多刚入行的设计师也可以快速掌握,衡量设计师的天花板要看对于业务的理解有多深。可以参考我们近期关于设计师的活动文章,如何利用设计提升业务增长、设计师该如何规划职业生涯。
第二,要改变环境,是非常难的。如果你觉得自己应该去更大、更好的平台发展,你可以努力去到一个更规范的一线大公司,拿到这样的 offer 就可以离开。世界很公平也很真实,如果你拿不到这样的 offer,那就先接受现实,同时继续进步。
#9
问:我从事的是人力资源领域,目前已经是一个互联网公司的 HRD。准备辞职创业,出口贸易或者人力资源自媒体……你认为哪个更好一点?
答:信息有限,比较难直接回答。互联网公司的 HRD,熟悉的是互联网公司的管理、流程和部分业务,听起来做 HR 领域自媒体是有一定资源基础,核心模式是内容+媒体;做出口贸易,不知道你是有什么独特的资源储备呢?但是创业跟在公司里面做 HRD 是完全两回事,想清楚发展路径、如何冷启动、商业模式、运营模式、团队,三思而后行。
#10
问:工作满 3 年,某游戏公司搬砖一年多,工作部门和岗位是做海外游戏发行平台产品,岗位内容还比较有趣,但是薪资和应届毕业生一样。我该如何向领导提出涨薪要求呢?
答:好老板和开明的公司文化,一般都会主动提出给你涨薪的。如果老板不主动,先想想自己的工作结果(尤其是作为 PM)是否达到了预期或者超出预期?如果你十分确定超出预期,而老板浑然不知,你可以直接提醒他,这并没什么大不了。如果以上事情都试过,但无果,你该考虑换一家更能匹配你的能力的公司了。
#11
问:老师,我从事的是餐饮智能 SaaS 软件的销售,公司由于融资迟迟未到位导致资金紧张,员工已经有近 3 个月没有发工资。此次公司投资方是互联网巨头,公司高层也没给个何时融资到账的准确消息,故而想问下,这种情况下,是否应该换工作,还是等待融资成功,借住投资方的名气继续开拓市场?(其实个人觉得公司难逃被收购的命运)另外,之前的团购外卖大战销售们都是迅速升迁且挣到了钱的,而今貌似对于销售来说基本没有那样的机会了。
您怎么看待互联网销售这个工作呢?有什么建议吗?
答:很遗憾看到被欠薪 3 个月。
投资方是互联网巨头,不说明太多事情。你看 2018 年上市的几家互联网公司,股价跌了一半,好几家背后都是腾讯重金参与投资的,能说明啥呢?
看你跟老板有多近。如果非常近,问他要一句实话,什么时候有着落;如果比较远,建议尽早准备出路。个人命运有时候比较难跟平台发生强绑定,也不要过于相信奇迹的发生。如果你现在离开这家公司,而公司一个月之后融资顺利,你应该留有证据讨回你的工资。创业归创业,但拖欠员工工资是万不应该。
销售还是很有机会的吧,to B 和 SaaS 公司,还是非常依赖销售的,很难完全靠产品和技术驱动。
#12
问:外包公司的产品经理,工作将近一年,其实只是入门,明年去北京找工作该如何做准备呢?
答:要找产品经理的工作,还是做该做的准备啊。推荐阅读深度对话俞军:关于产品经理的价值、天赋、能力、成长及未来,最系统的分享,学习滴滴高级副总裁俞军心目中产品经理的能力、职责、成长和学习等。
#13
问:无 to C 经验非名企,但懂业务且具备一定前瞻性的 to C 产品经理如何规划职业路径?
感觉 BAT 得产品经理 to B 也未必强,牌子却有,用人单位比较认。如何在各种竞争中证明比他们强?
答:大部分大公司里的产品经理做的是一小部分事情,未必能 cover 到全局,所以个人能力 VS. 平台能力到底谁更突出,是一个经常会被讨论到的问题。但做 to B 和to C 思考惯性和逻辑往往不同。接下来不管是企业服务、TO B、SaaS,还是产业互联网公司,2B 产品经理的发挥空间和机会都会越来越大。
#14
问:产品岗位现在在北上广深的供需情况如何?
答:过去几个月内,市场上所有互联网公司放出来的职位有一定数量的下降,对于人才的质量、性价比要求更高了(同一个岗位有更多人竞争)。但资深和顶尖产品经理还是一将难求,尤其是之后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产品经理需要在互联网、产业/商业两个方向都有所涉猎,也对产品经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秀产品经理仍然供不应求。
追问:谢谢,按照您的理解,在未来对产品的素质要求是怎么样的?我一直觉得,未来产品这个岗位可能会和运营,推广的岗位有一个结合的点?
答:关于产品经理的素质要求,还是推荐阅读深度对话俞军:关于产品经理的价值、天赋、能力、成长及未来,最系统的分享。产品经理跟运营的结合是必然的,因为双方共同的使命都是帮助公司的业务和产品取得更大成功。
#15
问:2019 年真的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吗?
答:过去五年的积累,决定未来五年的发展;未来三年的积累,决定三年后的下一个三年。始终对未来保持信心吧。
#16
问:对于寒冬期间,有意向转换职业类型的工作 5 年以上的中层管理人员,有什么技能,心态,人脉上的好建议?
答:相比一般换工作(换领导/环境/业务),转换职业类型的挑战要大得多。在付诸行动前,可以先利用你的人脉关系,找到目标行业、目标公司里的人,跟他们深度交流,对于目标行业/职位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搞清楚自己在能力、技能上的差距,并且评估自己是否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补齐(当然需要付出加倍的时间投入,以及对学习能力的考验)?尽可能全的信息收集,有助于做出正确的判断。
以上是基础准备,寒冬则可能让这样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因为有可能跟你竞争同一个职位的人变多了)。
#17
问:我之前是美术教育行业讲师,想从零基础转行产品经理,意愿很强烈,不知道还能不能赶上互联网的尾巴
答:你其实问了两个问题:
1. 关于转行,进入互联网行业,晚不晚?柳传志 1984 年创立联想的时候 40 岁,任正非 1987 年创立华为的时候 43 岁。当然你可能会说,虽然他们创建这两个企业的时候年龄较大,但是中国 IT 业还处于早期。所以问题就是,互联网行业现在是什么阶段了?一个我比较认同的观点是,互联网还处于非常非常早期。对真实世界的改变还有非常多的空间。现在进入,并不晚。
2. 关于产品经理,如果你没有做过,我建议先积累你对互联网产品最基础的认知和习惯,看一些知名产品经理的博客或公众号,主动研究一些产品设计背后的逻辑,看一两本关于产品经理的书籍,看几篇关于产品经理的深度文章。这里还是推荐阅读深度对话俞军:关于产品经理的价值、天赋、能力、成长及未来,最系统的分享。内容比较长,信息量比较大,读完或许对你有启发。
#18
问:互联网设计转运营该如何提升?
答:如果说产品经理的本质是「帮助你的团队(和公司)交付正确的产品给你们的用户」,这一点可以参考之前我们翻译的一篇文章;那么我觉得运营的本质是「帮助你的团队(和产品)取得更大的成功」。真正的「运营」的范围很大很宽,如果你是转行过来,我建议先从具体的工作着手,找到明确的定位,是产品运营、内容运营、市场运营,还是数据运营、KOL /大 V /核心用户的运营?同时从商业、产品模模式的角度去看,能够最大程度决定整个公司成败的因素是什么?如果你在 36氪做运营,那么我觉得内容(作者)运营至关重要,对于小红书来说 KOL 和社区运营至关重要,对于早期的知乎社区来说能够生产优质原创内容的大 V 运营至关重要… 知道自己处于什么公司并坚持投入 10000 小时积累(哪怕换公司也是一样),成为运营大牛可期也!
#19
问:做为今年的应届毕业生,感受到了今年校招满满的恶意,互联网校招缩招,其他行业也是如此,国考名额几乎腰斩。比较幸运目前签了滴滴,但知乎美团京东都爆出裁员,滴滴普通员工年终奖减半,作为一个小白,根本就没有抵抗风险的能力,很担心入职之后就被优化掉了。
答:应届有应届的优势,没有拖家带口、可加班、薪资预期较低、一张白纸可塑性强… 热闹和裁员是他们的,工作干活是自己的,工作的前三年,不用太 care 外部环境,做好手上的事情更重要。
#20
问:未来的职场人应该更专业还是要会更多的技能?
答:「更专业」和「更多技能」是矛盾的吗?为什么不能同时拥有?
#21
问:求问老师,被裁后该如何保障自己的利益?以及如何拾好信心找下一份工作?
答:如何保障利益,如果有实锤,可以按照劳动法走仲裁,比在这里提问有用;如果没有实锤,尽早接受现实,调整心态找工作吧。
#22
问:如何成为不可替代的职场人?从职业规划到工作选择到学习教育到人脉社交……
答:要不可替代,政治正确的答案是「更专业」,在一个领域里面深扎进去,坚持 10 年投入 10000 个有效小时的积累、学习和不断的实验和总结。比如说在互联网产品经理里,需要持续不断的进行有目的性的训练,需要不断尝试不同领域和方向的业务,让自己的「套路」能够融会贯通。
至于人脉,当一个人足够优秀、足够不可替代,“人脉”会主动找你,而且都是优质人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