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婚姻育儿读书
教育真的可以更美好

教育真的可以更美好

作者: 汤勇晓语 | 来源:发表于2018-10-07 23:18 被阅读125次
    教育真的可以更美好

    1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在我的脑海里,常常会闪现《论语》中所描绘的这样一个美好的教育画面。

    教育是原生态的农业,是一门与生命、与灵魂对话的艺术,是一个发现美、享受美、理解美的过程,是对每一个稚嫩生命的呵护和关爱,对每一颗纯洁心灵的理解和尊重的崇高事业。

    教育让我们同天真烂漫的孩子在一起,同知识在一起,同文明在一起,也让我们精神得以丰盈,灵魂得以皈依,更让我们在这片土地上能够诗意地栖居,教育是美好的!

    没有教育的美好,就没有最初教育的发生,就没有教育的内在动力的激发,也就没有教育的天真烂漫,多姿多彩。

    教育真的可以更美好

    2

    教育的美好,在于教育是一种相遇。在某一天,孩子们就像一只只彩蝶,翩跹于我们身边,停靠在我们心灵的桠枝上。还似一粒粒小彩豆,从四面八方哗啦啦汇聚而来,和我们依偎在一起。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世间的一切,都是一种相遇。冷相遇暖,就有了雨,冬相遇春,就有了岁月,天相遇地,就有了永恒,当孩子们相遇学校、相遇老师,就有了教育。

    相遇教育,孩子们相遇的不仅是学校、老师,还将与其他同伴相遇,与自我相遇,与周遭环境相遇,与大千世界相遇,与书籍相遇,在书中与古今先哲、志士仁人相遇。

    所有的相遇都是有缘的,也是美好的;所有的相遇都是心照不宣的,也是互为倾慕的;所有的相遇都是为了分手,也是为了相见,更是为了再相遇;所有的相遇都能够为自己,也为对方打开一扇明亮的窗户,以此看到一个更加精彩而广阔的世界。

    教育的美好,在于教育是一种唤醒。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大师,在苏格拉底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他父亲正在雕刻一只石狮子,小苏格拉底观察了好一阵子,突然问父亲:“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雕刻师呢?”父亲说,“就拿这只狮子来说吧,我并不是在雕刻这只石狮子,而是在唤醒它!”

    好一个“唤醒”!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石块里面那只沉睡的狮子,每一个孩子在他的生命里都拥有一座宝藏,都蕴藏着丰富而巨大的潜能,都充满着无尽的神秘与神奇。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成为他们心灵的唤醒师,用我们深邃的眼神,去抚慰他们的精神世界,用我们心灵的钥匙,去打开他们那一把把心灵之锁,用我们细腻的情感,去拨动他们柔软的心弦,用我们一声声深情的呼唤,去开启他们心灵深处的天赋与意识,用我们的聪明和智慧,去焕发他们生命的内生力与创造力,让他们慢慢地睁开双眼,从蒙昧中醒来,从混沌中醒来,从自然而然的状态中醒来。

    这样的过程,就是一颗树撼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心灵感召另一颗心灵,一个生命点燃另一个生命的美好过程,而不是以排山倒海、摧枯拉朽之势,给孩子的生命里强行地灌输灌注,强行地钻挖开采。

    教育的美好,在于教育是一种成长。美好的相遇,心灵的唤醒,孩子们在流逝的时光中,犹如种子破土而出,发芽抽穗,绽放出生命的青葱,他们的天性、品质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我们在陪伴孩子、呵护孩子生长的同时,也是在滋养自己,历练自己,成熟自己,更是让自己的内心、自己的精神生命得以长大。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们和孩子相互慰藉,互为照应,于是便成为了彼此生命中的独一无二。

    这让我想起了“瞎子点灯”的故事。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瞎子打着灯笼走在路上。有人好奇地问道:“你是盲人,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盲人说:“夜晚没有灯光,怕互相碰着。”这个人感叹:“原来你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别人!”盲人答:“不,也是为了我自己!”

    盲人点亮的这盏灯,在照亮别人的同时,更照亮了自己。教师就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盏心灯,在照亮孩子的同时,也照亮自己,在成长孩子的同时,也成长自己。

    教育的美好,在于教育是一种成全。生命因教育而润泽,精神因教育而升华,生活因教育而幸福,人生因教育而有意义。

    能够从“呈人之美”到“成人之美”,没有任何其它路径,唯有教育。教育所呈现的不仅是孩子的美好,而且还有教师的美好。

    教育所成就、成全的不仅是孩子,而且当我们努力成就孩子、成全别人的时候,冥冥之中自然也就在成就、成全自己,让我们都成为最美好的自己。

    当我们看着那一个个、一群群健康成长的孩子走向他自己未来的美好生活时,也让我们自己也享受着生活的幸福与美好,享受着人与人之间的幸福与美好,享受着这个社会的幸福与美好。

    教育真的可以更美好

    3

    教育如此美好,如一首动人的诗,一曲婉转悠扬的歌,一幅荡气回肠的画,扣人心弦,令人陶醉。

    然而遗憾的是,当下社会的喧嚣,国民的浮躁,家长的焦虑,一些教育人的功利,让教育沾上了灰尘,蒙上了污垢,罩上了一层阴影,甚至在有的地方还锁着重重雾霾,从而让教育失去了应有的美好。

    比如说,教育应该是全面的,但不容置疑的是,唯分数是从的教育观已经让我们的教育被窄化为知识的传授,甚至在某些地方某些课堂,连知识的传授都算不上了,纯粹是反复的考练,让孩子不断地训练,最终把人训练成了工具。

    比如说,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建造价值,寻求人之为人的价值,然而不置可否的是,现在的教育就只有了生物学意义上的属性,只有为了获取名校敲门砖和为了谋求职业的功利取向。

    比如说,好的教育,要想方设法拓展孩子的想象力,自古以来,大凡具有创造力的人,都是想象力没有被抹杀的人,然而当下纯粹靠拼时间、拼身体乃至拼生命的教育,强调的是标准答案,塑造的是同一个模子,僵化的是人的思维,让一个个孩子将想象的大门关闭。

    比如说,教育无非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生活、理解生活,为了未来的人生更好地生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下的教育完全去生活化,完全远离生活,完全与生活脱节,最终所培养出的是一个个巨婴,一个个“手不能提篮,肩不能担担”“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书呆子。

    又比如说,孩子们生命成长中应该多些“留白”,让孩子们有自由成长的空间,自由呼吸的时间,让孩子们有闲暇、有机会去想象、去思考、去探索、去阅读、去亲近大自然,然而现在的教育却完全是对孩子的一种控制,控制孩子的身心,控制孩子的时间,控制孩子的生命,在严厉的控制下,孩子们没有了笑声,没有了快乐的学习生活,也过早地失去了幸福的童年。

    还比如说,教育本应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彰显着人性的韵味和温馨,然而,现实的教育却充满着畸形和扭曲,教育者眼中没有“人”,教育缺失人性,最该把人当“人”的行业却最不把人当“人”。

    再比如说,没有惩戒就没有教育,没有好的家校合作,也没有好的教育。可是现在的学生在学校里,连老师严格要求他,受到一点批评,接受了老师再正常不过的教育行为,一些家长都会大闹校园,辱骂老师,有的家长甚至还殴打教师,扇教师耳光,逼教师下跪。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4

    好在国家已经进入新常态和新时代,过去一味追求的GDP,现在更看重的是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就连一直以金牌论英雄的体育界,也已经开始在淡化金牌意识。

    顺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时代需求,针对高考所带来的问题与弊端,国家已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开启了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高考制度改革,新高考制度也将在2020年全面落地推行。

    中国教育所暴露出来的种种乱象,也已经拉响了警报,亮起了黄牌,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对未来已来,也随着人们对幸福的不断追逐,对美好生活的日益渴盼,对教育的美好更是充满着无限憧憬和向往!

    教育真的可以更美好

    5

    如果对教育多些理性认识,多些对教育规律的认知,如果不用政绩思维对待教育,不用自出心裁折腾教育,不用官僚作风绑架教育,让教育回到应有的方向和轨道。

    如果全社会能够尊师敬教,能够给教育营造出“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般的环境,如果教师都能享受到应有的待遇,都能衣食无忧,都能体面地活着,如果都能做到对教师不打扰、不干扰、不添乱、不为难、不增加额外负担,让老师们都能安心从教、舒心从教、放心从教、乐于从教。

    如果教师能够成为人们羡慕的职业,如果有更多的优秀人才能够选择教育,选择教师,选择一辈子做“孩子王”,如果报考教师场面能够火爆,像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样,天赋最好、成绩最好的学生纷纷报读中师,让发展教育必先发展教师得到真正体现。

    如果能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如果能够达成教育质量是尊敬出来的共识,如果对老师多些包容和理解,对老师的工作多些善待和支持,如果对老师不拿鸡毛当令箭,不上纲上线,不求全责备,让老师不畏惧,不退缩,敢于履职尽责,大胆管教。

    如果不把教育办成迎合,如果教育多些个性气节,少些奴性少些犬儒,如果办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满意”而“满意”,而是力求办孩子们喜欢的学校,做孩子们向往的教育和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让教育多些自主的空间。

    如果教育不只有分数,教育的属性不只是应试,教育的法宝不只是反复考练,教育的手段不只是死整蛮干,教育的标准不只是成王败寇,如果把生活贯穿于教育的始终,让教育始终围绕生活来进行,把生活贯穿于教育的始终,让生活体现于教育环节的方方面面。

    如果学校不把学生的理想完全禁锢在校园里,不把学生的成长完全局限在考试成绩里,不把学生的学习视野完全划定在学科的识记与刷题上,如果不把学校办成一座座唯有程序和指令的工厂,不把学生弄成应试链条上一台台考试的“机器”。

    如果家长们都能远离焦虑,保持平和心态,不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压在孩子瘦弱的肩上,如果都能远离焦虑,不快跑、不抢跑、不超跑,不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伪命题去捆绑孩子。

    如果教师无需再扮演道德的审判者、师生关系的控制者,如果教师能够从至高无上的讲坛走下来,成为孩子的学习的陪伴者,生活的指导者,心灵的呵护者、生命的引领者,人生的追随者,如果教师允许学生犯错,允许学生大胆质疑,给学生一个自由成长的天地。

    如果我们对孩子能够多一把尺子,多一种标准,多一份等待,多一些期许,如果我们能够像老农对待庄稼一样,庄稼长势不好,老农从来不责怪庄稼,相反他会反思自己哪些方面没做到,是土壤不适宜,还是水份不充足,是肥料没用够,还是缺乏阳光照耀,如果我们能够放慢脚步,不急不躁,静待花开,让蜗牛带着他去散步。

    如果我们面对教育上的问题,不躲躲闪闪,不遮遮掩掩,也不一味在那里埋怨、推卸和指责,而是拿出勇气,敢于直面,以一个教育人应有的良知与使命、责任和担当、情怀与情结,去作出立足自身、着眼当下的改变。

    如果我们能够回归教育初心,遵循教育常识,尊重教育规律,坚守教育本真,捍卫教育良知,不管教育土壤怎样板结,乱象怎样丛生,现实怎样无奈,我们都尽可能在自己的教育天地里营造出局部的春天。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教育能少一些“如果”,教育就会回到那个弥漫着温馨而温情的“家”,教育也会为此变得更加美好。

    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真的可以更美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rnr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