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养育法

作者: 努力的熊猫yaoli | 来源:发表于2019-08-12 19:55 被阅读2次

    1

    最近网上有一个段子吐槽挨打,引起了非常多网友的共鸣,那段子是这么说的:有一个小朋友向大孩子们求助说:被妈妈打的时候,自己哭不对,不哭也不对,怎么破?

    帖子说,如果他不哭,妈妈会说:“好啊 , 这么犟,不承认错误是吧!”然后继续被打。

    可是如果他哭的话,妈妈又会说:“哭什么哭?你还有脸哭吗?再哭我打死你!”然后继续被打。

    小朋友就郁闷了,挨打的时候到底该哭还是不该哭呢?

    2

    这个段子在网上挺火,很多网友点评说:“哎呀,我妈/我爸也是这样子的!”

    所以挨打的时候到底是该哭还是不该哭,好像这个问题让绝大部分孩子的童年都很纠结。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矛盾呢?

    从刚才的段子里,我们可以看到背后的一个矛盾:小孩子挨打一般都是做了什么事情激怒了父母,比如说犯了错,比如说撒谎等等。

    父母们打孩子的目的是什么?真的是为了打而打吗?

    当然是为了解决问题,比如说让孩子意识到错误,或者让孩子改正啦……等等。但是打孩子真的就起到这个作用了吗?

    从段子里可以看得出来,挨打的孩子更关心的是怎么样去应对才能减少皮肉之苦,对于错误本身以及相关的后果,孩子的反省并不多,

    3

    既然打并不能让孩子意识到错误以及反省,那为什么爸爸妈妈还会打孩子呢?

    其实是因为打孩子是爸爸妈妈本能的教育方式之一,往往都等到打完了,吼完了孩子,爸爸妈妈才会回过神儿,意识到刚刚被气昏了头,

    为什么打孩子是本能的教育方式之一呢?我们这些本人的教养方式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本书就告诉了我们答案

    image.png

    《快乐养育法》的作者留佩萱,是美国宾尼法尼亚大学的教育咨询博士,美国执照心理咨询师,主要咨询对象为儿童,青少年、大学生,以及组建家庭的成年人。

    这是一本亲子教养书籍,它从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分析,教我们怎样避免把来自原生家庭的伤害带入到现在的家庭教育中,教我们如何养育孩子,给他一个幸福的童年,其中讲到离婚家庭父母怎样做,才能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4

    无形中复制的亲子关系

    没有人一生下来就知道怎么当父母,很多人是在孩子出生后才开始学习如何教养孩子。但是,如果没有留意“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很可能会在无形中使用熟悉的那套方式:刻印在我们身上的童年印记,也就是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

    举个常见的例子:小女孩在公园玩要时,玩具被另一个孩子抢走。小女孩很难过,跑去找妈妈,但妈妈却生气并且不耐烦地对她说:“这有什么好哭的,真没用!“、“哭什么哭,不准再哭了!”或者,妈妈大发雷地骂:“你怎么这么笨?东西还被抢走了?”然后在公园里对那位抢玩具的孩子大声咆哮,愤怒地拉着小女孩的手离开。

    不管妈妈用上述事一种方式回应,小女孩感受到的都是:“我的情绪不被接受”、“不可以有情绪”、“有情绪会让妈妈更生气”、“我有情绪时,妈妈就会对我失望”。而妈妈会这样对待小女孩,或许和她的童年经历有关。

    小女孩的外公在车祸中意外丧生,外婆必须一个人抚养五个孩子。外公意外去世后,外婆承受不起这样的悲伤与经济重担,情绪起伏很大,有时侯整天在床上睡觉,有时候会无缘无故对小女孩的妈妈大吼大叫,骂她是笨蛋,指责她:“都是因为你,爸爸才会去世。“当时小女孩的妈妈只有9岁,是家中的大姐,必须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妈妈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隐藏自己的各种情绪,如果外婆看到自己在哭,就会加以嘲笑或指责。于是,妈妈开始封闭情绪,更不知道要怎么处理各种感觉。

    无意中,妈妈也用了同一套方式对待小女孩,因为童年时期只要有情绪就会被指责,所以妈妈没有机会学习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也无法面对别人的情绪。所以,每次看到小女孩难过哭泣时,妈妈就身体紧绷,心跳加速,烦躁的感觉快要把她压垮,于是对着小女孩大吼:“不准再哭了,怎么这么没用!”

    作者用了这么一个故事,讲了教养是怎么在世代之间遗传的:

    很多时候,父母们会不经意的复制自己小时候经历来教育下一代,毕竟那是我们最熟悉的家人方式,那是我们的本能。

    小女孩的妈妈从小历经了母亲的语言暴力无法调节自己的情绪,更无法适当的回忆女儿的需求,于是这位妈妈就开始打骂吼叫和羞辱小女孩.

    在妈妈的情绪伤害下长大的小女孩,听到自己的孩子的哭声,也可能有焦躁的情绪,看到孩子难过,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

    因为她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学会如何面对和调节情绪,为了赶紧停止孩子的哭声,她就会大吼:“不准哭,我数到三再哭我就打你!”

    若她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受到这样的恶性压力,长大以后也可能不自觉的把这样的伤害传给下一代,这就是家庭教养在世代之间遗传的原因。

    所以:

    如果父母们没有觉察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就很有可能会用相同的方式来教养下一代,受影响的还有更后面的后代。

    书中也特别指出:我们也不能说原生家庭决定了人的一生,毕竟除了家庭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说个人特质,学校,老师.朋友,还有居住的环境以及整个社会的等等。

    5

    有没有必要采取措施阻止这些本能的教养方式遗传给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呢?

    毫无疑问,当然是有必要的,那我们怎么来做呢?作者提供给了我们方法:

    当父母无法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很有可能直接进入自动驾驶模式。然后,当你回过神时,才发现刚已经对孩子大声吼骂,把怒气发泄在孩子身上了。觉察度不够时,就没办法及时意识到“你现在很生气”,于是来不及踩车,就可能做出让孩子身心受创的行为。

    觉察,就是“感受现在有哪些情绪”、“身体有哪些感觉”。感受情绪需要练习,尤其当你的童年经常生活在害怕、恐惧、无助的感觉下时,大脑为了要保护你,帮你筑起一道墙,让你不需要接收这些负面的情绪和感受。于是,你可能会变得麻木,不知道如何感觉情绪。

    练习觉察情绪对父母来说非常重要,先觉察到情绪才能开始调节,才不会做出伤害孩子的行为。当你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时,对情绪就有控制权,不会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作者告诉我们,因为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有可能会被情绪冲昏头。

    如果我们调节不了自己情绪,我们就会被情绪牵着鼻子走,情绪失控下,还我们会打骂、恐吓、羞辱、贬低孩子,做出一系列伤害孩子的行为。

    但是如果我们通过自我觉察,发现自己有情绪了,那我们就有可能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然后在和孩子进行沟通。

    6

    怎么才能让自己及时的发现情绪上来了呢?

    经常性的练习觉察情绪,非常重要。只要练习的次数足够多,当我们发现我们的身体出现某种变化的时候,我们会条件反射的发现自己情绪上来了。

    那觉察具体怎么做,作者提出了明确的行动建议:

    ①放空自己,只关注自己。
    找一个安静的,不被打扰的地方,只回想自己的情绪,不要考虑别的事情,

    ②问自己:当时我是什么情绪?

    ③问自己:是什么事情让我的情绪有了变化,

    ④问自己:当时我的身体有什么变化?

    还有一些可以灵活处理的问题,例如:

    追问自己:以前有没有相似的经历

    追问自己:我的什么需求导致了我的这种情绪

    追问自己:对这件事情还没有别的看法
    ……

    觉察可以帮助我们看到我们的情绪,并且让我们发觉我们情绪背后的想法,最终通过改变我们的想法来控制我们的情绪。

    学习寄语

    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就是改变的开始 。

    而改变不是直线进行的

    遇到挫折是很正常的,接纳挫折,继续开始。

    如果我们无法执行计划,是很正常的,只要坚持下去,别放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快乐养育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rsp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