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禅宗的法门
西西弗其人(四十八)般若智慧

西西弗其人(四十八)般若智慧

作者: 西西弗其人 | 来源:发表于2018-11-28 09:49 被阅读3次

    印度教说世界的本原是梵,最高的精神境界是梵我合一,强调人的感受,而佛教的世界观也不是观世界的知识,而是看待世界的心态,认为实相是内在的,最高的精神境界是圆融无碍。

    常说的般若意思是智慧,与思维无关,是回归心灵的安宁,般若不是认识的结果,而是人本来意识流动的宁静状态,因为人心只有一种同质的宁静,而这般宁静发自内心,所以说诸法非法,懂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大有人在,抚慰内心的不安,随物应变,才是佛教的所谓智慧。

    这就不难理解佛教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并非不存在人我众生寿者,而是宣扬一种感觉,物来而顺应,物去则不留,去则去已,心无挂碍,对于“我”来讲,世上本无物,何处惹尘埃,我只是按照感觉生活的感觉体,圆融自在,三千大千世界于我何损益,我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我,我和世界不二。

    就此而论,佛教不过是主张恢复人的本来感觉状态,如同母亲怀里的婴儿,打游戏时的入迷也是这种感觉状态,认真工作至忘我也是这种感觉状态。

    西方哲学重在外求知识,探索宇宙的本原,并发展出一整套数学、天文、物理知识体系,西学东渐,佛教遭到盲目的批判,佛教的世界观变成唯心主义的大反派,各种邪辟之说迭出不穷,出于政治目的的打压,盲目从众的落井下石,流俗的裹挟,都阻碍了真知真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西西弗其人(四十八)般若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rta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