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951870/4a7e05045ed42c37.jpg)
《高效能人士的 7 个习惯》中的“习惯一积极主动”本质上都是在教你如何控制或引导环境对你内心的影响。
什么意思呢?举个身边的真实例子。我一高中同学平时成绩爆好,市里最好高中的年级前三,基本就是敲定了清华、北大的那种,但高考逆天了只上了个二本院校(环境外因的挫折),可人现在依然是职场赢家。
30 出头就成了某上市公司副总兼监事会主席,用他自己的话说“如果不是上了个二本,憋着一股不甘的劲儿,估计我现在顶天也就一总监”(非理想的环境被内因引导为积极因素)。
如何控制或引导环境的影响?
现在我们知道环境决定了人生的起点和上限,但在不超出上限的范围内,能成长得多高、多快却是完全由你自己决定的,环境只能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还可以被你控制或引导。
万一你必须在一家不理想的公司干一年不太喜欢的工作,这个环境如何破呢?轻松三个步骤这看似折磨的工作环境立马就旧貌换新颜:
1. 认命,不做超出环境上限的期待。
对,你没看错,是“认命”。前面分析了这么多就是要告诉你环境上限的制约真不是“人定胜天”的豪情就能解决的,譬如你想去徒手摘星,至少 46 亿年来无数万万亿的地球生物尚无此壮举,你能否在短短几十年的人生中实现这个极低概率的荣耀,我深感怀疑。
既然已经在一家不理想的公司,还干着一份自己不太喜欢的工作,就别奢望收入赶超同龄人,勇当老板接班人了!最好一心一意地以自我能力提升为目标,对加薪、升职坦然对之,有则意外之喜,无则情理之中。
2. 识别自身差距,主动在现有工作环境中寻找锻炼机会。
1)识别差距前首先要制定下份工作的目标。
不要担心这个目标可能未来又不是你想要的,因为定这个目标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实现了它(当然,万一这个目标正好是你真正所追求的,那就更理想了),而在于给你提供了一个将能力综合运用的锻炼机会。有了这次的成功经验,将来任何不超过环境限制的目标对你而言都不再是遥不可及。
2)确定目标后,就搭建相应的能力树,并识别出能力差距。
如下图,根据目标分解出能力要求,搭建出相应的能力树,并识别出能力差距。
3)主动在现有工作环境中寻找可弥补能力差距的工作任务。
譬如你的下份工作目标是想做一名产品经理,但现有 PPT 技能不满足能力树的要求,那何不主动将工作中需要做 PPT 的任务尽可能多地包揽下来?做多了自然也就提升了。
请记住,此时你所做的任何工作主观上都是为你自己做的,公司只是享受你工作所带来的客观成果,因此从真正锻炼自己的目的出发,不要应付式地做,而是主动做好它。
3. 寻找或创造被动性压力,克服惰性。
最大的难点就是如何克服惰性去做好这些事了。人都是有惰性的,哪怕是那些被公认为很成功的人(是不是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原来大家都一样)。
克服惰性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主动通过意志力来克服,譬如强迫自己每天跑 5 公里;一种是利用外界环境的被动性压力逼迫自己,譬如约个美女(帅哥)一起跑。
网友评论